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地名来历?
一、莱芜地名来历?
莱芜市的来历。 齐灵公十五年(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子国,部分莱民流落于今淄川西南一带,因此地荒芜故名。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升为地级市。
二、莱芜岛命名来历?
传说 海滨两个圆锥形小山和周围小岛,被奉为海神,传说是凤凰仙姑的弟子,看到此地渔民受到河豚精的祸害,便私自下凡为民除害,因此被玉皇惩罚处死,曝尸海边,化成莱芜岛。东屿是她的头颅,附近一片赤褐色的礁石,是她的鲜血,两座山是她的乳房,南屿和北屿是她的屐桃,当地人称“向天美人”。实际上是潮人创造的海神,并在海滨岩石上刻有女神雕像。附近有神女庙天后宫祭奠之。
莱芜半岛 (Láiwú Bàndǎo)由花岗岩构成。原为岛屿,称莱芜岛。形状酷似一躺卧之裸体女仙,相传为天上莱芜仙女美乳造化,按方位称东乳、南乳,又称乳脯山。东乳较高,海拔89米。植木麻黄和相思树。1965年围海造田成陆连岛,易名半岛。1981年建有300吨级口岸码头,通航香港。设水产收购站、口岸办公室等。1986年莱芜海滩设浴场。
三、莱芜各村的来历?
王老村
雪野街道王老村,地处通天河源头,雕栏山脚下,山水资源丰富。
据村碑记载:“清朝中叶韩姓迁此,赵、单姓早居。相传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曾屯兵于此,其一位王子在此战败,后殁。于是,众称此地为王老,山村由此得名。
近年来王老村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中建起了整齐的楼房,游客来到这里可以住民宿、赏山水、吃农家饭,远离喧嚣尽享欢乐。
官场村
鹏泉街道官场村,坐落于莱芜区东南汶河南岸,因地处牟汶河和孝义河之间,水土肥沃,据说曾是鲁国军队操练屯兵、储粮、放马之场地,后成为历朝历代的养兵重地,故称“官马场”,即官兵操练、屯兵储粮、放马生养之地。
官场村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最初,江苏沭阳董姓来此建村。后又有吕、尚两姓陆续迁来,并逐渐发展成为村中的大姓,其他还有张、元、孙、李等共计8个姓氏。
官场村不仅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勺鼓乐的发源地,并且“孝德文化”也深入人心,成为官场村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房干村
雪野街道房干村,坐落于海拔800多米的群山间。据《韩氏谱》记载,清道光年间韩姓迁此,崔姓早居,因址在山峪中,曾名房屋子峪。战争时期,常有中共党员干部在此开展工作,后改称房干。
过去很长时间,房干村一直是远近闻名的穷村。进入新时代,勤劳肯干的房干人奋发图强,建起了房干生态旅游区,把荒凉的小山村变成了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生活优越、游人向往的新农村,被誉为“绿色天堂”、“山区明珠”和“中华生态第一村”。
南文字村
苗山街道南文字村,作为一座千年古村,村名颇有些来历。
第一种说法:在南文字村附近有两条小河,一条往西南方向流入汶河,一条往东南方向流进淄河,因此这里成了汶河与淄河的分界线,最初就叫汶淄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汶淄线”的说法逐渐被误读为“文字现”,进入了县志等史料记载。据《莱芜县志》记载:“后魏赢县古城在县东北八十里今文字现,唐大和元年(1827年),至金代为莱芜县治所。”
第二种说法:在南文字村北侧,有一座名叫小北山的山头,属于九十九顶摩云山之一,“从象形的角度来看,这个山就是‘文’字上的那一点,而从北文字村到古德范村的路作为一横,流向淄河和汶河的两条河像一撇一捺,组合起来正好形成一个‘文’字,故名南文字村。
南文字村入选山东省首批“乡村记忆工程”之一,而今,村内仍保存有一批成规模、相对完好的明末清初的古建筑,飞檐雕花,甚是精美。
暗摇头村
茶业口镇暗摇头村,坐落在群山之中,风景秀丽。村前一条小河西奔而去,汇入嵬石河,注入雪野湖。据《贾氏谱》记载:明朝成化年间,贾姓由龙子庄迁此,孙姓早居。
据传,村庄本名福家庄,为什么改为暗摇头呢?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重修传世公产碑记载:“自古传今,昔孔子周游列国之时至此,借问路境,遇一哑夫,暗暗摇头而不答也,圣人云:许庄名暗摇头者。”于是有了这个村名。
鹁鸽楼村
牛泉镇鹁鸽楼村,坐落于云台山脚下,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黄姓建村。
云台山中天然洞穴甚多,其中一洞名为鹁鸽洞,多有鹁鸽栖息。村内有二层小楼,引鹁鸽入内,群起群落,在此栖息繁衍,因此,村庄取名鹁鸽楼。
鹁鸽楼村是一个红色底蕴深厚的山水村庄,村内建有中共山东省工委旧址党性教育基地、刘仲莹故居。先后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文化特色村、市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
猪石槽村
大王庄镇猪石槽村,位于镇政府西11公里的香山脚下,地处山区,村西王(大王庄)槐(大槐树)公路由南向北通过,东为于山村,西为姚家峪村,南为焉家林村,北为焉家庄村。
据村志记载,清朝嘉庆年间张姓从杨庄镇张家泉村迁此建村,因村东山上有一块天然石槽,外形极像猪吃食用的槽子,故名猪石槽村。
港里村
口镇港里村,公元前515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出使齐国,返回途中长子亡,孔子知季札贤且知礼,于是前往今莱芜区口镇垂杨村观礼。
相传孔子观礼后,在今港里村东向百姓讲季札子葬长子一事。据港里村名碑载,村子因此得名讲礼村,后逐渐演义成港里村。
吕祖泉村
雪野街道吕祖泉村,东与鲁地村相接,北邻娘娘庙村,南邻上游村。吕祖泉村名来源于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吕祖泉村地处青石山区,缺水严重,每遇旱灾,村民要到数里外挑水。相传,元朝未年,吕洞宾等八仙途经此地,发现这里的百姓困于无水,于是乐善好施的吕洞宾在山下指地为泉,随着一股清澈的泉水破岩而出,村民们解除了缺水之忧。
为感谢仙赐的恩惠,人们把吕洞宾尊称为吕祖,将山泉命名为吕祖泉,并将村名定为吕祖泉村。
四、宁夏中元节来历?
