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峪口的历史
宋代抗金名将岳飞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著名词句,使贺兰山的名字广为天下人所知。登上青松岭放眼望去,林木葱茏、云腾雾漫、气象万千。在苍茫林海之中,还能看到奔跑的马鹿、跳跃的岩羊、嬉戏的蓝马鸡。
在北宋太宗时期,贺兰山地区属于宋朝版图,后来随着党项族部落的发展壮大及至西夏建国后占据河套地区大面积沃土,与宋朝形成鼎立之势,这带给了宋朝切肤之痛,收回失地成为宋朝将领们最大的愿望。在此形势下,岳飞吟出了后来成为千古绝唱的《满江红》,而诗中反映他当时强烈收复失地决心的名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凶奴血”,也让贺兰山闻名全国。贺兰山的得名:在西晋时,塞外草原遭大水灾,前后有28万匈奴和其他杂胡入塞降晋,并与汉人杂居,入塞者有屠格种、贺赖种等十九种,其中的贺赖种就是贺兰部,而贺兰山就因贺兰部的长期居住而得名,随沿用至今。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段,总面积9587公顷,主峰灵光顶海拔2908米。景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和古老的孑遗植物,散布着一定数量的古树名木;有保存完好的地质剖面和典型的冰川遗迹;有古老的岩画群落、寺庙、摩崖石刻、古驿道、烽火台以及浓郁的岳飞文化。苏峪口坡坡
有名、沟沟有姓,弯弯有传说,山山有故事。 据宁夏地质学家考证,贺兰山形成于晚期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约20亿年前,今贺兰山一带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中生代的燕山运动(造山运动)使震动的海底沉积物盖层隆起,形成山体雏形;到了新生代的喜马拉雅山运动,受地应力的作用,贺兰山继续缓慢上升,终于刺破青天,屹立于苍穹。有文人将这种现象形容作“骏马浮沉破海出”甚是形象。贺兰山山体由太古代至中生代侏罗纪的大部分地层和多期岩浆构成,岩性复杂,经过长期地风化剥蚀,被大自然刻画雕琢成了现今的群峰峥嵘的外貌。 西夏时期,开国皇帝李元昊对贺兰山情有独钟,“大役丁夫数万,于山之东营离宫数十里,台阁高十余丈,日与诸妃游晏其中”,且“盟诸蕃于贺兰山”,从此使贺兰神山成为皇家活动的重要场所。 明朝时期,为了防御漠北蒙古贵族的侵扰,曾在遍布黄河东西大修长城、遍筑烽堠。明长城中的“西长城”、“北长城”就是沿贺兰山东麓修筑的。在通往山外的三关口,打} 口(大武口)等处,曾筑有道道雄天,驻重兵防守。至今,遗留在贺兰山麓明长城遗迹断断续续,依稀可见,石筑长城仍颇有气势,在宁夏的文物古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贺兰山湿润的气候环境为各类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山上植物种类繁多,除了草原类型的野草外,乔灌木散生于山谷之间。每当夏秋之时,山花烂漫,姹紫嫣红,荀子、山桃挂满枝头,特有的名种白樱桃尤为珍贵。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坡上,有成片的油松林、云杉、杂有山杨、杜松、白桦、山柳,傲然挺立,营造了一个郁郁葱葱的绿色世界。留宿贺兰山中,那如同钱塘怒潮般的“万壑松涛”,还有“贺兰睛雪”、“山屏晚翠”等,也是塞上奇景。 贺兰山也是野物动物的乐园。山中有动物199余种,常有珍禽异兽出没。全身是宝的马鹿,长麝香的獐子,善走悬崖陡壁的岩羊,还有蓝马鸡,黑鹳等,都是国家保护的珍贵动物。盘羊、猞猁、石貂、石鸡等,都活跃在深山密林中。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