当前位置:首页 > 纪念馆 > 正文

什么是三元里抗英斗争?

2024-07-28 08:59:1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什么是三元里抗英斗争?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

  道光二十一年(1841)5月29日上午,盘踞广州城北四方炮台的小股英军窜到三元里抢掠并调戏妇女,杀人放火,甚至盗坟掘墓,搜劫陪葬品,激起乡民的奋起反抗,打死英军数名。

二、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评价?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

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有力地证明了人民群众是反侵略的主力军。三元里人民反英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能够在斗争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资本主义强盗拼搏的斗争勇气。它像一面鲜艳的战旗,激励着英雄的中国人民再接再厉,把反侵略斗争进行到底。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列强拼搏的斗争勇气。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

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发生于多少年?

1841年。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

三元里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当时恰逢倾盆大雨,英军枪炮皆哑,手持刀、矛、锄头的民众乘势猛攻,人数越聚越多。英军增援部队到达后,才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军。

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恐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处理,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四、三元里人民武装抗英斗争的历史意义?

在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一开始就与清政府的统治者走着截然相反的道路。

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武装抗英斗争,是鸦片战争初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一面光辉旗帜,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战斗。它打死打伤英军近50名,缴获大量战利品,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它的胜利大长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志气,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腐败卖国的面目,使人民认识到“官兵不足恃”,“鬼子不足怕”。它向全世界揭示:人民是反侵略的主力,中华民族是不可征服的。

五、三元里抗英斗争理解正确的是?

理解正确的是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

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有力地证明了人民群众是反侵略的主力军。三元里人民反英斗争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能够在斗争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资本主义强盗拼搏的斗争勇气。它像一面鲜艳的战旗,激励着英雄的中国人民再接再厉,把反侵略斗争进行到底。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同西方列强拼搏的斗争勇气。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面光辉旗帜。

六、三元里抗英斗争是怎么回事?

三元里抗英斗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发生的爱国主义事件,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爱国主义事件。

三元里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当时恰逢倾盆大雨,英军枪炮皆哑,手持刀、矛、锄头的民众乘势猛攻,人数越聚越多。英军增援部队到达后,才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军。

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

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七、与三元里抗英斗争理解正确的是?

三元里之战,相较于开战以来,定海之战、虎门之战,英军损失较大。即使按照中方文献的伤亡记录(传说或讹传),此战算不上一场重大胜利,更无法改变英军继续肆虐中国沿海,国家落败的结局。

英方统帅在拿到所需赔偿后(与三元里此战无关),6月1日英军退出了广州,开始策划进一步北上侵略计划。

虽然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人民的抗英成果没有对战局产生大的影响,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表明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外侮的爱国主义精神。

八、三元里抗英斗争和太平天国的阶级?

不同之处在于太平天国运动的目的在于推翻腐朽的清政府的统治,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的社会制度,虽然一度取得不小的成绩,但因为太平天国的制度过于理想化脱离了当时的实际,最终难免以失败告终。

三元里抗英和义和团运动目的是扶清灭洋,其产生于外国列强开始大肆地侵占我国领土,我国的权益之际,仍寄希望于清政府能够击败列强,维护国家的权益。

九、广东省三元里抗英纪念馆尺寸?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园西路三元里村北面。原为三元里村民供奉北帝的三元古庙,建于清初。建筑面积446平方米,3间砖木结构建筑。馆内陈列三元里抗英的文物史料,系统地介绍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史实,有三星旗、缴获的英军军服、大刀长矛、伍紫垣印章等文物与资料 。

十、三元里抗英原文?

三元里抗英 出自《广东军务记》,原文如下:

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日辰刻,夷船由泥城直进曾埠登岸,一路逐队而行,由西村后首胜塘至北门外流花桥,连放火箭,直射北门外方圆两炮台。守军发炮数响,各自弃甲投戈,望风而走,炮台悉为夷据。

夷据两炮台后,肆行无忌,于附近各乡昼夜巡扰,破门扇,夺耕牛,搜衣物,辱妇女,掘坟墓,种种祸害不可胜言。初九、初十日,逆夷往三元里及萧岗各乡,复行扰害,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毙逆夷六七人。余夷脱回,因率众而下,约数百人。乡民复鸣锣会集各乡数千人与夷决战。未刻,迅雷甚雨,乡民佯败,引入黄婆洞磨刀坑,又毙逆夷百余。内有一人乃西洋兵头,全身盔甲,刀砍不入,手执宝刀,柄嵌宝石,映日不可逼视,亦被杀死。余夷脱逃者,或为坑水冲淹,或因失路饥毙,无一漏网。各处乡民来攻逆夷者尚源源不绝。而英夷亦从此胆寒潜踪矣。

十一日,乡民仍鸣锣传递,捐资出力,备器械,持糗粮,响应风从,不谋而合者,遥遥百有余里,聚至百有余乡。将方圆两炮台四面围住,各处设伏,奋呼攻打,昼夜不息。逆夷狐凭鼠伏,匿两炮台中,不敢出。十二日,逆夷义律见遍地旌旗炫耀,刀戟纵横,乡民蚁拥蜂攒,布满山麓,有十余万众。逆夷胆落心寒,亟请广州府余暨南、番二县代求解免,愿即刻撤兵下船,不敢复行滋扰。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