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后来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相沿迄今。 中元节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五、中元节的来历?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六、莱芜姓亓的来历?
亓(Qí)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
出自复姓丌官氏,为丌官姓所改。据《姓氏寻源》载:“亓与笄同,掌笄官之后”。亓,古“其”字,也作“丌(古音 Qí 其,今音 Jī 姬)”。丌官,即亓官,原先是官名。为古代专门掌管笄礼的官(当时,笄与亓相同),笄礼是少年年至十五岁时,在头发上插笄的仪式,作为由少年正式传为成年的象征。因此,古人十分看重这个仪式和官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候国都设有这个管职。丌官姓就是这种官的后代为记念先人而出现的,称丌官氏。后来,在明初朱元璋登基后的改姓运动中,“丌官”复姓被改成了单姓“亓”。孔子在十九岁结婚时娶的夫人,就是丌官氏的后人。因此,亓氏和丌官氏源流一样,姓源相同。
得姓始祖:笄(丌、亓)官。春秋时,各个诸侯国都有笄官这个官职,因此亓官氏的始祖不止一人。丌官复姓,后来在明初都演化成单姓亓。
七、莱芜青石关的来历?
春秋时期,齐国修筑长城,以御鲁、楚,在此修建关隘。青石关古道建于春秋时期,建筑规模为30.2平方米。青石关原为齐鲁要道的咽喉。北有齐国国都临淄,正处于双峰对峙,中为一线天的谷口之南的制高点上,古长3公里,宽28米,古称“瓮口道”,现称“关沟”,是夹在群山之间通往青石关门的小路。
齐长城遗址青石关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青石关村,北邻淄博市博山区白洋河、樵岭前村交界处。青石关地势险要,素有“齐鲁第一关”之盛名,原为齐鲁要道的咽喉,今有205国道、滨莱高速经过。2001年,青石关村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八、山东莱芜香肠来历?
简介:莱芜香肠已有百余年生产历史。莱芜香肠产于莱芜市城北三十里的著名古镇——吐丝口(现为口镇),是山东名吃之一。具有营养丰富,美味清口,增进食欲,健胃理气等功能和虫不蛀,蝇不叮,久放不变质等特点,是宴宾和馈友之佳品。来历:莱芜香肠也叫南肠,做南肠,当年有大名鼎鼎的顺香斋。顺香斋的创始人叫苏志亭,是济南历城人,祖上就是经营香肠的,但是生意并不是很好。清朝末年,苏志亭举家迁到博山。那时的博山已经是个繁荣的城市,手工业发达,作坊遍布大街小巷,往来客商络绎不绝。可是做了几年,生意并没有多大起色。苏志亭又迁到了莱芜城北的吐丝口,也就是今天口镇。吐丝口历史上是个有名的集镇,在宋代就是齐鲁蚕丝的主要集散地。清末的吐丝口虽已衰落、繁荣程度难比博山济南,却也算是热闹的地方。苏志亭就是在这里,一手创出了莱芜香肠。原料: 莱芜香肠以顺香斋南肠最为上乘,以莱芜猪瘦肉和小肠为主要原料,配以砂仁、八角、边桂、花椒、石落子等八种中药,外加自制酱油,经过刮肠、剁肉、拌馅、灌肠、晾晒、蒸煮等工序,精制而成,黑褐油亮,味道香醇,营养丰富,并具有耐贮耐运等优点。
九、莱芜中元节的风俗有哪些?
莱芜中元节的风俗有请家堂、祭祀、送家堂三大部分。
家家户户会设供桌、备纸钱,上供、烧纸,磕头,大户人家则是先请家堂,把先人的牌位供上,摆上供品,早晚焚香祭酒。
中元节这天,每家都会做一桌好菜,整家人围在一起吃饭。有的地方比较讲究,一桌菜要先供奉祖先,然后家人再吃饭。
莱芜中元节还有烧纸的习俗。一般是上午烧纸,下午送家堂。烧纸时,先在院子里洒几个石灰圈,然后再在圈外烧纸。据说把纸钱烧在圈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
十、中元节烧纸的来历?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