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登高是什么含义
一、重阳节登高是什么含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二、重阳节里的登高是啥意思
古时候的人一般都在农历9月9日的重阳节进行登高,这是一种传统的习俗,也是重阳节比较有特点的辟邪去灾行为,因为人们认为登高是一种良好的意义,表示了人们的生活一点点的进步,步步高升,不断向上,还可以避开祸端,虽然用我们现在的观点去看,觉得并没有什么的联系,但是还是有大多数人相信地气上升,阳气下降之时,登高的行为可以避开地气,接纳阳气,不仅对身体好,也可以改变自身的运势,让自己越来越好。所以重阳节登高的寓意是步步高升
三、重阳节登高表示什么意思
重阳节登高的寓意步步高升、阖家团圆、团团圆圆、阖家欢乐、阖家美满、 灯火通明、张灯结彩。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扩展资料: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四、重阳节登高啥意思
1 遥知兄弟登高处的登高是指远处的兄弟正在登高的景象。2 这个成语出自唐朝杜甫的《登高》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其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远处的兄弟正在登高,只缺少一个人陪伴他。3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虽然身处远离的地方,但能想象到兄弟们在登高的情景,感受到兄弟间的情谊。也可以用来形容思念故乡、亲人、朋友等。
五、重阳节的登高是什么意思?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
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明清时,北京地区登高颇盛,《燕京岁时记》云:“京师谓重阳为九月九。每届九月九日则都人提壶携楹,出都登高。南则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北则蓟门烟树、清净化域等处,远则西山八处。赋诗饮酒,烤肉分糕,询一时之快乐也。”不论文人百姓,都喜欢登高后在山上野餐、烤肉食用。有些贵戚富家则带上幕帐、烤具、车马、乐器,登高台、土坡,架起幕帐、桌椅,大吃爆烤羊肉或涮羊肉,并唱戏奏乐,听歌看舞。如清末慈禧太后,每年重阳于北海东的桃花山登高、野餐、烤肉,并架蓝布围障,防止闲人偷看。在玉渊潭钓鱼台等处,也集中了不少登高之客。故宫御花园里也有登高之山。
又如广州地区,游客多于重阳登上白云山,饮酒赋诗,热闹非凡,影响至今。在上海,附近无山丘,便把沪南丹风楼及豫园的大假山作为登高雅集之所,也很热闹。至民国年间干脆又登二十四层高的国际饭店。而近代的北京香山、山东的牛山、江西南昌的滕王阁等等,也都是登高胜地。尤其是滕王阁,因了唐代王勃于重阳节时在阁上写出千古名文《滕王阁序》,更闻名天下。至于湖北江陵龙山上的纪念晋代孟嘉落帽的落帽台古迹,也吸引着许多游客。
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这也是一个颇有诗意的名称。
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这是明代谢肇制《五杂咀》中的看法。
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这种上山采集农民们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点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此外重阳节期间天气晴朗,气温凉爽,适宜于登高望远。
六、重阳节登高是什么意思就是
重阳节登高起源 重阳节登高起源(一) 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活不多,农民相对比较清闲。而这时正是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植物的成熟季节,于是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并把这种上山采集的活动叫做“小秋收”。因此,九月初九登高的习俗由此演变而来。
重阳节登高起源(二) 重阳登高起源于古代人们对山神的崇拜,信奉山神可以使人免除灾害。古人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因此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长寿的活动(这里并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称“九”为“宜于长久”之数。这是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中的看法)。所以,人们在“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必须往山上游玩,以避免灾祸。最初人们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平安吉祥,后来逐渐演化成一种娱乐活动。
意义一:登高山祈福
古代人的生活环境比起现今要艰苦许多,最早时期人们的很多事物大都来自于才集合和狩猎,而山林中生长的各种植物和动物得以让人类生存和繁衍。因此在古代,古人对高山是崇拜的。因此在这一天登高山也是一种表达人们敬畏崇拜和祈福的一种行为。
意义二:辞青
据清代潘荣陛编撰的《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重阳)有治看携酌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谓之‘辞青’。”
意义三:登高辟邪气 在我国的古代,有着重九一“阳”登勤之日,地气上升,天气下降的说法。而古人们为了避免接触到邪气,所以才在九九这一天登高以避邪气。不过这一说法现在看是不科学。不过,九九一般正值秋高气爽的收获季节,举家出游、登高望远在时令上是非常适宜的。
最新发布
- 1重阳节登高是什么含义
- 2重阳节 微信
- 3重阳节来历图
- 4重阳节是在哪月哪日
- 5重阳节鲜花卡片写什么
- 6重阳节哀思父亲
- 7重阳节晚会直播
- 8重阳节短句诗句
- 9九九重阳节黑板报模板
- 10重阳节晚会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