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一、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其中传统节日更是博大精深。在这些节日中,重阳节作为一个富有传统意义的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传承和发展。
重阳节,又称“踏秋”、“登高”节,日期定在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老年人的节日,更是一个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节日。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始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按照道家的传统观念,九月九这一天阳气最旺,有避灾祈福的寓意,所以也有登高、赏菊、避灾的习俗。
在当今社会,重阳节已经不再是仅仅属于老年人的节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重视这个传统节日。人们会结伴登高赏秋,赏菊观景,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享受家人和朋友团聚的快乐。同时,民间还流传着重阳糕、饮菊花酒、赠送菊花等习俗,增添了这个节日的喜庆气氛。
在当今社会,重阳节已经成为尊老敬老的传统节日。不论是在家庭还是社区,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表达对老人的尊重和关爱。一些公益组织也会借助这个节日,开展关爱老人的公益活动,传递关爱与温暖。
总的来说,重阳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更融入了时代的元素,成为了一个集合了登高赏秋、尊老敬老、乡情故乡等多重意义的节日。正是这些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承与弘扬,让我们更加热爱和珍惜这个美丽而古老的节日。
感谢您阅读完这篇文章,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让您更加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习俗和文化内涵,也希望您能在节日里和家人朋友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
二、中国传统重阳节的习俗介绍词?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源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九月初九的这天他带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于是认定是个吉日。以后,每年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后人仿之,形成习俗。
三、马上就要重阳节了,有哪些关于重阳节的文案呢?
用影像定格瞬间,让爱久久
感恩父母,让我的人生五彩缤纷
佳节还需佳缘配,携手登高共远眺
百事“孝”为先
您曾经的风景,是我向往的自由
有你的陪伴,才是滋味加倍
为爱打call,陪伴是最好的孝心
你伴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长大了才知道,世间最美的风景是她和他
择一山登高,选一人终老
秋山前后,皆是万般柔情
听过很多声 “爷爷”,内心还住着一个孩子
人生匆匆而过,“纯真” 历久弥新
重阳,吃我一记青春杀
小时候你们追着我跑,现在我陪着你们走
你的些许耐心,是TA的所有依靠
登高望海气自轩,接穹云烟始足间
不好意思说出的话,就用心意来表达
每一个欲言又止的背后,都是开不了口的“我想你”
存入一份孝心,收获长久安心
瘦下来,在哪儿都爬得更高
重阳糕,蒸的不一样
最动人的风景,是近在身旁 醉于耳边
人生的秋天,每一步都是天高云淡
让时间慢一点,让酒杯满一点,儿时你把我举高,现在我陪你登高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听说有『高度』的你,早就将世界尽收眼底
爱别等,孝别迟,从普罗大众日常生活出发
最动人的风景,是近在身旁,醉在耳边
爱可能离很远,但不应放太久
每个老人都曾经是个孩子
每个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只是很少有人记得
长大后,我们再次握着那双手,忽然感觉它那么瘦,那么皱
九九重阳,给爱多一个久
登高望海气自轩,接穹云烟始足间
岁月无痕,愿风华依旧
只有勇攀高峰,才能俯瞰山河
以秋菊遥寄思念,借茱萸心许福愿
年年逢重阳,岁岁皆平安
刚赏枫红又菊黄,满城风雨进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永被关怀,暖阳阳
重阳易到,与爱同行
多一份关心,只为他们过的更好
世间最美好的事,莫过于你伴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九九重阳节,与其登高望远,不如策马相见
陪着他,慢慢看!
