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城是哪里?
一、陵城是哪里?
陵城位于中国山东省临沂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县级市。陵城地处山东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陵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如著名的五岳之一的泰山就位于陵城境内。此外,陵城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古代的陵墓、古建筑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探索。陵城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同时,陵城也发展了一些工业,如纺织、食品加工等。陵城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地方,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投资。
二、秣陵城典故?
南京在古代被称为金陵,后来又称秣陵,原因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南下途经金陵,陪同的术士见金陵四周地势险要,便对秦始皇说:五百年后金陵有王气。
秦始皇听后龙颜大怒,当即派人凿断方山地脉,令淮水流贯金陵与长江汇合,以泄王气,后又下令将金陵改为秣陵。
三、陵城的名称由来?
和苏禄王墓有关。陵县地处德州东北方向,明朝中期。菲律宾国王苏禄王来明朝朝廷进贡,不幸病逝于陵县,朝廷将苏禄王埋葬在德州,陵县由此得名。
四、海陵建城史?
泰州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秦称海阳,汉称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南唐时(公元937年)为州治,取“国泰民安”之意,始名泰州。泰州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儒风之盛,素冠淮南”。
新中国成立初期,县级泰州市唯一南北主干道就是海陵路。
七十年来,泰州沧桑巨变,而海陵路也因位置重要,成了泰州主城区的中轴线。
五、山东曲阜陵城名吃?
1.曲阜熏豆腐
驰名中外,既是当地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又是可登大雅之堂的“孔府宴”中名菜之一,其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因乾隆皇帝品尝后大加赞赏而名气大增。曲阜熏豆腐可凉拌,也可炖熏,其中把熏豆腐与肉块放入铁锅中,加水没盖,放入辣椒、茴香、花椒、桂皮等作料炖煮后,非常美味。
2.曲阜香稻
曲阜香稻产于山东曲阜市逵泉池周围地区,明清时期曾作为贡品闻名遐迩,至今仍享誉中外。曲阜香稻米粒呈长扁圆形,色白略青,米质油腻油亮,食用柔韧可口,清香扑鼻。素有“一家煮饭,十里飘香”之誉。逵泉水甘甜清洌,含有丰富的钠、镁、钙、铁等矿物质和10多种微量元素。优质的矿泉水,浇灌出清香的稻米。
3.曲阜煎饼
说起煎饼,人们都知道它是山东的特产,它养育了我们山东千千万万的同胞。煎饼的历史可以追述到一千四百年前,在侯白攥写的笑话集里就有关于它的记载 ,远的不说 ,近代沂蒙老区的人们就是用煎饼支援前线官兵的 ,可以说山东的解放“有你的一半,也有煎饼的一半”。而现在山东人吃煎饼可不是为了填饱肚子了 ,而是成为了山东特色的一种点心 ,而且制作精细 ,包装各异。
六、陵城圆融村镇银行?
你好,陵城圆融村镇银行于2015年6月12日召开创立大会,7月19日正式开业,是德州市陵城区设立的首家村镇银行。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南环路加州锦城24号沿街楼
七、兰陵城存在吗?
兰陵是存在得;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的土城
兰陵古城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始建于西周时期。周朝时,周公兼治七十二国,在兰陵筑土城一座,用大块红石做地基,夯土做墙,南北东西长各约2华里,墙高3米,厚接近1米。北齐时期,兰陵王高长恭下令扩建城池,新城围城总长12华里,东西2.5华里,南北3.5华里,为长方形。
八、陵城神头保留村庄?
陵城神头的保留村庄有如下:
西华村,三洄河村,王集村,徐阁村,大刘村,祁屯村,毛李村,杨家屯村、郑家庄村、星家村、北公东村、等等
九、陵沂城位于哪个省?
山东省没有陵沂
有个地级市叫临沂市。 临沂因临沂河得名,古称琅琊、沂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西周时期建鄅古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朝设沂州府,近代中国共产党曾在临沂地区创建了沂蒙革命根据地并成立了山东省政府。1994年国务院
十、曲阜陵城名字的来历?
