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中元节 > 正文

中元节的由来100字

2023-06-21 12:39:5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中元节的由来100字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任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二、中元节的来历100字左右

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说七月十五 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

三、中元节的来历300字

答:中秋节被称为鬼节,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中元节

    中元节在我国由来已久,自上古时代便有此节,不过古称“七月半”,是一个代表农作物秋收,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每年七月半,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二,中元节又名施孤、鬼节、盂兰盆节、斋孤、地官节、七月半、祭祖节、七月半祭祖节等。

四、中元节的来历作文400字

关于鬼节的来历有好多种说法,这里例举几种参考一下。

来历一:秦始皇修长城

1、据说修长城的时候,秦始皇总嫌修得慢,催命似的下了一道又一道的命令,把民工们给逼得没黑带白日地干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不论啥天气,不管啥季节,都不许停工。累死病死的人海了!弄得家里没人管,地也没人种,一片一片的良田变成了荒野。真是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啊!

2、尽管这样,秦始皇还是嫌慢。他怀疑监工的人不忠,就派自己的亲支近脉带着圣旨到工地去传旨监工。长城可长了,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中间分了好些段。秦始皇把家族人往各工段分完之后,还剩山海关一段没人可派了,就把他自己的三闺女派去了

3、这个三闺女长一脸大麻子,特别的丑,人们在背后都管他叫“麻皇姑。别看麻皇姑长得寒碜,心眼儿可特别好,有一付同情穷苦百姓的好心肠,对她爸爸大兴土木修筑长城,打心眼儿里反对,可又敢怒不敢言,只好在心里头憋着。

4、这个麻皇姑接旨之后,在许多宫女、随员的护送下来到长城东段的山海关工地,立即宣读了圣旨,又张贴出告示。告示上的“许可日干夜休要管春种秋收"这句话,可救了命啦!民工们跳着脚地欢呼:“皇上开恩了!皇上开恩了!"从这天起,民工们白天干,祓间休,累可歇,病可医春秋可以回家种地。原来那些监.工的再也不敢按老例去对待民工了。

5、过了两年,秦始皇从各工段的奏本里发现顶数山海关一段的进度慢。怎么回事呢?莫非是闺女软,女流之辈压不住阵?

于是,秦始皇亲自出马,来到长城最东段工地察看。查来查去,查到了毛病,原来是麻皇姑给篡改了圣旨,把“不许日干夜休,不管春种秋收”改成"许可日干夜休,要管春种秋收"。这一下子可把秦始皇给气得直翻白眼。叫来闺女一问,麻皇姑承认了,还把秦始皇的残暴无道兜了个底朝天。秦始皇眼珠一瞪,上气不接下气地对随从说:“杀!杀!把她给我杀了!”

6、麻皇姑被杀的原因传到百姓的耳朵里,大伙才闹明白这两年能缓缓气活过来,不是皇上开的恩,原来是麻皇姑用脑袋给换来的。百姓的心里产生了对麻皇姑的无限崇敬和怀念,就把她七月十一来到工地的日子,七月十五被杀的日子牢记在心里。

每年到这两天,百姓们就成帮搭伙地到麻皇姑的坟前去祭奠,离坟地远的就在本地立上麻皇姑灵牌来祭奠。一来二去的,这两个日子就成了麻姑节了。后来,长城东段这一带的人们借这节日也来祭奠本家死的人,就成了鬼节。

来历二:

鬼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孟兰盆以救其母。据说当时目连在阴间地府经历干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莱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关于这类节日的传说还有两个:

七月节即中元节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打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国一年一度的“鬼节”中元,佛教中称为“盂兰节"。相传到了这一天,阎罗王就会打开地狱之门“鬼门关”,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直至七月结束才回归地府。因此,民间便盛行在这段时间对死去的亲人进行拜祭招魂,烧冥钱元宝、纸衣蜡烛,放河灯,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灾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气。

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又称“祭祖节”,也称“寒衣节”。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气候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做送寒衣"。因此,十月初一,又称为烧衣节"。后来,有的地方,"烧寒衣"的习俗,就有了些变迁,不再烧寒衣,而是“烧包袱”人们把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有寒衣之名,而无寒衣之实。人们认为冥间和阳间一样,有钱就可以买到许多东西。

关于祭祖节还有这样一个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的故事。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蔡莫造的纸,质量不好,卖不出去二人很着急。后来,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摆脱了困境。某夭的半夜,慧娘假裝因急病而死。蔡莫伤心欲绝,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边烧纸边哭诉:“我跟弟弟学造纸,不用心,造的纸质量太差了,竟把你气病了。我要把这纸烧成灰,来解心头之恨。"他烧完了又抱来纸烧,烧了一阵之后,只听见慧娘在棺材里喊:“圯把门开开,我回来了。”这可把人们吓呆了,人们把棺材打开,慧娘装腔作势地唱道: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

慧娘唱了很多遍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阴间,阎王就让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钱,就有许多小鬼帮我,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钱,我把全部的钱都送了他,他就开了地府后门,放我回来了。”蔡莫装作糊涂:“我并没有送钱给你啊?慧娘说:“你烧的纸就是阴间的钱。"这样一说,蔡莫又抱了几捆纸,烧给他的父母。

在场的人们一听,便以为烧纸有很大的好处,都向蔡莫买纸。慧娘慷慨地送给乡亲,这事一传十,十传百,远近的乡亲都来买蔡家的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不到两天,积压的纸被抢购一空。慧娘“还阳”那一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十月初一,有的地方还有祭牛王的习俗。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春秋秦国。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树,梓树忽然化为一头牛。秦文公令人追杀。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没有上来。人们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壮、威风凛凛的公牛。这样的公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有着驱疫辟邪、保护牛类的功能。

只知道这么多,参考一下吧。

而且中国有四大鬼节:清明节 ( 公历四月五日)

中元节 ( 农历七月十五)

上巳节 ( 农历三月初三)

寒衣节 ( 农历十月初一)

五、中元节的来历20字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地官赦罪日,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中元节源于佛教盂兰盆会,后来佛教把中元节改为现在俗称的鬼节或盂兰节。

六、中元节的由来50字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