听,才是陪伴
陪你走过千山万水,领略风光无限
孝心不是应景之谈,是真心实意的陪伴
穿衣暖身,有爱暖心
九九重阳,登高暮望
人生还长,没看过的世界我带你逛逛
愿时间慢下步伐,滴滴一下,探望爸妈
爬惯了“早高峰”,是时候和爸妈一起登顶真正的山峰
不好意思说出的话,就用心意来表达
插一枝茱萸,株株都是思念心
我们还年轻,但也会变老
唯此光明的地方,时刻都是温暖与疼爱
青山在,人未老
如果岁月终将刻上皱纹,请不要将他刻在心里
你的名字,是父母的口头禅
钟情人生的高度,亦不曾放下牵挂的长度
岁月有痕,惟愿风华依旧
时间纷纷日与月,时间光阴长永隽
不辞向上的这颗决心,从来不会变老
不登高,已在高处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
一生不停登高,只为家中老小
有底子,陪伴就有底气
遗憾没能在大城市安家,也知道父母在的地方才是家
存入一份孝心,收获长久安心
以前,认为你不懂时尚,现在,懂得了你的口是心非
你回不了家,也可以带父母来你的“家”
十年前,你憧憬外面的世界;现在,你是他们的整个世界
在外嬉笑的应酬越来越多,家里走心的应对越来越少
把酒赏山海,相聚唠芳华
陪年长的孩子,做童稚的大人
住有所居,老有所依
勇敢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
即使相距万里,爱也能准时送达
也许父母不能让你享受专车接送,但你可以
每个营销策划人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方案库:
道一:2021年8月份每日分享最新营销策划方案专题案例合集-238例0 赞同 · 0 评论文章0 赞同 · 0 评论文章0 赞同 · 0 评论文章0 赞同 · 0 评论文章1 赞同 · 0 评论文章道一:【营销人的方案库】2021品牌营销策划方案大全:长期持续更新中……14 赞同 · 0 评论文章14 赞同 · 0 评论文章15 赞同 · 0 评论文章15 赞同 · 0 评论文章15 赞同 · 0 评论文章15 赞同 · 0 评论文章==========================
如果这篇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点个小赞,让更多朋友学习到哈,谢谢你!
不想错过更多干货?欢迎点击头像关注道叔哈!
四、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固定的农历节日。每年的九月初九日,人们会举行各种仪式和活动来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源于古代的风俗习惯,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怎样过重阳节?
重阳节有着丰富多样的习俗和传统活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登高祈福:重阳节的一个重要活动就是登高。人们会选择一些自然风景优美的地方,如山顶、公园等,和家人、朋友一起登高,以表达对未来的祝福和美好的期盼。
- 佩香囊:重阳节人们还会在身上或家中佩戴香囊。香囊通常由布料制成,内装有各种草药和香料。佩戴香囊被认为可以驱邪避灾,保身平安。
- 喝菊花酒:重阳节最有特色的饮品就是菊花酒。人们会饮用以菊花为主要材料酿制的酒,菊花酒有清热解毒、明目养颜的作用,也被视为对抗寒凉的秋季饮料。
- 佩插茱萸:茱萸是重阳节的特殊植物,在这一天人们会佩戴茱萸以驱邪辟邪。茱萸通常插在衣领上或悬挂在门口,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 赏菊花: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专门到花市或公园赏菊花。花市上陈列着各种各样的菊花艺术品,观赏者可以欣赏到不同颜色和品种的菊花,体验秋天的美丽。
重阳节的习俗和风俗丰富多样,既传承了古代的文化,也融入了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通过参与和了解这些传统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人民的传统习俗,并感受到中秋节的欢乐氛围。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您能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习俗和风俗,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五、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又是一年重阳至,宋词中的重阳节与节日文化是怎样的?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深秋时节的片片秋意为重阳节的来临做足了铺垫。
那层林尽染的远山的秋波暗送的湖水似乎都是为重阳节的到来而刻意装扮的一样,五彩斑斓的深秋迎接着底蕴深厚的重阳节,让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平添了无数温馨与浪漫。
