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重阳节 > 正文

古代人喝酒用的最大的杯子 叫什么

2023-02-19 06:01:46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古代人喝酒用的最大的杯子 叫什么

古代人喝酒用的最大的杯子 叫“壶”,古时的酒器“壶”也不同于现代的茶壶、酒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酒器。有文字记载,一升为爵,二升为觥(也有文字称二 升为斛),三升为觯,四升为角,五升为散,一斗为壶。

古代酒器常见的有:

1.爵:青铜器,上有二柱、下有三足。

2.觚(音Gu):青铜器上有喇叭状园口,细腰,下有园盘状高圈足。

3.觥(音Gong):青铜器,较觚矮,腰呈椭圆形,有兽头型盖,或者整个器型呈兽型。

4.尊:青铜器,形状同觚,比觥较高,有方形或圆形多种样式,又泛指一切酒器。

5.觯(Zhi):青铜器,形似尊,但较小,或有盖。

6.斝(音jia):下有三足,上有二柱、与爵不同之处为圆口圆腹,状似水盂。

7.角:通俗的酒器,形状类似于爵,但无柱,造型比较简单。在《礼记》:礼器篇中载有“尊者用斝,卑者用角”。

8.斗:方形酒器,口较敞,呈碗状。

9.散:具体形状未见文字记载,考古也未见实物,据历史学者王国维考证,散即斝的别称。

10. (né):盛行于商周的青铜酒器,园口深腹有盖,状如现今茶壶加上三足。

11.卣(yoù),盛行于商周时的青铜器,有园形和椭园形两种,深腹大肚,圈足,有盖和提梁。

12.白:古时罚酒时用的杯子。形状无记载。古文中有“浮一大白”,“飞觞举白”的句子,见文选,右思《吴都赋》。

13.卮(zhi):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形状奇特,“卮器满则倾,空则仰,随物而变。”

14.罍(lei):古代酒器,有陶器和青铜器,形似大壶,小口,有盖,大腹,肩部有耳环。

15.斛:古时较大的一种酒器,秦以后成为一种量具,一斛即一石,南宋时改一斛为五斗。

除以上数种酒器之外,另有 、觞、 盅、簋、 盂、壶、瓮、海、杯等多种酒器。还有一种皮制的口袋,称做“鸱夷”,汉书;陈遵传注释,鸱夷,腹大如壶,尽日盛酒。

古时的酒器“壶”也不同于现代的茶壶、酒壶,壶的器型较大。由于各种酒具器型不同,容量也有大小,有文字记载,一升为爵,二升为觥(也有文字称二升为斛),三升为觯,四升为角,五升为散,一斗为壶。壶的形状类似于现代的葫芦状广口大花瓶,有方形或圆形,古人饮酒时做投壶之戏,将箭投入壶中以赌胜负,负者饮酒,即指此壶。至于商周时期各种酒器的容量,没有准确的文字记载。古时各诸候国度量衡均不统一,至今已很难考证。古时计量,多以升、斗、斛、石为单位,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才统一了度量衡。

二、大家最喜欢的一本书 就一本

《鬼吹灯》 作者:本物天下霸唱

盗墓者的经历。作者天下霸唱,原名张牧野,就是这样一个系列形式的文字冒险故事,三位当代“摸金校尉”(盗墓贼),利用风水秘术,解读天下大山大川的脉搏,寻找那些失落在大地上的一处处龙楼宝殿,沙漠、雪山、森林、峡谷、急流、草原、鲜为人知的神秘动植物,危机四伏的陷阱,步步惊心,环环紧扣,超越极限与想象力的挑战,在离奇诡异的地下世界中,揭开一层层远古的神秘面纱,故事由一本主人公家中传下来的秘书残卷为引,纵横天下千里寻龙,历尽艰难险阻,毕竟那些龙形虎藏、揭天拔地、倒海翻江的举动,都迥异庸俗,昆仑山大冰川下的九层妖楼,中蒙边境野人沟中的关东军秘密要塞,消失在塔克拉玛干黑沙漠中的精绝古城,神山无底洞中的尸香魔芋花,云南丛林中的虫谷妖棺,西藏喀喇昆仑山中的古格王朝无头洞,陕西的龙岭迷窟……目前正在连载中的是最终卷,无头洞遗迹,冰封的邪神迷宫之卷

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求解释

一、【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就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她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在古典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温庭筠《忆江南》);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牛希济《生查子》)一类文字。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所以,它能把相思之苦的那种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化起伏,表现得极其真实形象。这几句和李煜《乌夜啼》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说:“然易安亦从范希文‘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语胎出,李特工耳。”诚然,李作比之范作已胜一筹。“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总不及“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么形象地反映李清照愁眉变化的情景,怪不得成为千古绝唱。

二、延伸:

1、原文:

一剪梅

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