陵城村 相会秦汉时期名南陵。唐代诗人李白曾寄居于此。明洪武二十二年,鲁荒王在尚寨病危起驾回兖州薨于村南小桥,转北停灵此村,待建墓室。因村周有土寨故易名灵城村。清初,因“灵”字不雅又改为陵城村,建国后分南、北、西三个行政村,即陵北村、陵西村、陵南村。
曹家庄 明初,曹姓从山西迁此居住,成村后名曹家庄。明中期朱氏迁入,成为大户,现村中已无曹姓。
何家村 明初,何姓来此定居,成村后取名何家村。后孔姓迁入成为大户,今村中已无何姓。
官庄 明洪武二年,人们迁此为孔府佃种土地,久之成村取名官庄。原属滋阳,1948年划归曲阜,2006年因塌陷迁至陵城村东,即现在的官庄社区。
郑家庄 清康熙年间,董姓逃荒来此,借住郑姓菜园屋,成村后,感郑氏之恩,故取名郑家庄,但庄内无郑姓。
朱 庄 明末,巨野恭王后裔朱氏二将军薨此,其后裔临墓而居,成村后名朱家庄。庄西南有一小村名大路崖,素归朱庄为一个行政村,1980年后两村联成一片统称朱庄,现已无朱姓。
杨家屯 明初杨姓居此成村,名杨家庄,清康熙年间知县来此视察见地瘠民贫,遂赐减赋役与“屯”相同,村名遂杨家屯。
鲍家庄 明中期鲍姓由泰安城东南魏家峪迁此居住,成村后名鲍家庄。与村南小鲍家庄为一个行政村。
仓门村 明中期此地为周山庄。清朝中期,因庄主孔氏(绰号黄白胡)私铸钱币被查处,庄废后佃户各自为村,此村居粮仓门口,故名。建国后简称仓门。
李家杭村 明万历年间,李姓来此居住,为周山庄的佃户。清朝中期,周山庄废,此村位居灰沟之北,水北为杭,故取名李家杭。
刘家村 明中期,朱、刘两姓来此定居为周山庄佃户。清中叶周山庄废,此村朱、刘两姓为至亲,刘姓辈长,故名刘家村。
玄帝庙村 明中期此处居民为周山庄的佃户,清中叶周山庄废。此处因居玄帝庙后故名玄帝庙村。文化大革命时期曾名红光大队,1980年复名玄帝庙。
东郭家村 明万历年间,郭姓来此居住,立名郭家村,1950年,改为东郭家村。1962年,简称东郭。
程家庄 春秋时期有澹台灭明者,其后裔居此建澹台祠。后程姓迁入,人丁兴旺,取名程家庄。明成化年间,孔、刘两姓迁入,村庄增大,名程庄铺,为邹县十二大铺之一。清康熙年间,复名程家庄。原属邹县,1949年划归曲阜,建国后划分为东、西两个行政村。 2012年因塌陷整体搬迁至德化社区。
东家村 元代此地为东野氏之别墅。后来村落取名东家村。明初孔子五十六代孙希节分户于此。
红庙村 元代村名红沙集。后村民集资在村东北建玉皇庙,因庙墙全红色,人们习称红庙,久之成为村名。
官寨 明初,张姓迁此居住成村后,周围建土寨,去名张家寨,清乾隆年间,张姓破产,土地归孔氏五府所有,村内设收租院粮仓,故改名官寨。
马家庙村 明初,马氏迁此定居,万历二十一年,马氏出姿建关帝庙,故名马家庙村,现村中已无马姓。
辛庄 明初,此地为孔府封地,佃户在此沂蓼两河之间的高地上立村,名东皋村。清初,该村北移另立新村取名东皋新庄,后演变为辛庄。村东北民国初年立一小村名小辛庄,为辛庄、官寨、东家村三个村村民移居。1988年各户又迁回原村。
蓝家庄 明初,蓝氏来此定居,成村后名为蓝家庄。
古路套 明中期,沈姓来此定居,后他姓迁入成村。因位于三条古路的交岔处,故名古路套村。
后学村 明中期,白姓来此居住,后宋、吕等姓迁入,形成南北两片。清代北片兴义学一处,习称为后学,久之成为村名。
章枣村 元代张姓最早来此居住,成村后名张早村.清康熙年间,因植枣树成林,枣很脆、甜。骚客经此尝后赋诗于壁赞之,村人以为荣,故易村名为章枣村。原属滋阳县,1948年划归曲阜,1988年被命名为省文明村。