自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写下“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后,重阳节的身影也逐渐出现在文学作品中。
在唐代,重阳节更是出现在诗歌中,诗人们直抒胸臆,吟咏重阳。唐代诗人王维用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李白更是写下了“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王之涣在重阳节写下“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李清照也说“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白居易在重阳节就写下了诗句“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要么借重阳节感慨人生际遇,
诗歌与重阳以相知相遇的方式又一次默契地融汇在一起,当今天的我们重温这一首首重阳节诗歌时,节日的美好与诗词的魅力早已将我们的思绪带入到那个“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的美好时代。
作为“一代文学”的宋词,重阳节是其重要的题材之一,宋代词人们创作了大量与重阳有关的词作。重阳节的习俗主要有佩茱萸或茱萸囊、饮菊花酒、登高望远、宴饮聚会等,这些习俗在以重阳节为主题的宋词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一、晏殊在重阳节“无限思量”
宋初词人晏殊的一首《诉衷情》,词中通过对节令、景物、环境的描写,烘托出重阳佳节倍思亲的气氛,最后点出主题,可以说是一首重阳节佳作。原词如下: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词起两句“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近重阳”,大意是说,在节气接近重阳的时候,芙蓉和金菊竞相绽放。应情应景的木芙蓉和黄菊的盛开点明了时间节令,词人用这两种在深秋时节盛开、能够在秋风中争香斗艳的花卉来表现重阳来临前的季节特征。
晏殊生活在北宋早期,他的大部分时间在京城汴梁度过,从这两句中也能看出汴梁的节日氛围。木芙蓉、菊花似乎是节日的标配,汴梁的百姓似乎对芙蓉和菊花格外钟情。
木芙蓉,又名芙蓉花、拒霜花,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花或白或粉或赤,皎若芙蓉出水,艳似菡萏展瓣,故有“芙蓉花”之称,又因其生于陆地,为木本植物,故又名“木芙蓉”。由于木芙蓉花大而色丽,适宜生长在水滨,开花时波光花影,相映益妍,分外妖娆,因此有“照水芙蓉”之称。
木芙蓉开的花一日三变,故又名“三变花”,木芙蓉在深秋时节绽开娇艳的花瓣,霜侵露凌却丰姿艳丽,占尽深秋风情。
据史料记载,自唐代,湖南湘江一带便有广泛种植木芙蓉的风俗,唐末诗人谭用之在诗中就写道“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后来,木芙蓉成为大江南北随处可见的一种花卉,这当然是因为人们喜欢这种美丽的植物,所以才将它移植栽培到大江南北的庭院中。庭院中的木芙蓉,自然而然地起到了美化环境,点缀庭院的作用。
木芙蓉在深秋开放,自然是重阳节的应景之物,但要说到与重阳节最贴切的应景之物,除过植物本身的季节特性外,菊花应该是最应景的了。重阳节的一大主题是长寿,菊花是长寿之花,在对长寿的追求和象征上,菊花的象征意义与重阳节的主题高度契合,所以重阳节赏菊已然成为一种文化习俗。
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陶渊明后,重阳与菊花的文化标志更加清晰明显,登高秋游之后,好友聚会,共赏菊花,同饮菊花酒,同食菊花糕。
在如此惬意的时刻,内心的焦虑,都可以在重阳节欢愉的气氛和澄澈的空气中得到消融,命运交错中的无奈与无解都可借由重阳节的一丛菊花得到一份诗意的解脱。
菊花姿态清秀,色彩绚丽,品种繁多,且性情高雅,是极具观赏性的花卉。由于菊花适逢农历九月开放,它便很自然地与重阳节相得益彰了。清秋气爽,菊花盛开,城里城外,片片金黄,此时赏菊,别有一番情趣。所以,重阳赏菊是由来已久的传统文化习俗。作为北宋文化中心的汴梁,这一习俗自然也不例外。
在晏殊生活的时代,都城汴梁有专门栽培菊花的园圃,到期开放供游人玩赏。重阳佳节,民间也会根据花期如期举行一定规模的花市,为爱菊的人们提供赛菊的场所。
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往往让花匠栽培数百盆菊花,摆放在庭院中供家人观赏,路过的游人也会驻足观看;商家则会抓住这个难得的商机,酒家、茶馆、店铺皆以菊花来装点门面,以招揽顾客。
