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是为了纪念谁?
一、九月是为了纪念谁?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拓展资料: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近代,九月初九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新含义。因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是久长久远的谐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阳,含有长长久久、长寿尊贵的隐喻在里面。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二、过重阳节是为了纪念谁?
重阳节和东汉时期的恒景这个人物有关。
关于重阳节,在我国一直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恒景的父母被瘟疫夺走了生命,他自己也差点因为瘟疫而死,在他病好之后,就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出去学艺,好为百姓除掉瘟魔,经历了千辛万苦,恒景终于找到了一位法力高强的仙人,仙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教给了恒景武艺。
有一天仙人告诉恒景,明天就是九月初九了,瘟魔又要出来了,现在你已经学到了本领,可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人还送给他一包茱萸叶和一盅菊花酒。回到家乡之后,恒景按仙人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瘟魔出来之后,因为害怕茱萸香和菊花酒气,所以不敢上前,恒景趁此机会杀死了瘟魔,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就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了。后来,重阳节登高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了。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对重阳节有着一些特殊的情感,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重阳节的时候,除了登高,民间还有许多其他的习俗,比如喝菊花酒、赏菊、吃重阳糕、踏青等等。
到了现在的社会,重阳节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成为了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每年重阳节的时候,会有许多的年轻人到敬老院看望一些孤寡的老人,给他们送上一些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表达自己的关爱之心。
三、重阳节的主要风俗是要敬老和什么?
重阳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日子是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日。
我们国家已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为的是在全社会树立一种遵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风气。
重阳节,除了敬老外,各地也有各种不同的习俗,有登高祈福,游玩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酒宴求寿等风俗习惯。
现在人,多以登高赏秋、感恩敬老等活动为主。
四、九九为什么叫重阳?
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自然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以及特殊意义。重阳节是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财富,在2006年5月20日的时候,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在西汉时期普及开来,到了唐代以后就开始流行起来。上古时期,人们就有在秋季举行祭天、祭祖的活动,逐渐形成重阳节的雏形,后来慢慢传播开来,于是就有了重阳节。
为什么叫九九重阳?因为重阳节这天恰好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而在《易经》记载中“九”又为阳数,所以“九九”两阳数相重,于是叫做“重阳”。
而现在的重阳节习俗又与古时候不一样。由于地域不一样,所以重阳节这天大家举办的活动也会不太一样。不过大多数都是以下几种活动。
祭祀活动
既然重阳节是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的四大祭祖节日,那么自然是少不了祭祀活动的。这也是后辈缅怀先人的日子,这也是我国具有文化特色的节日。这一天的祭祖,不仅仅是对先人的祭拜,还有祈福,希望先人保佑自己的家庭幸福美满。
登高、佩戴茱萸
相信大家都记得王维的一首古诗《登高》,说的就是重阳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诗内就有说重阳节,登高以及佩戴茱萸的习俗。当然不同地域举办的活动也有所差异。
放纸鸢
小朋友对这个活动最为深刻了,小时候在学校的时候,学校还会举办放纸鸢活动。民间也有“放晦气”的说法,纸鸢放的越高,则晦气离自己越远。有些人还会故意剪断线,让风筝远离,则预示着晦气远离。
当然,重阳节还有吃重阳糕,赏菊花、喝茶等习俗。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当然不同地区习俗也不一样。
五、重阳节是活人还是死人节?
当然是活着人的节日啊,死去的人除非天堂也有此节啊!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九’是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相叠,故称‘重阳’。现代社会称为‘老人节’、‘敬老节’,党和政府对老人比较关心和尊重,各地社区和基层组织都要走访、慰问老人,送上礼品祝贺老人身体健康长寿。
六、重阳节的传说?
故事内容
东汉时期,汝河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伙子,名叫桓景。他家里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过得十分快乐。
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汝河里忽然出了一个瘟魔,岸边很多村庄流行起了瘟疫,死了不少人。看到乡亲们不断死去,非常着急,就决定求仙学艺,为民除害。桓景回到家里告别父母和妻子,一个人上路去了。
桓景访遍了天下名山,才寻访到在东南方的山中有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
桓景带上一袋干粮上路了。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山,蹚过了一条又一条河,磨破了一双又一双鞋,终于见到了费长房。费长房和蔼地对他说:“我看你一心想为民除害,就收下你这个徒弟吧。”他交给桓景一把青龙剑,又教他降魔的武艺。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把剑术练得炉火纯青。
有一天,费长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今年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吧。“他送了桓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又嘱咐了几句,先让乡亲们登高避灾,然后再去斩妖除魔。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了家乡。
九月九日那天,桓景带着全村老小登上附近的一座山。他把茱萸叶分给大家,让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来,让每人喝一口。安排妥当后,他就带着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杀瘟魔。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地掷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从此,汝河两岸再也不闹瘟疫了,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七、重阳节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重阳节和东汉时期的恒景这个人物有关。
关于重阳节,在我国一直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恒景的父母被瘟疫夺走了生命,他自己也差点因为瘟疫而死,在他病好之后,就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出去学艺,好为百姓除掉瘟魔,经历了千辛万苦,恒景终于找到了一位法力高强的仙人,仙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教给了恒景武艺。
有一天仙人告诉恒景,明天就是九月初九了,瘟魔又要出来了,现在你已经学到了本领,可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人还送给他一包茱萸叶和一盅菊花酒。回到家乡之后,恒景按仙人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瘟魔出来之后,因为害怕茱萸香和菊花酒气,所以不敢上前,恒景趁此机会杀死了瘟魔,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就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了。后来,重阳节登高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了。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对重阳节有着一些特殊的情感,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重阳节的时候,除了登高,民间还有许多其他的习俗,比如喝菊花酒、赏菊、吃重阳糕、踏青等等。
到了现在的社会,重阳节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成为了一个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每年重阳节的时候,会有许多的年轻人到敬老院看望一些孤寡的老人,给他们送上一些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表达自己的关爱之心。
重阳节现在就成了老人节了。
八、99重阳节纪念哪位诗人?
据民间传说,重阳节是纪念桓景的。桓景是东汉时汝南县人,父母患瘟疫都去世了后来他孤身一人上山拜师学艺。学了一身功夫下山,让村里得瘟疫的人全部上山一人给一杯菊花酒,后来瘟疫除掉了,桓景赶走瘟疫的故事一直被流传至今,也被人纪念。
其实重阳节日也代表着一种信念,当时的人民没有发达的医疗技术,是桓景的出现带给了人民希望,让人有了一种对生命延续的渴望。
九、重阳节明确的事件?
首先重阳节是纪念先人的日子,可现在成了人们登高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