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潮汕风俗
一、中元节潮汕风俗
潮汕的风俗有游神赛糖狮、分家风俗、青龙庙会、奉财神、送春篮、吃年夜饭、祭祀、元宵插榕、穿蔗巷、饶平彩青、祭拜“五谷主”等。潮汕民俗繁多,而且,这也是潮汕人一直骄傲的地方。除了传统的节日外,他们还保留着盂兰节。另外较有特色的还有“人节”食七样羹,澄海赛大猪,盐灶拖神等等习俗。
潮汕人在农历二月初一,潮州市潮安区凤塘镇后陇村举行一年一度的“赛糖狮”民俗活动。鹤陇赛糖狮的习俗由来已久。古时鹤陇盛产甘蔗,每年在冬季糖寮榨甘蔗之后,就会用红糖和花生制成供品敬奉神明。而狮子形态威猛,能坐镇山埔保丰收,所以供品都做成了狮子形状,祈求神明保佑作物丰收。因此,这里很多人家都会制作糖狮。
潮汕的家庭有分家的习俗,指把一个家分开,分成若干个家。一个完整的家解体,几个新的家庭成立、诞生。分家,主要是分财产。财产中,主要分固定资产和资金,即父母的积蓄,父母的私产。俗话说:"树大分杈,子大分家。"潮俗“分家”从仪式到内容等有显著的地方特色。
潮汕地区不论生意大小,每年六月二十四日向有奉拜“财神爷”的风俗。民间的传说财神是范蠡,传说奉拜“财神爷”,能招财进宝,生意兴隆,于是,这一天的商户“老板”、“头家”们,大办“三牲”礼品,虔诚跪拜,祷告许愿,举拜时人们常常用一截大木炭来插香,因在人们的意念中,“炭”的正音与潮语的“赚”谐音。传说宴席越丰盛,请的人越多,今后生意越是发展兴隆。
送春篮是潮汕地区春节期间一个极具特色的民俗活动。所谓春篮(木盛)是一种分成三四层的、有盖的竹编礼篮,通常是成对使用,所以也叫“担春(木盛)”。大年初一,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礼,总是装在一对大春(木盛)中,然后由出嫁女的兄弟挑着送去。这就是俗称的“送春”
二、潮汕地区的中元节
潮汕祭祖一共有八个节,依次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除夕。当然还有先人忌日。随着先人入祠和社会节奏的加快,及移风易俗的提倡,祠堂祭祖就简化成春分日,秋分日,入祠日祭祖,并由老人协会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筹办。
三、潮汕中元节做什么粿
七层糕的热量是693大卡。多少 每100克的七层糕所含有的热量为154大卡,一块大约为450克,那么其所含有的热量就为693大卡,七层糕热量高。七层糕是福建省福安市的一种有名的传统糕类小吃。在古代,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家家户户做七层糕祭祖。分七层,色彩美观,细嫩甜爽,富有弹性,老幼皆宜。
制作方法是1、将晚稻米用清水浸泡2小时,洗净捞出,沥干水分,加水7500克磨成稀浆,再加入明矾(调水)搅拌,留白浆2250克待用。将黄栀子磨成浆,从余下的稀浆内取1500克,搅拌成黄色浆(也可直接加入食用黄色素)。红板糖下锅,加水750克,用微火熬成浓液,滤去杂质,起锅晾凉,与剩下的稀浆7250克搅拌成红色浆。
2、大锅内加清水烧沸,放上笼屉,笼内铺上净纱布,放进通气板,舀入白浆750克蒸约8分钟,同量、同时间再蒸一次。然后,分20次舀入红色浆,每次约350克,头5次,每次蒸约10分钟,后15次,每次蒸约15分钟。红浆蒸完,舀入白浆50克蒸约15分钟,接着分3次舀入黄色浆,每次500克,蒸约15分钟,待全部蒸完,擦干蒸气水,取净纱布盖在粿面一角,用手指弹动,如见粿面颤动即熟。取出大约晾2小时,粿面上抹上花生油,倒在木板上,再翻扣在另一块木板上,再抹上熟花生油,再切三角形块。
四、潮汕中元节风俗
除夕,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巧节,中秋节是过的农历,元旦,情人节三八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这些是过的是阳历。和中国其它地方一样过的法定假期一致,另外地方习俗像从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的吊灯习俗,中元节,出花园孩子十五岁成人礼等地方节日,一般过的都是农历。
五、潮汕中元节是哪一天
钱仔粿,俗称软粿,也称糍耙粿,每逢农历七月初七“婆母生”和七月十五“中元节”,孩子辈边吃钱仔粿,边唱这样的歌谣:
“钱仔粿,软绵绵,老人奴仔都爱尝,芝麻花生蘸满满,一口钱粿一口香; 钱仔米果,甜滋滋,免包免馅省工夫,阿娘亲手做好粿,阿奴食好去读书。”
六、潮汕人的中元节
在潮汕,不同地方的风俗都不同,例如汕头澄海,揭阳揭西,潮州饶平,本来就不同,所以拜什么也是不同的,但基本都和一般过节一样拜的内容。
七、潮汕中元节祭拜些什么东西
潮汕的七月十五也就是鬼节表演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