当时的汴梁城(今河南省开封市),在重阳节来临之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会用菊花装扮自己的庭院,人们不仅普遍种植菊花,而且对菊花的培育已相当精细,菊花的品种也愈来愈多。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绚丽多姿的菊花,真可谓是菊花的海洋。如今开封人依然爱养菊花,并把菊花作为市花,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在晏殊的这首词中,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探讨一下,就是木芙蓉、菊花等植物。它们不仅是重阳节的应景之物,除了植物本身的观赏性之外,它还以裁剪的形式出现在北宋的重阳节里,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用来传递友谊,交流情感。
这是为什么呢?根据宋代文献资料记载,在北宋都城汴梁,每逢重阳节来临之际,人们往往“剪彩缯为茱萸、菊、木芙蓉花,以相送遗”。这一习俗与王维生活唐代有明显不同了,唐代的人们会在重阳节的这天会将茱萸插在发梢上。
晏殊生活的北宋,人们在重阳节还保留着头插茱萸的习俗,但具体做法却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习俗而有所创新。人们不再从野外采摘茱萸,而是将彩色的丝绸剪裁成茱萸、木芙蓉或菊花的形状互相赠送,然后像头饰一样佩戴起来。
这时的人们已将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演变为一种外在美,人们头插茱萸已不仅仅是为了寓意平安吉利,同时也希望自己会因此而装扮得更加美丽。这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美好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对美的着意追求。
接下来两句“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大意是说:远处的乡村,秋色如画中一般美丽,树林间从浓密的红叶中透出稀疏的黄色。
从词义来看,很显然词人的视野和足迹已经来到了郊外,他登高远眺,美丽的深秋景色尽收眼底。为了渲染画意,增加色调,词人从近景写到远景,从周围写到乡村,从花写到树。
秋景最美的,本来就是秋叶。词人又细腻地写了红树中间还带着一些“疏黄”的色彩,让画面的层次感更加突出,也呈现出层林尽染的唯美意境。显然,树叶的红是浓密的,而黄则是稀疏的,这种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色彩搭配,既是大自然中的美的呈现,也是词作意境美的体现。
北宋都城汴梁,重阳节登高之风极为盛行。深秋九月,秋高气爽,云淡风轻,层林尽染,重阳佳节,金桂飘香,菊花盛开,正是登高望远、怡情赏景的好时光。汴梁城中的人们,在这个传统节日里,会结伴而行,他们扶老携幼,用登高望远的传统习俗来度过这样一个节日。
拂晓登高,可以在云蒸霞蔚中领略大自然的绮丽风光,朝霞掩映下的繁华都市与五彩斑斓的山林风光也尽收眼底,这会让登高者心旷神怡,而在日落时分,登山者也可以观赏炊烟落日的美景。所以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望远者是络绎不绝的,山上游人如织,人声鼎沸,一派节日的欢愉。
北宋都城汴梁,地处广袤的平原上,很多人认为没有什么高山可供游人登临,但其实在汴梁城内城外仍有不少可供游人登临的台塔冈阜,这些地方多为有着深厚人文印记的名胜之地,所以很多人将这些地方视为登临的理想之地。
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九月重阳,……都城人多出郊外登高,如仓王庙、囚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宴聚。”仓王庙,据传为仓颉造字的地方,有造字台等遗迹,在汴梁城北郊。其他地方或以名胜、或以园林、或以风景见长,各有特色。
生活在汴梁的都市人,登高望远成为秋游的首选,重阳登高还可以寄托对秋天的情思。这正如《干金月令》中记载的“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久居都市的文人墨客,在重阳节游玩之后,饮酒赋诗,以寄情怀,所以一首首重阳节的诗、一阕阕重阳节的词就在这样的情境中产生了。
“流水淡,碧天长”,汴梁一带,到了深秋时节,降水会明显减少,河水也就不会泛滥。所以秋雨少,秋水无波,清澈明净。这两句描写自然美景,用笔自然,色彩恬淡,表现的也是词人闲适的心境。
但到“路茫茫”三字,词义明显有了转变,词人带着感慨情绪说前路茫茫把握不住。继而当他看到鸿雁飞来,又引起无限的愁思来。晏殊有什么愁思呢?晏殊一生衣食无忧,富贵优游,所以他的忧愁是伤春悲秋,也就是内心的些许闲愁吧。
晏殊是一个感性的人,他在词作中经常会表现出这种闲愁。如在《清平乐》中,他说“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在《破阵子》中,他说“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在《浣溪沙》中,他说“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其实将晏殊的这些词作稍作梳理,就会发现,他感慨的其实是留不住美好年华,他感慨美好时光在一天天无情地消逝,他感慨有限的年岁消磨于无限的光阴中,不可挽留。
