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杂感?
一、什么是杂感?
“杂感”作为汉语词汇是指各种零散的感受,名词。 文学家鲁迅把自己的一些散文通称为“杂感”,则近似于文体名。近代黄遵宪、张际亮作为诗歌作品题名,《杂感》就成为了具体的诗歌作品名。 【详细解释】
1. 零星的感想。 鲁迅 《题辞》:“这半年我又看见许多血和许多泪,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2. 指写零星感想的一种文字。 鲁迅《题记》:“在一年的尽头的深夜中,整理了这一年所写的杂感,竟比收在《热风》里的整四年中所写的还要多。” 瞿秋白《序言》:“ 鲁迅 的杂感其实是一种‘社会论文’--战斗的‘阜利通’。” 没有刻意叙述描写一个具体的主题有感而发,随心所写,这就是杂感。写杂感,你就选定任何一件事,用自己的话写几段从不同方面看这件事的感受。然后把这几段不同的感受用较为连贯的语言连起来,而且要定一个中心思想,不要偏离中心思想。
3. 非专心思考的状态。
二、登楼杂感古诗?
登楼杂感筑声剑影楼剩稿一 荆天棘地寄蜉蝣, 青鬓无端欲白头。 拊髀未提三尺剑, 逃形思放五湖舟。 久居燕市伤屠狗, 数觅郑商学贩牛。 一事无成嗟半老, 沈沈梦里度春秋。
三、山中杂感好句?
陡绝的岩上,树根盘结里,只有我俯视一切。——无限的宇宙里,人和物质的山,水,远村,云树,又如何比得起?然而人的思想可以超越到太空里去,它们去永远只在地面上。
四、杂感鲁迅原文?
鲁迅杂文《杂感》原文:
人们有泪,比动物进化,但即此有泪,也就是不进化,正如已经只有盲肠,比鸟类进化,而究竟还有盲肠,终不能很算进化一样。凡这些,不但是无用的赘物,还要使其人达到无谓的灭亡。
现今的人们还以眼泪赠答,并且以这为最上的赠品,因为他此外一无所有。无泪的人则以血赠答,但又各各拒绝别人的血。
人大抵不愿意爱人下泪。但临死之际,可能也不愿意爱人为你下泪么?无泪的人无论何时,都不愿意爱人下泪,并且连血也不要: 他拒绝一切为他的哭泣和灭亡。
人被杀于万众聚观之中,比被杀在 “人不知鬼不觉”的地方快活,因为他可以妄想,博得观众中的或人的眼泪。但是,无泪的人无论被杀在什么所在,于他并无不同。
杀了无泪的人,一定连血也不见。爱人不觉他被杀之惨,仇人也终于得不到杀他之乐:这是他的报恩和复仇。
死于敌手的锋刃,不足悲苦;死于不知何来的暗器,却是悲苦。但最悲苦的是死于慈母或爱人误进的毒药,战友乱发的流弹,病菌的并无恶意的侵入,不是我自己制定的死刑。
仰慕往古的,回往古去罢!想出世的,快出世罢!想上天的,快上天罢!灵魂要离开肉体的,赶快离开罢!现在的地上,应该是执着现在,执着地上的人们居住的。
但厌恶现世的人们还住着。这都是现世的仇仇,他们一日存在,现世即一日不能得救。
先前,也曾有些愿意活在现世而不得的人们,沉默过了,呻吟过了,叹息过了,哭泣过了,哀求过了,但仍然愿意活在现世而不得,因为他们忘却了愤怒。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孩子们在瞪眼中长大了,又向别的孩子们瞪眼,并且想:他们一生都过在愤怒中。因为愤怒只是如此,所以他们要愤怒一生,——而且还要愤怒二世,三世,四世,以至末世。
无论爱什么,——饭,异性,国,民族,人类等等,——只有纠缠如毒蛇,执着如怨鬼,二六时中,没有已时者有望。但太觉疲劳时,也无妨休息一会罢;但休息之后,就再来一回罢,而且两回,三回……。血书,章程,请愿,讲学,哭,电报,开会,挽联,演说,神经衰弱,则一切无用。
血书所能挣来的是什么?不过就是你的一张血书,况且并不好看。至于神经衰弱,其实倒是自己生了病,你不要再当作宝贝了,我的可敬爱而讨厌的朋友呀!
我们听到呻吟,叹息,哭泣,哀求,无须吃惊。见了酷烈的沉默,就应该留心了;见有什么像毒蛇似的在尸林中蜿蜒,怨鬼似的在黑暗中奔驰,就更应该留心了:这在豫告“真的愤怒”将要到来。那时候,仰慕往古的就要回往古去了,想出世的要出世去了,想上天的要上天了,灵魂要离开肉体的就要离开了! ……
五月五日。
五、南游杂感原文?
