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重阳节的情感
一、古诗中重阳节的情感
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劲道之美.此情豪迈异于东风骀荡、桃红柳绿、莺语燕歌、温柔旖旎的春日风光.但劲烈的西风、肃杀的秋...
二、重阳节蕴含的思想情感
一、指导思想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古人把“九九相重”叫重阳节;“九”是数学当中,“九九”与“久久”同音,包含着长久长寿的含意。
1989年,我国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爱老、助老的“老人节”。平日,许多年轻的父母由于忙于工作,把照顾孩子的重要大事全权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老人们冒着寒风酷暑,不管风吹雨打接送宝宝孙子,为孩子的冷热饥饱操劳,他们无怨无悔,乐于奉献。而孩子们一直熟视无睹,觉得理所当然,有的还向老人家发脾气。本活动旨在为丰富孩子的社会知识,培养孩子敬老、爱老、助老的美德。
二、主题活动目标
1、帮助孩子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传说、习俗风情,丰富孩子的社会知识。
2、让孩子走进情感世界,感受长辈对自己的爱,并把长辈的爱“迁移”身边每一位老人和敬老院的老人,感受与老人联欢的快乐,同时让老人们享受到被关怀的快乐,让老人为孩子的成长感到欣慰与骄傲。
3、通过制作老人礼物(贺卡、红花等)“说祝贺话”、“夸老人”(一分钟分享)、“我为老人做好事”等活动,让孩子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对老人的爱,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
4、举办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观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情感、锻炼身体,在亲情中回归自然、淘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操。
三、活动时间
重阳节前后_天。
四、活动要求
1、1-2年级各班举行一次“故事会”活动;在重阳节_天每个学生送一件自制小礼物给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帮父母做一月家务。开展孝亲从我做起的争做“小孝星”活动。
2、3-5年级各班举行一次“孝亲主题班会”活动;在重阳节_天每个学生自制贺卡一件送给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开展“讲一个故事”、“唱一首歌”、“做一件事”、“揉一次肩”、“捶一次背”、“做一月家务”、“写一篇孝亲作文”、“看一本孝亲故事书”八个一活动。
3、活动中的原始材料于重阳节后_天上交,做好活动记录。
三、重阳节抒发了诗人什么之情
“岁岁重阳”的意思是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出自《采桑子·重阳》,是于1929年创作的一首词,整首词写得鲜明爽朗、气度恢弘,有着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
原文: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赏析:
此词通过重阳述怀,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表达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前后阕都是由议论转入写景,寓情于景,景中抒情。哲理寓于直叙,议论,写景之中;深情寓于宏观秋光之中。
四、重阳节 诗人
陶渊明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五、诗人笔下的重阳节
据民间传说,重阳节是纪念桓景的。桓景是东汉时汝南县人,父母患瘟疫都去世了后来他孤身一人上山拜师学艺。学了一身功夫下山,让村里得瘟疫的人全部上山一人给一杯菊花酒,后来瘟疫除掉了,桓景赶走瘟疫的故事一直被流传至今,也被人纪念。
其实重阳节日也代表着一种信念,当时的人民没有发达的医疗技术,是桓景的出现带给了人民希望,让人有了一种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六、重阳节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唐宋以来,人们对此节向来有着特殊的感情,赋诗一首几乎次节的必备曲目。
你知道和你不知道的诗人都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诗人王勃在那一天留下了一篇千年不朽的《滕王阁序》。今天,青果君就为大家精选几篇唐诗宋词中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点评:这两句道出了重阳时节,所有作客他乡之人的普遍感受。《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点评:旷世才学的孟浩然,对这场农院欢聚漫不经心的描述,却成为自陶渊明以来田园诗中的绝代佳作。
其实,这首诗描写的并不是重阳节情景,但因点出了重阳节的标志性活动,而被人们当作重阳节诗词看待。《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点评:“人生易老”、“今又重阳”吟罢,却言“战地黄花分外香”。
——虽与辛弃疾词中“却说天凉好个秋”同出一心境,但把几缕愁绪暗寄予战地黄花,惆怅中也见豪情。毕竟是迎风傲霜的性格。
霜天万里、秋风凄厉中,独黄菊馨香,谓秋色胜似春光。《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点评:杜牧此时有难以自持的愉悦感,恨不得将菊花插满头,才不辜负了这个重阳节。诗人的这种旷达中夹杂着凄恻低回的愁情,这是郁结的愁绪与登临的欣喜交织的结果。《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点评:诗人虽然年老,但阅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以花喻人,饶有趣味。《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点评:杜甫写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山水常在,生命有涯,明年的重阳节不知道还有几个人会在,所以他趁着几分醉意,手把着茱萸仔细端详。略带几分憨态,实则蕴含无限悲凉之感。《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江总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点评:思乡之情在淡淡的相问间流露出来。《蜀中九日》
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点评:诗人被贬南游巴蜀之时,思乡情怀与离愁别绪相互交织,更加重了乡愁。《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点评:重阳节后一天被称为“小重阳”,因此,人们连续两天宴饮、采摘菊花,表面上表达诗人对菊花遭遇的同情,实际上正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与不平之气。《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点评:花发战场,况未休兵、谁能堪此?《醉花荫》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点评: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晏几道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点评:晏几道是晏殊幼子,由重阳佳节宴饮之乐,引出对身世的感喟,抒发了客居思乡的悲凉心情。《沉醉东风 重九》 关汉卿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九日》文森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咏菊》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点评:这是黄巢失意后,满怀愤怨写的一首诗。黄巢兑现了他可怕的誓言,真的率领大军攻入长安,自此,菊花又有了冲天的杀气。《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评: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当黄巢的菊花绽放之后,唐朝真的再也没有花好月圆的机会了。关于菊花: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白居易“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朱淑贞“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黄巢“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苏轼“便有佳名配黄菊,应缘霜后苦无花”王缙“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关于登高望远:李白“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王缙“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李嘉佑“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李益“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刘商“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司空图“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朱庆馀“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岑参“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刘禹锡“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又是一年重阳节,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别忘了陪伴家人,登高望远,吃糕赏菊,把酒话桑麻。看完这么多,你记住了几句?文 青果教育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七、古代诗人写重阳节的诗
《九日闲居》
晋朝:陶渊明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壘,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九日闲居》古诗简介
《九日闲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所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描写了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赏菊无酒的`境况,抒发了诗人惆怅感伤之情。开头写出了自然给人间带来的温馨,接着写了重阳节的美好气候和物候;下面点出酒与菊,有菊而无酒,依然是以诗赋深情。全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语言遒劲新巧,词简意丰,体现了陶诗自然流走的特点。
八、重阳节蕴含的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
《采桑子·重阳》表达了作者在革命初期,虽屡次遭受但仍然坚定信念坚持斗争并不断取得胜利的喜悦心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 《采桑子·重阳》此词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10月11日。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诗情画意,最为浓郁。它写了泞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飒之气,而会受到无限鼓舞。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重阳表达的情感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表达了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全诗用词精练,曲折有致。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十、重阳节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表达了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我独自一人在他乡游居漂泊,每每一到好节日,我对家乡、对亲人、对老友那浓浓的思念之情更加深了。在远方就知道兄弟们登上高处,身上都佩带着茱萸草,却少了我一个人。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表达了身在异乡的游子适逢佳节对故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全诗用词精练,曲折有致。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