所以他会借助歌词,一次次地沉思,一次次地感悟,进而更透彻地去理解日常化的人生,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的歌词里才会一次又一次地流露出伤感的情愫。
作为北宋早期词人,晏殊在词中已经表现出了欢乐之后,对时光与生命本质的思考,也超出了花间词派吟风弄月的藩篱,拥有了前者缺乏的深沉而隽永的思考,这种欢乐之中蕴含忧患意识才是晏殊词中最为可贵的地方。
可以说正是像晏殊这样北宋早期词人,用词作展示了全新的情感世界,宋词也由此正式进入了“一代文学”的殿堂。
二晏几道在重阳节清歌一曲
北宋词人晏几道在重阳节写的这首《阮郎归》,却将更多的人生感怀填进词中。全词情感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是一首寄深情于重阳节的名篇佳作,读来耐人寻味。原词如下: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开篇两句“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大意是说:天边的云彩有如仙人金掌承玉露。玉露凝成了白霜,浮云随着大雁南翔,排成一字长。
词人从深秋时节特有的景物特征开始写起,重阳节在深秋时节,这时候的气温较低。重阳节虽然不是传统的农历二十四节气,但重阳节与二十四节气当中的霜降在时间上是比较接近的。寒露为霜是这一时段最为明显的气候特征。
词人以舒缓、平淡的笔调,不仅从气象和物候两个方面出发,写出了重阳节的特征,还从空间和时间上凸显了时序和节令。可谓是非常出彩的一笔。
“天”与“云”两个字气象广阔,又作为两句开头的领字,行云流水,音韵谐美,宛如一幅天高云淡的深秋画境,而“雁”字为这幅画面增添了流动的美,犹如留白的画面上着意点染的一个意象,瞬间让整幅画灵动了起来。
“金”字,又是极具色彩感染力的一个字,天边的金色的云霞,似乎像一张美丽的锦缎一样点缀着天空。在霞光的掩映之下,整个天空呈现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景象,这也为词作定下了梦幻般的基调。
接下来两句“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大意是说:端起手中的酒杯,欣赏着眼前的歌舞,趁着九九重阳,人情温厚似故乡。
晏几道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这还得从他的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说起。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北宋宰相晏殊的幼子。少年时期的晏几道生活优渥、锦衣玉食,性格也是桀骜不驯。但晏殊去世后,晏家家道开始中落。晏几道桀骜不驯的性格也注定了他不能很好地融入繁华落尽后的平淡生活。
晏几道孤高自负,他喜欢不受世俗约束的生活,所以他对功名看得很淡,即使在晏殊死后,他也不愿攀附权贵,甚至也不愿借助晏殊生前的人脉,他的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过颖昌府许田镇监、开封府推官等工作。
尤其是晏几道晚年的生活,经常陷入困境。晏几道的生活陷于贫困,对于人情世故、悲欢离合,他有更多的经历和体验。
世事的变化以及人情的冷暖,不免让经历过这一切的晏几道有着深刻的体会。晏几道的性格时时为他带来情感上的波折,忧伤与悲凉也伴随着他的生活,因此他的词作中的情感表达也是很深沉的。
在异地他乡,在重阳佳节来临之日里,还有朋友邀请晏几道参加宴会,这让饱受世事沧桑、人生冷暖的词人开心不已,心头也温暖了不少。
“绿杯”,绿蚁酒,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后来用以代指新酿的酒。
宴会上的新酿出的美酒,正是晏几道少年时经常饮用的,宴会上歌舞,正是自己当年看了一遍又一遍的,宴会上关于重阳节的习俗也如当年。这一切都是如此的熟悉,熟悉的声音,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情景,怎能不勾起词人内心的情感波澜呢?
经历过繁华热闹,见识过灯红酒绿,晏几道的人生也走过欣喜和痛苦,只有经历过繁华才知道平淡。所以词人虽然都在极力地渲染宴会给他带来的欢愉。如果将此刻的宴会情景与晏几道的身世联系起来的话,就会明白这是词人的言不由衷。
下片开头两句“兰佩紫,菊簪黄”,是对重阳节赏菊情景的着力描写,大意是说:在重阳节里,人们会佩戴紫色兰花,头上插着黄菊。
晏几道生活在北宋时代,北宋士人很重视重阳节,尤其是在北宋都城汴梁,每逢重阳节,都会有一系列的节日活动,而这一活动在重阳节来临之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
尤其对于重阳节的重头戏“赏菊”,生活在汴梁城的北宋文学家孟元老著作《东京梦华录》中有一段特别细致的记载:
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若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曰“金铃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从这两句中不难看出,这既有词人对眼前情景的描写,也有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但更多的是借眼前的情景抒发内心的那种无法排遣的郁结之气。
