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中元节 > 正文

中元节的故事简介

2023-06-19 20:00:28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中元节的故事简介

关于七月七日的传说:

七夕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紧密相涟,是一个很凄美、却又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 。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尔钬子,父母早亡,跟哥嫂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逼他干很多的活,年秋,嫂子逼其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廊无奈只好赶著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著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著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似后,你就可似赶它回家了。

牛郎不畏辛苦,细心的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旁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著十头牛回了家。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帆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发光发亮的绸锻。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毋娘娘亲自下凡,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撒。

牛郎上天无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著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著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

他们忠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就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祈求上天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也由此形成了—— 七夕节。

二、中元节的故事及来历

鬼节源自佛教【盂兰盆会】。本来这个节日与中国的中元没有关系,但刚好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中元地官赦罪日也在这一天,于是【盂兰盆会】的故事与中元相融合,并加入许多中国化的元素,比如与儒家的孝道思想结合...

三、中元节特别篇故事整理

1. 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节日,也叫鬼节、盂兰盆节等,是为了祭祀祖先和祈求亡灵得到安宁而设立的。2. 中元节的故事起源于佛教,传说在这一天,地狱的阎王会打开地狱的大门,让亡灵出来,到人间寻找自己的亲人,而人们则要为这些亡灵祈福、烧纸钱、放烟火等,以示安抚和敬意。3. 中元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社会习俗,通过这个节日,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

四、中元节的故事简介100字左右

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就是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

五、中元节,的故事

小鬼是七月十五鬼节那天,鬼门关大开之时,偷偷避开看守的鬼差偷偷溜出来的。

按地府里的规矩来办,小鬼在鬼节那天是不能来到人间的,说是因为还没长大成为大鬼,心智不全。怕因贪恋人世间的美好而闯祸。

小鬼不开心了,觉得他们歧视鬼。他联合地府里其他与他一样回不去人间的鬼,做了个横幅,天天就坐在鬼门关门口抗议。

“鬼鬼平等。”这是他们的口号,他们一群鬼每天就静静坐在鬼门关门口抗议,一开始鬼差们如临大敌,抓起来审问个遍,后来实在问不出什么,也觉得只是一群鬼瞎闹腾就随他们去了。

又快到了一年一次的鬼节,鬼市里的服装交易热闹了起来,都是鬼与鬼之间激烈讨价还价的时间。

小鬼穿的破破烂烂的,躺在石头上,看着一群鬼高高兴兴的买衣服,嘴里不由自主嘟囔了几句:“都是鬼,穿回去他们也看不见你,笨蛋。”

小鬼来到地府好多年了,上头一直没人来安排投胎,他也不知道怎么死的,就一直在地府做一只漂泊游荡的孤魂野鬼。

小鬼听吊死鬼说,奈何桥旁有块三生石有勾起鬼的三生记忆,小鬼很是心动,但又想到守着孟婆汤那个凶巴巴的老婆子,孟婆。

小鬼果断放弃了这个想法,从鬼门关溜出去,要是被鬼差抓到了,大不了受到一顿皮肉之苦,可要是被孟婆抓到了偷偷看三生石,恐怕连魂魄都被她熬汤了。

鬼节那天,喝的醉醺醺的鬼差打开了鬼门关,小鬼喘着气,悄悄躲在大鬼的身后悄悄溜了出去。

空荡荡的大街空无一人,到处都是鬼争食供奉的一幕,小鬼穿着破破烂烂的,与周围鬼的华丽衣服格格不入。

回到人间,小鬼想起了家。暗骂了几句:“死了那么久,也不给我烧点纸钱,害得我衣服都没得穿。”小鬼悄悄避开街上巡视的鬼差,回到了自己家里。

他已经想好了,非得在他们面前狠狠的吓他们一下,这样他们才肯给自己烧钱花。

家里的桌上摆了个特别漂亮的水晶球,那是小鬼生前最喜欢的玩具,小鬼进来后,撇了撇嘴,对水晶球看也不看。

小鬼虽然是小鬼,但已经不是小孩了。他张牙舞爪的跑到了妹妹梦里,他记得妹妹老哭鼻子跟妈妈告状,他这次发誓,非要把妹妹吓哭。

妹妹的梦里一片温和,梦里的她就捧着相框看的出神。小鬼学着吊死鬼的样子把舌头吐了出来,悄悄飘到了妹妹身后。

妹妹惊慌失措的吓了一跳,抱着头蹲坐上在地上,“哥哥快救我,我怕。”故作夸张表情的小鬼,空落落的心里好像有了一丝跳动。

小鬼心软了,他也想起来这个妹妹平时除了捣蛋一点,调皮一点,其实也挺可爱的。

他悄悄退了出去,转身站在父母的卧室门口犹犹豫豫的,“还是算了吧。不打扰啦。”

小鬼飘荡在路上,看见路边摆了个茶摊,小鬼掏了掏口袋,又失望的走了过去。“小鬼过来。”茶婆喊道。

“你看得见我?”小鬼愣了愣,“我当然看得见你。”茶婆端来一碗茶递给小鬼,小鬼飘得累了,倒也不客气,咕噜咕噜一口喝了下去。

小鬼睡着了做了一个梦,他好像梦见父母疯了一样将找他的寻人启事贴满了大街小巷,梦见妹妹抱着他的相片哭的双眼通红,梦见一个人孤零零的走向一片雾茫茫的关门。

“这…就是,咳咳,你想知道的。”茶婆咳嗽一声说道。小鬼闭着眼一句话也不说。

“你的父母始终不相信你死了,一直在找你。所以你没有灵位,地府也无法安排你投胎。”

小鬼沉默着,他以为自己受了很多委屈,还去吓唬妹妹,却不知道家人为了他,承受着莫大的痛苦。

“了却了你的一番心事,我也该收摊回家咯。小鬼。”

小鬼支支吾吾的问道:“你是孟婆嘛?”茶婆笑了笑:“我不是孟婆,我只是一个卖茶的老婆子罢了。”

“小鬼,鬼门快关了,别被鬼差发现。早点回去了。”

茶婆目送着小鬼走进鬼门关,捡起了小鬼留在地上的鬼眼泪,扔进了汤桶里,晃晃悠悠的推着车来到了奈何桥边。

六、中元节的历史故事

中元节让我们知道自己来源,明了自己的历史,看清了未来的方向:不忘先祖,不失良善,不负韶华。

七、中元节的故事主要内容

提起中元节,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元节是什么节。根据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民间都把中元节当做是鬼节,尤其是南方,人们往往只会用鬼节称呼七月十五的中元节。这一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下面这些传统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也称“盂兰盆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有些地区为十三或十四)。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有些地方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