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重阳节 > 正文

有关“字谜”的古诗有哪些?

2025-02-01 17:55:2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有关“字谜”的古诗有哪些?

二形一体,四支八头。四八一八,飞泉仰流。谜底:井若教有口便哑,且要无心为恶。中间全没肚肠,外面强生棱角。谜底:亜(繁体亚字)三山自三山,山山甘倒悬。一月复一月,月月还相连。左右排双羽,纵横列二川。阖家都六口,两口不团圆。谜底:用半边吃的山上草,半边还在水里藏。谜底:鲜水里游鱼山上羊,东拉西扯配成双,一个不吃山上草,一个不会水中藏。谜底:鲜留得水光昭古月,碧波深处好泛舟。谜底:湖。

二、重阳节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有: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4、《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5、《九日齐安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6、《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7、《采桑子·九日》——清·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8、《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三、关于重阳节古诗词有哪些

关于重阳节古诗词有哪些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为“重九节”或“踏秋节”,始于唐代,由于中国古代历法中把每月初九叫“重九”,所以九月九日被定为重阳节。重阳节是一个祭祖、登高、赏菊的节日,也是一个重视老人、尊重智慧的日子。

重阳节的由来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和历史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战国时期的一个故事。据记载,当时有一位叫做华筝的寡妇,她在九月九日时去登高祭拜,要寻找当年曾与其相爱的丈夫的墓。然而,由于当时的习俗认为九月九日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登高的人很少。正因为如此,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并使得九月九日逐渐演变成为一个重要的节日。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其中最广泛和受欢迎的是登高和赏菊。登高是重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人们会选择一个山水秀丽的地方,与家人、亲友一起登山,感受自然的美好。登高的习俗源远流长,据说是古人为了远离岁寒之气,以祈求健康长寿而养成的习惯。而赏菊则是另一个受欢迎的活动,重阳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去花坛观赏各色各样的菊花,品味秋日的美丽。

除了登高和赏菊之外,重阳节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习俗。比如戴茱萸、插茱萸和饮茱萸酒。茱萸是一种植物,寓意吉祥和辟邪。人们会在重阳节这一天佩戴茱萸,或者将茱萸插在门口或窗户上,以祈求平安吉祥。而饮茱萸酒,则是一种独特的饮品,由茱萸浸泡而成,具有驱邪、辟秽的作用。

重阳节古诗词赏析

重阳节是古代文人雅士们喜爱的一个主题,因此留下了许多优美的古诗词。以下是一些经典的重阳节古诗词赏析:

  • 1. 陆游《九日蓝田携妓山泉离》:“上山一日凉万倍,溪口石罅裂天开。艳菊谢鸣蝉竟夏,金樽未破岳阳灰。”这首诗表达了登高赏秋的欢愉,描绘了秋景的美丽。
  • 2. 陶渊明《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登高赏秋的情感。
  • 3.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人们对登高的向往和追求。
  • 4.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登高的情感。
  • 5. 孟浩然《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人们对登高的向往和追求。

重阳节的意义

重阳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具有深远的意义。一方面,它是一个祭祖的日子,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烧纸、上香,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另一方面,重阳节也是一个关注老人的节日,人们会走访长辈,给他们带去祝福和温暖。

此外,重阳节还是一个倡导健康的日子。登高和赏菊是这个节日的重要活动,它们不仅增加了人们的户外活动,也提醒人们注重身体健康。同时,重阳节也是一个重视智慧和长寿的日子,人们希望通过登高、品菊、赏月等活动,寓意自己能够远离疾病、延年益寿。

总结:

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习俗,还有着深刻的意义。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美丽,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关心长辈的健康,追求智慧和长寿。同时,赏析重阳节的古诗词也能让人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情感。让我们一起在重阳节这一天,与家人、亲友一同登高赏秋,共度一个美好的节日。

四、重阳节有关的字谜?

1.明星相聚重阳节(打一字谜)胜2.佳节又重阳(猜一字)倡3.重阳日(字)昌4.重阳日聚会(字)晶5.重阳之前来大连(字)奋6.重阳重九两难分(字)果7.一到重阳山中游(字)画8.遍插茱萸少一人(字)歌

五、关于“重阳节”的五言古诗有哪些?

1、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3、文森——《九日》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4、妙信——《九日酬诸子》

不负东篱约,携尊过草堂。远天连树杪,高月薄衣裳。

握手经年别,惊心九日霜。诸君才绝世,独步许谁强。

5、李白——《九日龙山饮》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

节日习俗:登高、赏秋、吃重阳糕、赏菊、佩茱萸

节日意义:敬祖、敬老、感恩。

六、写重阳节,习俗人的古诗有哪些?

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____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七、有关读书的名言,对联,古诗,字谜和歇后语有哪些?

有关读书的名言,对联,古诗,字谜和歇后语有: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____颜真卿《劝学诗》 3.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____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____颜真卿《劝学诗》 6.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____赵恒《劝学诗》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9.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____杜甫《柏学士茅屋》 10.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____陆游《读书》 11.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____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12.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____左思《咏史八首·其一》 13.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____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14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____谢逸《送董元达》 15.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____章碣《焚书坑》 16.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____陶渊明《移居二首》

八、关于字谜的古诗?

字谜诗

茶丢草木换独杆,介剩单肢也不残。

但愿人君一竖有,全歼部下用川边。

南北东西正向通,双连草顶早删明。

三花四井均凭你,全美难求也促成。

自取一横放上头,期颐老叟寿辰愁。

白君顶部飞横祸,百姓无冠字怎求?

千里重逢少下文,挖心忏悔莫多心。

迁移又遇丢车事,灭半歼敌数最真。

方向迷失少点峰,弃车迈步辨西东。

谁知励字丢黄历,只剩家人巨数明。

九、有趣的古诗字谜?

古诗谜语(精选)

桃花依旧笑春风 (孤芳自赏)

千里莺啼绿映红。(有声有色 )

好雨知时节,当乃春发生。(风调雨顺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瞻远瞩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无与伦比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鞠躬尽瘁)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独辟蹊径 )

卷我屋上三重茅(家徒四壁、风吹草动、灭顶之灾)

君王掩面救不得(爱莫能助、黯然失色)

高堂明镜悲白发(顾影自怜、相见恨晚、鉴貌辨色)

十、关于重阳节的由来和重阳节的古诗?

重阳节的由来:

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的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