词人追忆起少年时期欢度重阳节的美好印象,他想急切切重温旧日的颠狂,可是他转念一想,如今再做出那种狂放模样,恐怕连自己也觉得勉强。不过,值此佳节盛会,纵然客居多感,情怀不堪,也要硬着头皮鼓起兴致,于是就“殷勤理旧狂”了。
“殷勤理旧狂”,这一句描写词人的内心活动,他有将自己长期无法排遣的郁结之气一吐为快的冲动,但是时过境迁,他最终没有做出心中想要做的举动。从这里也不难看出,沉积在晏几道心中的郁结之气是深长而忧伤的。
所以下片中对重阳节场景的再次描写,于情于理都是再合适不过了,这不仅没有让词作显得拖沓冗长,反而让词作迸发出强烈而又真挚的情感来。
词人经历过的层层挫折,内心面对的重重矛盾,感情上遇到过的种种曲折在此刻交织在一起,自然就把意境推向了更深的层次。
结尾两句“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大意是说:想借一番沉醉换掉失意悲凉,清歌莫唱悲曲,一唱断人肠。
写到此处,词义营造的节日氛围、重阳节日的欢乐和宴会给词人带来的欢愉在词人内心的伤感面前,都已黯然失色。由此可知这么多年来潜藏在晏几道内心的悲伤是有多深。
所以此刻词人感觉到自己恐怕连大醉一下也难以做到,所以只好用吩咐的口气,盼望为宴席助兴的歌女,不要唱出令人肝肠寸断的歌声。否则,不但内心的悲凉忘却不了,而且怕连大醉一场也做不到了。
从晏几道的这首词中可以看出,在经历了许多世事沧桑,感知了许多人情冷暖之后,他内心的悲凉依然伴随词人左右。尽管那些曾经令他难以忘怀的人或事,在这个重阳佳节是如此的历历在目,但他真的已经不想再去追忆了。
因为越是这样,他的伤感或许就越深。繁华已然落尽,往事已然尘封,过去了就过去了,再去回忆还有什么好的呢?
晏几道写在重阳节的这首词,感情悲凉,音节悲凉。词作开头虽然营造了如梦如幻般的意境,但这种意境很显然是虚幻的,如梦如幻的背景下正是繁华落尽后的悲凉。
三、戴复古的重阳闲暇时光
南宋有一位叫戴复古的词人,在重阳节里也写下了一首《洞仙歌·卖花担上》的词作,全词以清新的、接近口语化的语言描绘了重阳时节的城市风貌与酒肆风光,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原词如下:
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说着重阳怎虚过。看画城,簇簇酒肆歌楼,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一笑且开怀,小阁团栾,旋簇着、几般蔬果。把三杯两盏记时光,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
戴复古,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戴复古勤学好问,青年时期曾云游四方,拜名师学习诗歌创作技巧,后来他拜大诗人陆游为师,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
在陆游的亲身指导下,戴复古的诗歌创作技法得到了长足的进展,陆游的诗集《剑南诗稿》也是戴复古学习的范本。经过多年的学习,戴复古的诗歌创作达到了“自有清远之致”的艺术境界。
在学习诗歌之余,戴复古也对宋词有过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他的词作格调高朗,文笔俊爽,清健轻捷,工整自然。其中尤以《柳梢青·岳阳楼》和《洞仙歌·卖花担上》两首流传最广。
而戴复古这首写于重阳节的《洞仙歌·卖花担上》,更是别具一格,全词运用清新俚俗的语言,以素描手法对重阳节的风光加以描绘,尤其是对节日里的酒肆风光有着细腻的描写。词中的主人公,正是词人自己。读完这首词,给人带来的感觉是耳目一新的,仿佛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和词人一道分享重阳节里都市酒楼中饮酒听歌、驱遣旅途劳累的快乐。
词人浪迹他乡,为了消除客居中的清寂,自然会想到寻找一个暂且开怀的所在,这个场所,自然便是酒肆了。时节已近重阳,金黄的菊蕊都已绽开了。词人漫步在繁华热闹的都市街头,到处都洋溢着重阳节的节日气氛。就在词人漫步街头的时候,他忽然听到卖花人的叫卖声,词就从这里写起。
“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说着重阳怎虚过。”这三句写卖花人挑着篮子,篮子里盛放着刚采摘下来的黄菊花,卖花人边走边吆喝:“重阳快到了,不要虚过呀!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怎能不买几束菊花赏赏呢?新鲜的菊花还可以装点一下节日气氛呢”
卖花人的吆喝声随着他的足迹传遍了大街小巷。这三句读来,卖花人挑着花篮的身影和声音似乎就在人们眼前就在眼前。闻其声知其人,不管是从声音,还是动作,卖花人的形象都被词人刻画得惟妙惟肖,逼真动人。
初读“卖花担上”四字,不由得让人想到李清照《减字木兰花》中的名句“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卖花人挑着花篮,花篮里装着时鲜的花卉,他边走边吆喝,一肩春色把生趣盎然的春意送进送进千家万户。
