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是什么?
中元节,又叫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是中国一大传统节日。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俗称七月半、七月十四、吉祥月、施孤、斋孤,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盂兰盆节是指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或亡人节、七月半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盂兰盆(ullambana)中“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它的另一叫法即盂兰盆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尤以华南为十三或十四,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死亡超过三年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
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
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少数地区过的是七月十四。有趣的是,七月十五是一年之中罕见的“三教合一”的日子。
在儒家或民间,这是稻谷成熟的季节,古人以新谷供奉祖宗,希望得到先祖的庇佑,古人认为万物本源,从来处来,归来处去,“归去来兮”,死亡原本是返归本源的过程,故名“归”节,最后不知道被那个杀千刀的谬传为“鬼节”,严格的说,应该叫做“祭祖节”或“孝亲节”才对;
在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是佛教著名的传统节日。“盂兰”,梵文音译“uIIambana”,意思是“解倒悬”,倒悬就是身体倒挂的意思,凡是倒挂过的人都知道那种头昏脑胀的痛苦,用来比喻饿鬼生存的苦逼状态,“解倒悬”的意思就是拯救那些饿鬼;“盆”则是专指供奉用的器皿。
七月是佛教的孝道之月,也是共修之月,更是供僧之月。在印度,4-7月都是雨季,小虫子到处乱爬,僧人出行化缘容易踩到,为了不误伤虫子,佛祖要求自4月15-7月15日(农历),全部僧人都闭关打坐,称为“夏安居”,故七月是修行之月;目连原是佛陀座下十大弟子之一,本名目犍连,号称“神通第一”;故事正如《目连救母》的电影上一样,母亲因生前好食鱼籽,肆意杀生,不敬僧佛,死后堕入饿鬼地狱,目连使用神通救助母亲无效,请求佛祖帮忙,佛祖告诉目连,在夏安居结束的最后一天也就是七月半,让目连准备素斋美食,供养全部僧众及菩萨罗汉,然后大家一起“发功”将目连之母救出地狱。这一天(七月十五)大家都很开心,所以称为“佛欢喜日”,也是“盂兰盆节”,又因为目连供养了诸天神佛及僧众,所以供僧就成为七月的特色,故称“供僧之月”,也因为目连对母亲的赤诚与孝道,故将七月称之为“孝道之月”。
道教则由原始的天、地、水自然崇拜,衍生为人格化的三官大帝:天官尧帝、地官舜帝、水官禹帝三位“高管级神仙”,故有上元节(元宵节)天官赐福、中元节(七月半)地官赦罪、下元节(十月十五)水官解厄,七月半正是道教的中元节,地官大帝率领诸地神仙,前来民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所以地狱里的鬼们就有了这一个月的黄金假期,用现在的话来说,从初一“鬼门开”到三十“鬼门关”,就有了鬼们到人间旅游休假、看望家人的长假。所以中元节也是民俗的家祭,有种种以“放河灯”为代表的一系列习俗活动来祈福超度。陆游老先生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是这一天了!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