大果庄 五千年前,此地即有人烟。唐初,村中郭姓有一淑女名丁香,贤名闻遐迩,村人为纪念她建丁香祠,取名为郭庄。宋代,村外杏桃成林,为曲阜十里杏花村之间最盛处,故村名为果庄。清光绪年间村西南立一小村名小果庄,此村遂冠以“大”字以示区分。原属滋阳县,1948年划归曲阜,建国后分前、北、东、西4个行政村。
南杨庄 明洪武年间,乡民为避战乱迁此居住。成村后因有两株大杨树,故名双杨村。清康熙年间改称杨庄。原属滋阳县,1848年划归曲阜。1980年改称南杨庄,又名杨庄。
古路沟 明初,此村名后张早。因村前临东西古路,年久成大水沟,村名遂改为古路沟。1948年由滋阳县划归曲阜。
西郭家村 明嘉靖年间陆、刘二姓来此居住,给郭姓看林,成村后取名郭家村。1948年由滋阳县划归曲阜,1950年改名西郭家村。
张魏庄 清道光年间,张姓迁此立村名张家庄。清光绪年间兖州城里魏家在村东建花园,其佃户临园而居名魏家庄。1948年由滋阳县划归曲阜,后两村联成一片,1990年改称张魏庄。与村西小村依仁村合为一个行政村,取名张庄。
小果庄 清乾隆年间立村,因靠近大果庄,故取名小果庄。1948年由滋阳县划归曲阜。
苑庄 明初,此地为鲁王的苑囿,鲁靖王的校尉张生一家从湖广迁此,傍苑囿而居,后他姓迁来,散居苑囿周围,名一、二、三行子,玉皇庙街、程家街亦统称为苑庄。1948年由滋阳县划归曲阜。
小南庄 明初,王姓由山西迁来,在此定居,隶属大南庄。清咸丰年间,建土地庙单独成村,取名小南庄。
肖家庄(新兴庄) 明初,萧姓在此居住,成村后,取名萧家庄。后萧氏在江西为官,居家南迁。后萧安演化为“肖”,村中无肖姓。1948年由滋阳县划归曲阜。兖州煤矿建成出煤,此村塌陷,1989年北迁至陵城村西南,取名“新兴庄”。
赵家庄 明初,李氏在此居住,因蓼河名依水村。清乾隆年间,赵姓从滋阳赵家村迁入,久而成村中大户,故改名赵家庄。1948年由滋阳县划归曲阜。
大南庄 元代董姓在此居住,明洪武二年丁氏迁入。鲁王来往于桑寨兖州之间在村此休息,命人到南庄取水饮马,称南庄,村人引以为荣,故取名南庄。后村北建一小村名小南庄,此村遂冠一大字以示区分。1956年蓼河以西单独成村,名南庄河西,蓼河以东遂名南庄河东。
小厂村 此地原为明鲁王的放马场。清初,有人来此居住垦荒种地,村名小厂。1948年由滋阳县划归曲阜。
驻跸村 唐末,汉右丞相陈平后裔陈积由河南迁此居住。宋大宗祥符元年,真宗来曲阜祭祀孔子,曾在此休息,故取名驻跸村。建国后,划分为南、北两个行政村。
星家村 宋代,星氏迁此定居,成村后取名星家村。明初,孔子五十六代孙希善封星村户迁此。
中疃村 宋宣和年间已有人居住。元初驻跸村陈积的后裔陈佑、陈山迁此。因村位于曲、滋、邹三县中心的高地上,故名中疃村。明建文年间,村东刘氏迁此立一小村名小中疃,此村遂名大中疃。原属邹县,1948年划归曲阜,1987年村落全一无界,故统称中疃村。
北店村 明洪武年间刘姓来此定居,因位居公孙丑墓东北,成村后取名北公孙村。后因邹、曲古道经此,村中周姓在道旁开店,位在邹县之北,习称北店,又因客商憩肩俗称“打腰站”,此村又名“腰站村”。原属邹县,1948年划归曲阜。
北公村 明初村名靳家寨,后因近公孙丑墓易名公孙村。清末,因邹县北有南宫村,此村遂改为北宫村。1990年,曾改名为北公村,现在分为北宫东村、北宫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