《南游杂感》是近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所作,原文如下:挂席西征日未斜,青天蜀道揽金沙。鱼盐旧货通巴峡,布帛新装出峡赊。灯影牛栏边草宿,雨声茅屋底花遮。楚弓莫笑南冠客,取次生涯似乱麻。风卷滩声喧夏口,云开山色媚晴川。芦花荡里鱼凫浅,燕子矶头江月寒。思想颇随人事变,文章多载昔时传。灯前赋得还家句,好送儿曹彻夜看。秋江风日放船行,霜落乌啼橹有声。菱角鸡头争席上,昏灯欹枕梦荆卿。沉沉暝色笼高树,灼灼寒光映薄衣。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解缆初离小市旁,放篙冲破一篙霜。桑间清响知鸣鸠,麦下春流见游鲤。多日欢游倦懒思,小楼深巷柳我。归欤幸有桑榆晚,却胜人间日暮时。鲁迅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从军阀统治下的北方回到暂得安宁的南方的喜悦心情。诗中的景物,有的取其粗犷,有的取其秀丽,有的取其幽深,都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的主题。请注意,以上只是《南游杂感》的部分原文,如果需要全部原文,建议查阅鲁迅的文集或相关诗歌集。
六、山中杂感的意思?
山中杂诗》是南朝文学家吴均所作。这篇著名的南朝山水小品,语言清新优美,文字简练利落;文章条理分明,表现角度多样;写景状物生动逼真,抓住特征寓情于景。文中所绘景致优美,意境幽远,尤其是多种感官的调动,读来使人如临其境,令人悠然神往。文中写作特点,写景极有章法,巨细相衬,动静结合,景中有人,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前两句写环境背景和氛围;后两句点染出具体生动的景物,营造出巨细相互映衬的艺术效果。文中句式齐整,以五言为主,多用工整的对偶,又间以六言,使文句整饬匀称,节奏疏宕谐婉,语意转折灵活。全诗以素笔淡墨,描写了深山幽丽的自然景色,流露出诗人喜爱山水的生活情趣、恬淡超然的闲居之乐。
七、杂感怎么写?(格式)?
没有刻意叙述描写一个具体的主题有感而发,随心所写,这就是杂感。杂感指写零星感想的一种文体,是杂文的一种写杂感,你就选定任何一件事,用自己的话写几段从不同方面看这件事的感受。然后把这几段不同的感受用较为连贯的语言连起来,而且要定一个中心思想,不要偏离中心思想。
八、小杂感全文赏析?
你好,《小杂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下面是全文赏析。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小杂感
地上有霜,天上有月,白居易在这里写下了他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这两句简短的句子,把一个寂静的夜晚描绘得淋漓尽致,明月光照在床前,仿佛是地上铺了一层霜,这种景象给人的感觉自然是清冷的,但更多的是美好的。
在静夜的月光中,白居易举起头来,望向那皎洁的明月,想到了故乡,想到了亲人和故友,想到了那遥远的家乡。这种思念和眷恋,也是人们在长夜里最容易产生的情感。低头思故乡,这一句简洁的语言,却道出了白居易对故乡的深情。
《小杂感》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里的内心感受和思绪。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和敬畏;通过对思乡情感的表达,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和眷恋。这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九、海行杂感古诗译文?
“海行杂感”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长诗,表达了在海上旅行中的思绪和感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展现旅行的意义和价值。下面是对《海行杂感》的译文:
行船未遇风波急,可怜闲卧细波涟。
天色正好移斜后,岸鸟惊飞林树烟。
野岛鸟啼人不见,海涛波溅岛树烟。
披襟更立孤舟前,眼下出头风浪欢。
浮云散去月当头,远岫埋没水平秋。
常恐秋节至峥嵘,漂泊萍踪无定处。
旅客威名动四海,幕府随时收买来。
可怜今夜宿庐山,应援灯火夜航灰。
译文大意:行船顺风顺水,很可惜只能闲躺欣赏细微的水波起伏。天色逐渐转晚,岸边的鸟群惊飞了起来。在无人的荒岛上,只有野鸟的叫声和涛声交织。拆帆停了,我独自站在船首,眼前波涛汹涌,却异常兴奋。白云散去,月亮露出头顶,远山隐没在水平线上。我常担心秋天来临时会有很多危险和困难,我漂泊流浪,没有确定的栖身之地。旅途中我获得了名声,幕府也收买我。现在我可怜地在庐山宿营,看着应援的灯光在夜航中渐渐消失。
十、陆游杂感诗?
没听说过,只听过云卷云舒。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这句话最初出自于明代洪应明的一副对联,录入于《菜根谭》。洪应明系明代学者,精通儒、佛、道。早年热衷于功名,晚年入道,用对联体总结出一本《菜根谭》。后陈眉公在《幽窗小记》亦有收录。
这句话的境界是指:花开花落,岁月轮回,看庭前,一个“闲”字,尽是洒脱;云卷云舒,万物变幻,随天外,一个“漫”字,尽显豁达。范仲淹先生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这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新发布
- 1什么是杂感?
- 2上海知青原唱?
- 3舜帝生日?
- 4绍兴相亲风俗?
- 5中元节吃面有什么寓意?
- 6陕西传统美食?
- 7正确蒙眼方式?
- 8夜晚巡逻的经典语录?
- 9伊人与依人的区别?
- 10五邑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