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重阳节 > 正文

重阳节可以用什么词概括?

2023-06-12 06:50:33  来源:网络   热度:

一、重阳节可以用什么词概括?

形容重阳节的成语只有满城风雨、明日黄花 。具体解释如下:

1、满城风雨 mǎn chéng fēng yǔ

解释: 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零食》:“ 为什么倒弄得闹闹攘攘,满城风雨的呢?”

2、明日黄花 míng rì huáng huā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迟暮不遇

解释: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出处: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扩展资料

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二、七月十五下雨有什么说法?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施孤、地官节或斋孤,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七月十四),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民间有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听当地的老一辈的人说,中元节为一年中阴气最重,这一天地宫打开了地狱之门,也是一年一次的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以回家团圆,所以民间要设道场,这一天要祭祖,祭品之中,楮衣是不可缺的,七月暑尽,须更衣防寒,更衣前必须用天水淋浴,所以这也是下雨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在中元节这天,民间的人为了祭祖焚烧了大量的祭品在河边,需要一场大雨来冲刷河边,将焚烧的祭品随滔滔江水而去。

三、形容重阳节的词语?

重阳的形容词有满城风雨、明日黄花 。具体解释如下:

1、满城风雨 mǎn chéng fēng yǔ

解释: 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零食》:“ 为什么倒弄得闹闹攘攘,满城风雨的呢?”

2、明日黄花 míng rì huáng huā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迟暮不遇

解释: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出处: 宋·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四、重阳节下雨的寓言?

谚语说,不怕重阳十三雨,就怕立冬一日晴,这是古人总结的经验,即说立冬这天最好下雨雪,若是大晴天,则接下来的冬天将偏暖,对越冬农作物非常不利,如庄稼过早拔节,过早返青,过早抽苔,过早开花,株苗旺长,再一个是虫灾大。所以古人都盼立冬这天下雨雪,预示着来年有好收成。可现在的天气早已不能和过去比了,忽冷忽热,忽旱忽涝已成家常便饭。如今日立冬,全国多地正在下雨雪,按理说是好事,可我早几天听我村中一会推演易经的老人说,今年立冬这天若下雨雪,则今年的寒冬腊月到明年的早春时节,将是多雨多雪且极为寒冷,因太寒,对过冬农作物及对人,对牲畜,对鸟鱼虫兽都不利。今日立冬,全国大部地区下起了雨雪且温度陡降的厉害,可以说少有,真不知老者预言是否真。

前几天商务部发出的贮物倡议,现在人们疯狂囤物,若真如老人所言,现在看起来贮物倡议还真是正确的。

五、2021年的重阳节约第二天是什么日子?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重阳节第二天是盲人节。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