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来人能包饺子吃吗
一、清明节来人能包饺子吃吗
清明节有个风俗就是吃冷食.比如枣饼,还有麦糕,这些是北方的冷食.南方是吃糯米团,如湖南.饺子也是其中一种.南方北方都吃了,现在.不过现在习俗多少都有些淡化了,好多年前的旧习俗都消失了.
清明节习俗是指在清明节前后进行的祭奠先人的习惯风俗。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阳历4月4-6日。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二、鬼节的来脉去龙?
鬼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据说当时目连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书上说古时候的这一天,人们会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凯泰曾有诗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描写的便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过鬼节的习俗。
由此可见,“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我国北方的人们仍然在这一天用烧纸钱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祭祀方式简单,但基本上保存了鬼节淳朴的意义。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捎不完活着的人对远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这个特殊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感受,因为,未来的节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来,从朦胧到清晰,从思念到恐惧,从恐惧到坦然,想念过去人的时候,其实也在思考着自己今天活的经历、内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汉语中用“鬼”组成的词如“鬼雄、鬼魅、鬼才”之类举不胜举,民间关于鬼的传说更无法搜集穷尽。我国的鬼文化源远流长,达到几近完美的程度。
三、十月初一能出门吗?
俗话说得好:十月初一阴柴炭贵如金,那么老人口中的十月初一有何讲究呢?那么本文就来简单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相关知识:
农历十月初一的“寒衣节”是传统三大鬼节之一,要知道,一般来说,对于祭祖的节日主要包括清明节、中元节和寒衣节为主,是传统的三大鬼节说法!对于寒衣节来说,也就是立冬第二天,一般这时北方天气就会越来越寒冷了,由于人们认为故去的家人也会在阴曹地府会忍受冬天的寒冷,为此就会在这天去烧些五色纸、冥衣、纸钱等,为亡者送去御寒的衣服,也希望在外飘荡的孤魂野鬼也可以获得一丝温暖而不来打搅人间!
不过,即便是同一个传统节日,各地的具体习俗也会并不相同的,但大意就是传承孝道,寄托对于先人的祭奠怀念吧,也希望保佑家人平平安安的!还有就是“农历十月初一不能起得太早”的讲究,其实这天因为大家要给家里的亡人烧纸送寒衣,就会认为鬼门关会打开,对于阴曹地府的鬼灵就会去接收后人送来的寒衣!
所以说,这天往往就会认为是鬼魂在人间游荡活动最频繁的日子,由于早晚外面阴气会比较重些,就会容易“撞鬼”,故而不能起得太早,另外,如果没有什么事情的话,过去的人们除了祭奠祖先外,往往这天也不会出去四处走动了,以免遇鬼而招灾难!还有就是“十月初一阴,柴炭贵如金”,并不是完整的俗语,只是整句俗语中的下半句,完整的俗语为“十月初一晴,单衣过寒冬;十月初一阴,柴炭贵如金”,俗语的意思是,如果十月初一这一天是晴天的话,一整个冬天将会很暖和,人们穿着单衣就能过冬天,相反,如果这一天是阴天或下雨的话,那么今年的冬天会很冷,人们用来取暖的木柴和煤炭也会随着人们需求量大而涨价。
因此,这句老话其实是过去人们比较迷信的说法,并不可信,现如今,寒衣节习俗已经被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人们忘却了,对于现在的很多农村人以及年轻人已经很少有这天去祭祖的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