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传说有哪些
一、中元节的传说有哪些
1、放天灯
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霉运带走,带得越远越好。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极乐世界,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2、烧街衣
一踏入农历七月,人们“烧街衣”的目的是让那些无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3、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
4、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5、做茄饼
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
6、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7、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
二、中元节的传说和来历
中元节不是为了纪念历史名人,没有历史人物。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
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灵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
七月半祭祖习俗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包容的节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秋尝祭祖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俗道僧三流合一。
中元节的传说和相应的习俗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民间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中元节这个节日在中国民间有着很高的地位。
放孔明灯是一种汉族民俗文化,在中国许多地区都有这个节日习俗,海南孔明灯又称文灯、天灯,它是用白结方纸糊制而成的,是根据热气球原理,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热力升空的,它携带的燃料可升空漂浮约1小时,开始时像不明飞行体,升到一定高度后就仿若星星。
放孔明灯是海南东部地区七月半喜闻乐见的事,孔明灯有布袋鬼之称,农历七月放孔明灯其实就是送鬼,放飞成功则大吉,失败则不利,需要继续弄,直到放飞成功为止。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把孔明灯越札越大,造成的火灾隐患、事故也越来越多
三、有关中元节的传说故事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中元节的相关传说
鬼节的传说
在古代的民间传说中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表达人们的思念和缅怀亲人的情感。
五、中元节的节日传说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汉族祭奠祖先的日子。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而2019年的中元节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灵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
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
如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
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
最新发布
- 1中元节的传说有哪些
- 2湖南中元节的风俗
- 3中元节放假了吗
- 4中元节法会
- 5中元节祭扫吗
- 6中元节不能干什么事情
- 7中元节是啥子意思
- 8中元节,要干什么
- 9元宵节和中元节一样吗
- 10中元节是谁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