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重阳节 > 正文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100字左右

2023-07-01 02:26:45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关于重阳节的资料100字左右

50字:重阳节是中秋节后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以及吃重阳糕等习俗。重阳节也被称为老人节,是表达对长辈关爱和孝顺的节日。100字: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秋节之后的一个重要节日。重阳节的主要活动就是登高观景、赏菊拼茶、赏秋游园等。此外,人们还会喝菊花酒、吃重阳糕和插茱萸等。重阳节也是孝道观念的体现,被称作老人节,人们不仅表达对长辈的敬爱和孝敬,还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并重视与老人的沟通和交流。

二、关于重阳节的小资料

1、重阳节简介: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2、重阳节的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3、重阳节的习俗:登高、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有些地区还有自己当地特色的习俗,如:在福建莆仙,人们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

三、关于重阳节的,资料

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茱萸节,今又成为中国老年人的节日。

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赏菊、放风筝、吃重阳糕等习俗。

九、久相连,高、糕相谐,均含有万事皆“久”、皆“高”之祈福意。

四、关于重阳节的资料大全

答: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五、关于重阳节的资料文字版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六、关于重阳节的一些资料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五月初五、八月十五、九月初九分别对应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风俗有拜年、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元宵节的风俗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端午节的风俗有划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中秋节的风俗有观潮、赏月、吃月饼,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和簪菊花、喝重阳酒。扩展资料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社日节(二月二)、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 等。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涵盖了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天文历法、易理术数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七、关于重阳节的资料60字

重阳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每逢此时,诗人们登高赋诗,他们怀念友人、想念亲人。有了感情的灌注,重阳节的诗词也格外真切感人。 古往今来,写重阳的诗词很多,可我对以下八首特别喜爱。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关于重阳节最著名的诗词,说出了所有人在重阳节时思念家乡与亲人的感情。语言质朴易懂,情意深沉感人。 2,《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这首诗一反重阳思乡悲客的忧伤之情,而颇有意趣。前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后两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3,《

九日

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唐会昌五年(845)张祜来池州拜访杜牧,因二人都怀才不遇,同命相怜,故

九日

登齐山时,感慨万千,遂作此诗。 此诗为安抚友人张祜的失意情绪而作,诗以看破一切的旷达乃至颓废,来排遣人生多忧、生死无常的悲哀,表现了封建知识分子的人生观的落后、消极一面。 4,《过故人庄》 唐: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首写对重阳节期许的诗句更有名,入选了人教版的中学语文教材。 全诗平淡自然,是其隐居襄阳鹿门山时所写。该诗反映出诗人对仕途之路破灭后,内心极力寻求的平淡归真,“淡极始知花更艳”。尤其最后两句,“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故人家做客的高兴之余,对未来重阳节再相聚的展望。诗人直率地表示,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再来观赏菊花,和你重聚。 5,《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 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6,《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宋】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表达凄凉的人生感怀。其中饱含备尝坎坷沧桑之意,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首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 7,《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宋·辛弃疾 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 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处?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淳熙八年(1181年)冬,辛弃疾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辛弃疾在上饶的带湖别墅篆冈喝酒赏月,成此佳作。 月夜下的楼阁,飘满秋天香味的院落,欢笑快乐的人们来来去去。是哪个人秋天一到就悲伤凄凉?当年的宋玉就悲伤到这样。吃饭喝酒要随其自然,对歌舞享乐看得平常一般。问他有什么可以悲伤之处?细细想想却也有悲伤的时候:重阳节快到了,秋风秋雨使人感到格外凄凉。 8,《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此词作于1929年重阳节,毛泽东在闽西征途中,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因成此词。 它写了深秋的战地风光,写得那么鲜明爽朗;它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得那么豪迈乐观。天空海阔,气度恢宏。使人读过以后,毫无感到肃飒之气,而会受到无限鼓舞。

八、关于重阳节的资料100字

1.重阳糕

重阳糕亦称“花糕”,因在重阳节食用而得名,是中国重阳节传统节令食品。重阳糕阳糕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吃重阳糕有不少禁忌,很多人不适合食用,不过如果懂得选择适合自己的重阳糕,也不是完全不能吃的,只要掌握好自己的饮食选择,对重阳糕的品种进行改良,选择或制作适合自己的品种,同样可以增添过节的气氛。民间还使用红枣、茱萸等作为重阳糕的点缀,药食两用的一些中药材放入糕中,可以达到食疗的效果。

2.菊花酒

菊花酒是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汉族传统酒,古称长寿酒,重阳佳节,中国民间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一个菊花盛开的季节,在重阳节前将菊花收集起来,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菊花酒,重阳节一到,阖家享用美味的菊花酒。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菊花酒味清凉甜美,古人认为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

3.羊肉面

北方人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重阳节正值秋天,入秋渐冷,秋天也是羊肉吃起来最为肥美的季节,算是最符合季节的需求了,所以重阳节吃羊肉面正合适。羊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比猪肉和牛肉的脂肪、胆固醇含量都少,而且性温热,有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力的功效,在《本草纲目》被称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

4.螃蟹

重阳佳节正值农历九月,秋菊飘香,螃蟹膏黄美味,肉质细嫩,正是食蟹的大好季节。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啖蟹、品蟹、画蟹,为后人留下许多轶闻雅事,为人们啖蟹平添几分韵味。在重阳节前后,公螃蟹里面的肉质非常鲜嫩,而且肉多,吃起来很过瘾,但是过了这个季节之后,就慢慢的会下市了,再想吃到肉质肥嫩的螃蟹就要再等上一年,所以在重阳节这一天,不妨就多买一些回来吃吧。螃蟹中尤以大闸蟹最为受欢迎,阳澄湖的清蒸大闸蟹闻名中外,在港澳台各家大餐馆里,均被列为九月时令佳肴,极享盛誉。