住在阁楼上的女词人李清照听到卖花的声音后,吩咐小丫环买下一枝最满意的鲜花。李清照的这首词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捧鲜花,满怀深情地欣赏着花卉、着手插花的情景。
原来宋代是非常流行插花艺术的,宋代的插花艺术已经突破了追求怡情娱乐,还特别注重插花的构思。插花的内涵重于形式,他们在插花时多选用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有时候也会选择一些普通的时令花卉。
如南宋李嵩的《花篮图》,花篮造型制作精致美观,有优美的花纹,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开或盛开。《花篮图》整幅画面色彩艳丽,错落有致,姿态飘逸,生机勃勃,可以说是宋代插花艺术的真实体现。
所以宋朝的大城市里常有挑着花篮卖花的人,时鲜的花卉四季不断。卖花的人用他们花篮里的的花卉为城市送来野生的、新鲜的花卉,他们的身影也点缀着城里的每一条街道,满足了爱好插花的人们的需求。所以卖花人的形象也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成为了文人着意刻画和渲染的对象。
如南宋词人蒋捷在《昭君怨》一词中就卖花人的形象:“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而买花人询问、挑选、购买花卉的细节也被蒋捷真实地填进词中:“帘外一声声叫,窗里鸦鬟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杏花。”可以说,蒋捷的这首词非常形象地描绘出了卖花与买花的场景。
说完了宋代人们对花卉的钟爱后,再回到戴复古的词中,那么“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说着重阳怎虚过”三句的内涵就不言而喻了。词人在这三句中开篇明义,点明了卖花的季节与花卉的名目,落笔非常自然。
接着词人写道:“看画城,簇簇酒肆歌楼,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这三句表明此刻他并没有买花,词人只是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游走。或许此时的戴复古正是求学者的游子身份,或许他只是匆匆经过这座城市,步履不停地赶往另一个地方,所以他没有心思去买花篮里新鲜的芬芳的菊花。
词人行走在街头,放眼望去,只见车水马龙的大街上,高楼林立,旌旗招展,整齐壮观,到处有酒店歌楼,好一派繁华的都市景象,好一派隆重的重阳节氛围。词人思忖着取笑自己说:“在这样一个节日氛围浓厚的重阳节里,宝马香车,来来往往,怎奈没有个好处所安排我啊!”
接下来三句“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词意紧接上片。词人在街头徘徊良久,随意观赏了一会儿,继续自顾自说:家乡还隔得很远啊,在重阳佳节里,也不能与家人团聚。或许词人的思绪早已飘到了遥远的家乡,他就这样眉头紧锁地思量着。
忽然,一阵秋风吹过,不禁吹散了词人的思绪,他释然一笑,这才他才觉得自己已是饥肠辘辘了,于是他的步伐朝着一个合意的地方走去。
接下来“一笑且开怀,小阁团栾,旋簇着、几般蔬果”三句,是说词人进到酒店里,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座位坐下来,这或许是一个临近窗户的雅座,正好可以一边饮酒一边继续观看窗外的风光。
店家看到客人进来,马上热情地走过来,两人一番交谈后,店家很快地摆上了几盘新鲜的水果和菜蔬,筛上美酒。在这个漂泊在外的重阳节里,词人不仅想在这个重阳节里开怀畅饮一番,他还想听支曲儿,助助酒兴。
结句“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把酒肆饮酒的心情,写得极为欢畅。这在当时,是非常符合词人的身份和环境的。
因为宋词本身就是筵席上用来助兴的歌曲,五代词人欧阳炯在《花间集序》中就绘声绘色地说到歌词的功用:“则有绮筵公子,绣幌佳人,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忏之玉指,拍案香檀。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
宴席、美酒、歌词,在唐、五代、北宋时期的酒店里,早有这种风气,唐代的旗亭,北宋的樊楼,都是“征歌侑酒”的场所。而在词人戴复古生活的南宋时期,在歌楼酒肆这样的文娱场所,演唱歌词更是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歌唱者大多是精通音乐的女性音乐人,她们会提前准备个折子,上面写着歌曲的名目,任人点曲,名为清唱。她们清婉的歌喉总是会赢得一阵阵的喝彩声。
词人用点唱两句,作词的结语,使得酒市风光历历在目、跃然纸上,读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或许词人点唱的歌曲,正是他灵机一动谱写下的这首《洞仙歌》。
在这个菊花绽放的重阳节了,词人戴复古为人们真情地献上了一曲别样的重阳节歌词,通过这首词,人们也领略到了别样的重阳节文化和色彩。
六、重阳节习俗:怎么过重阳节?
