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中元节 > 正文

中元节的来历?

2024-04-15 15:08:0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中元节的来历?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一定意义上,七月半祭祖节归属民间世俗,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中元节烧纸的来历?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

三、壮族中元节的来历?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道教盛行后,附会传统,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

四、宁夏中元节来历?

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后来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相沿迄今。 中元节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五、中元节爬泰山的来历?

民间流传七月十五地府开门放鬼魂的传说,而在汉魏六朝以前的观念中, “地府” 的所在是泰山 ,因为泰山府君掌管着人间的生死,而人死后要为泰山府君干活。所以,每年中元节“地官”生日之际,人们会到泰山叩拜泰山府君,这天,也是泰山府君最忙碌的时候。

六、中元节的来历与习俗?

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若干农作物成熟,农作丰收秋尝祭祖,向祖先汇报收成。七月半原是上古时期祭祖节,被称为中原节,是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佛教称为盂兰盆节。道教有上元,中元,下元“三元说”。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祭奠亡魂,焚烧纸錠,祭祀土地等。

七、中元节的来历(100字)?

  每年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又叫鬼节或着叫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  中元节源自道教,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倒悬”指的的是释迦十大弟子目连的母亲死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历7月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  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第二种说法:  关于上海七宝古镇举行“兰盆盛会”鬼节的来历,传说地藏菩萨,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曹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女儿,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  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  尽管经过千余年主动的顺俗和被动的归化,佛教的踪影还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众的中元节俗活动中。首先是那名十五日——中元节目。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是“倒悬”意思,盂兰与盆合起来是救器,即“救倒悬器”;另外,盂兰盆也可以解释为“救倒悬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饭食”的特点。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一诗形象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八、中元节送面人的来历?

在咱们原平(pi),自古以来就有七月十五蒸(zhi)面人的乡俗。凡是家里头儿呀女呀,生了孙子、外甥的,每到农历七月十五,当奶奶的、当姥娘的,或者是做父母的,都得给娃娃们蒸(zhi)面人。用白面捏面人,外可是很了不起的技艺,需要精心的制作。经过和面、起面、叫碱、揉面、捏面,再上笼蒸(zhi)熟(shou),然后晾凉了彩画。做成的面人娃娃,有爬的,有站的,头发画下黑的,脸蛋涂下红的,衣服染的花花绿绿,人人儿有眉有眼有小嘴,白白胖胖格外好看。七月十五这一天,把面人给了娃娃们,就表达了祝愿他们健康成长的心愿了!

但是,在很早以前的元朝年间,虽然也有送面人的乡俗,但那目的却根本就不一样了。

那个时候,因为咱崞州的位置紧挨的是雁门关,距离北地的辽、金几个少数民族不远远,所以长期以来受马背民族的屠杀、抢掠和骚扰。蒙古灭南宋后改崞县为州,名叫崞州,管辖三县。说实话,少数民族统治大中国,毕竟人少地广,管理数目超过他们几没丈的汉人很费劲。于是,发明出了一种所谓的“保甲制”——每十户汉人养活一个鞑子。这事真真是妨主了。蒙古人当甲长,想吃谁家的就吃谁家,想住在谁家就住在谁家,家家户户的大闺女小媳妇儿教灰牲灵们糟害了。这还不算,元朝统治者怕人们反抗,规定每十户人家用一把切菜刀,做饭的时候轮的使唤。所以,这一把切刀只能用铁索索栓在一家里,使唤的时候大家都得到这一户人家里来。同时,凡是人家家儿能看见的铁器铜器工具全都没收了,咱老百姓过的光景就暗无天日了。

元朝末年,全国各地反元起义风起云涌,到处燃起了反抗元帝国统治的火焰。咱崞州也有了反抗蒙元的秘密组织,就在七月十五前几天,家家户户蒸(zhi)面人,蒸下了就互相赠送,送面人时只是手递手的送,却不说话,接面人的人心知肚明,也是笑笑不说话。到了七月十五那天晚上,村内城外的汉人,大家动手宰杀鞑子,所有保甲长都被杀了,紧接着义军也到了。原来,送面人是在传递利器和发送信号。就这样,七月十五送面人的乡俗从此流传了下来。

九、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中元节是由“七月半”丰收祭祖演变而来的。民间的七月半正逢初秋,有非常多的农作物成熟,是丰收和酬谢大地的日子。这天农民会用新米祭祖,向祖先报告秋成,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被叫作“中元节”是源于道教的说法。传说,七月十五日是地官的寿辰,地府大开,所有鬼魂都可以来到人间。因此民间在这天准备好饭菜瓜果来迎接已故的亲人的亡魂,来到人间的鬼魂享受人间的香火和施食,心中有向道之心后再由道士作法超度,使他们早日解脱,也不会在人间作祟,变成魍魉作恶受苦。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元”,又把三元配置到农历的三个日子,因此七月十五就被称为“中元节”。

十、中元节来历30字?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