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中元节 > 正文

中元节是在农历哪一天

2023-02-09 10:00:25  来源:网络   热度:

中元节是在农历哪一天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七月半”原是古代祭祖的民间节日,称为“中秋”,起源于东汉后期的道教。

中元节俗称鬼节,石鼓,七月半,佛诞称为兰盆节。除夕、清明节、重阳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流行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燃放河灯和焚烧纸锭的习俗。

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的主要民俗有:放河灯、祭祖、烧街服、祈福丰收、蒸面条、吃鸭子等。其中,主要禁忌有:忌买鞋、忌谈鬼、忌夜游、忌游泳、忌偷祭品、忌夜间拍照、忌玩鬼纸、忌吹口哨、忌披头散发、忌在床边挂风铃等。

中元节的习俗在这个国家的不同地方是不同的。如河北省泊头市、南皮县等地,载有水果、腊肉、酒、钱等。7月15日去祖坟。山西永和县的文人在这一天祭祀魁星。县里长子的牧人家庭和中元节的宰羊。河南商丘县中原祭拜地方官时,门口挂了一面纸旗,据说可以防虫。中元节在孟津县放风筝,等等。

%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中元节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那么你知道中元节是在农历的哪一天吗,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中元节是在农历哪一天

中元节俗称鬼节。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

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过去,民间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现在,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元节,定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腊日主要的内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著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这一天。

道教的中元节既是道教的宗教节日,也成为民俗节日。道教初起时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后称之为三官大帝。他们各有责司,天官为上元赐福,地官为中元赦罪,水官则称下元解厄。

道书中说,凡是这三天,三官都要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其中地官所管为地府,当然所检的重点是诸路鬼众了。所以这一天,众鬼都要出离冥界,接受考校。

道门中於这一天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这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

拓展资料: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易经》:“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七是阳数、天数,天地之间的阳气绝灭之后,经过七天可以复生,这是天地运行之道,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民间选择在七月十四(二七)祭祖与“七”这复生数有关。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的盂兰盆节设在七月十五日。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元节是哪一天?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

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同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中元节,可以说是佛教、道教与世俗的融合。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祭,以及与之相关的祖灵崇拜。古时由于生产能力与认识水平有限,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七月十五是秋后第一个月圆夜,此时暑热刚褪,金风正在霏微潜入,夜凉如水。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