5.柿子

柿子是秋季成熟的水果,吃起来甜甜的,一点都不会觉得腻,还可以做成好吃的柿子饼,重阳节的时候,不少人都会边登高边吃柿子,能够提高身体素质,促进体格强壮,从而帮助登高,这是一种传统习惯。重阳节吃柿子的习俗,还有祈福的寓意,想要大家事事顺遂,事事顺心。吃柿子食俗,在我国民间还有一种传说,《奇园奇所奇》中介绍,重阳节吃柿子源自于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封柿子树为凌霜侯,并且让天下人在重阳节吃柿子以表纪念。

6.糍粑

吃糍耙,是我国西南地区重阳佳节的又一食俗。糍耙分为软甜、硬咸两种。软糍耙做法是将洗净的糯米下到开水锅里,一沸即捞,上笼蒸熟,再放臼里捣烂,揉搓成团即可,食用时,把芝麻炒熟,捣成细末,把糍耙团搓成条,揪成小块,拌上芝麻、白糖等,其味香甜适口;硬糍耙又称油糍耙,做法是糯米蒸熟后不捣烂,放在案上搓成团,擀开后放些食盐和花椒粉做成“馅芯”,再卷条切片,再入油锅中炸制,成色金黄美观,咸麻香脆,回味无穷。重阳节吃糍粑,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甜蜜幸福。

7.栗子糕

北京的小吃中,有两样是专门在重阳节时食用的,一个是重阳糕,另一个就是栗子糕。栗子糕的主要原料是栗子泥,将生栗子去皮蒸熟烂后捣成泥,准备好京糕片和澄沙馅,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摊开为底层,接着铺一层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然后抹一层澄沙馅,最后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层,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细青梅丝拼成图案,就成了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五层的栗子糕了,吃时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栗子糕色泽艳丽,质地松软细腻,香甜适口,是重阳节必吃的十大美食。

8.辣萝卜汤

山东在重阳节这一天会吃辣萝卜汤,以求驱寒保暖、散去寒邪,全家健健康康。辣萝卜汤的做法也很简单,辣萝卜切丝,鲜虾剪去虾毛备用,锅里放入花生油,加葱丝炒香,倒入萝卜丝煸炒,倒入清水,加入鲜虾,煮开,加盐调味即成。重阳节是秋季的节日,萝卜人称“小人参”,是秋季的应季蔬菜,重阳食用萝卜是非常顺应节气的选择,一口辛辣下去,暖及肺腑,精力充沛,也难怪有“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这句话糙理不糙的谚语了。

9.九品羹

在江苏,有重阳节食用九品羹的习俗,九品羹中的“九”意为九九还阳之意,是代表重阳节的传统食物。九品羹是用九种果品,分别梨、荸荠、菱角、芋头、龙眼、枣、莲子、鸡头米、玉米,烹制而成的美食,重阳时节食用九品羹可以滋阴补肾,还能润肺生津,对身体有好处,尤其是在早上的时候喝一些非常暖胃。九品羹在无锡、南京等地区,是重阳节必吃的美食,重阳佳节时,家家户户都会飘散出九品羹香甜的气息。

10.重阳粽

在浙江地区,不仅有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重阳节也会吃粽子,重阳粽是本地人重阳节餐桌上的美食。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卢县九月九日准备猪羊祭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包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重阳粽和重阳糕的软糯不仅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因与亲友共享而变得分外香甜,这也难怪浙江人过重阳选它做探亲访友的完美伴手礼了,在两广的一些地方也有互赠重阳粽的习惯。

九、关于重阳节的资料50字

在保障老年人财产方面,草案规定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不得以骗取、盗取、强行索取等方式侵犯老年人的财产权益。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抢夺、转移、隐匿或者损毁应当由老年人继承或者接受赠与的财产。草案对家庭养老作出重新定位,将现行法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修改为“以居家为基础”,进一步明确了赡养人对患病和失能老年人给予医疗和照料的义务,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创设了老年监护制度。

此外,草案对现行法关于家庭成员纠纷处理,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侮辱、诽谤、虐待、遗弃老年人法律责任的条款作出修改完善。

十、关于重阳节的内容资料简短

一、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直至唐朝,已经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历朝历代沿袭至今。由于在《易经》中,“六”为阴数,“九”为阳数,因此九月九日两阳相重,故为重阳。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二、重阳节的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每年九月开学季,这八个字总是会被提起。重阳佳节正是在这秋高气爽的九月,因而习俗便也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为主,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等等,下面亲农网为大家一一介绍:

1.登高

重阳登高,自古以来就有了。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年间,当时登高是为了免受灾殃,久而久之,如今的登高变成了一个美好、风雅的习俗。秋日大气凉爽,空气清新,登高远眺,何不快哉。

2.赏菊

重阳节恰逢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貌似陶渊明。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重阳赏菊之习尤为盛行,但已不限于九月九日了。

3.插茱萸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所以不少妇女、儿童将茱萸佩带于臂,或插在头上。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还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在清代,北京人在重阳节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4.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儿女的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重阳糕的制作古人比较讲究,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意。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小红纸旗,点蜡烛灯。意欲用“点灯”、“吃糕”来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点都称之为重阳糕。

1989年,我国正式把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因为重阳节本意就有着尊老、爱老、孝老的文化底蕴,而老人节的确立,为全社会都树立一个尊老爱老的健康风气,在国家政府的支持下,重阳节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