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又称为“踏秋”、“重九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最早的重阳节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诗经》中有关于重阳的记载。相传重阳节是为了纪念一个名叫“胶己”的老人,因为一个巧合的机会躲过了一场大祸,而被设立的。
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1. 登高:登高是重阳节的一个主要习俗,人们登山远眺,欣赏秋景,也象征着“高升”之意。广大青年人、中老年人都会在这一天踏足郊外的山川野趣,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
2. 赏菊:重阳节是菊花盛开的时节,所以人们会赏菊观菊,增添节日气氛,也寓意着阳关美好、心情愉悦。
3. 喝菊花酒: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菊花不仅有清热、利湿、明目的功效,更有辟邪之力。重阳节喝上一杯菊花酒,既能祛除风湿湿气,又能防御瘴气,受到人们的喜爱。
重阳节的意义
重阳节象征着节气的轮回,意味着岁月的逝去和新生的希望。重阳节也代表了老年人的节日,是感恩敬老、尊老爱幼的时刻。因此,人们在这一天一般会尊敬长辈,看望老人,表达对长者的敬仰之情。
结尾
通过本文,希望能让大家更加了解重阳节的来历、风俗习俗和意义,也期待大家能够在这个传统节日中体验到中国文化的魅力。感谢您阅读本文!
七、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元宵节、端午节等
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源远流长,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民俗风情和历史传统。本文将为您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阳节、元宵节、端午节等。
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踏秋节,是中国传统的民俗节日,时间定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始于汉代,盛行于唐代,至宋朝被定为正式的节日。重阳节有登高远眺、赏菊、饮菊花酒等习俗,还有佩茱萸、插茱萸、吃重阳糕等习俗,被列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是中国汉族和部分汉化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中国最具规模的传统节日之一。传统习俗有观灯、猜灯谜、吃汤圆等,流传千年不衰。元宵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是赏花灯,中国民间有看灯会的习俗;此外,点燃孔明灯、舞龙灯、舞狮子也是元宵节的重要活动。
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汉化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起源于我国古代,最初是一种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渐渐演变为时令习俗和文化传统。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菖蒲、饮雄黄酒等习俗,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赛龙舟。端午节的庆祝活动也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除了上述节日,中国还有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许多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风情和故事。这些传统节日丰富多彩,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感谢您阅读本文,通过本文,您可以更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感受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八、重阳节: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大揭秘
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节,又称华人民族的“老年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据《淮南子》记载:“九月九日,是敬老的日子”,这一天便是重阳节。而民间也流传着关于重阳节的许多美丽传说,如屠岸贾登高、孤立来迎亲、五老登高等故事。这些传说与敬老、祈福的主题,使得重阳节成为了尊老敬老的节日。
重阳节的传统风俗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有登高、赏菊、尊老等传统习俗。登高是重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也被视为祈福的方式。古人认为登高能避灾祈福,因此登高也成为了这个节日的代名词。此外,还有重阳糕、赏菊花、佩枝山等风俗,都是重阳节的传统活动。
重阳节与现代社会
在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重阳节的庆祝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在节日期间,更多的人选择通过赏菊、登高、登高赏菊、尊老等方式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重阳节也作为“敬老节”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各地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敬老活动。
结语
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重阳节的活动,不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够体味到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本文的解读,能让您更加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和传统风俗,也希望您在重阳节能够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节日。
九、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风俗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风俗习俗
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在这一天会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和习俗。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重阳节的风俗习俗。
登高迎秋
重阳节的主要习俗之一就是登高。这是因为九月初九正值秋季,天气宜人,正是登高观赏秋景的好时机。人们通常选择一些山区或高原地带,在这一天组织登山活动。登山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秋景。
插茱萸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还会插茱萸。茱萸是一种有香气的植物,象征着辟邪、驱邪的作用。人们会在房间、门前或者佩带茱萸,期望能够祛除厄运、消灾延寿。
佩挂菊花
菊花是重阳节的象征之一。在这一天,人们会佩挂菊花,菊花的寿命长,象征着长寿和吉祥。不仅如此,菊花还有清热解毒、养肝明目的功效,佩挂菊花也寄托着人们对健康和安宁的祈愿。
饮菊花酒,食重阳糕
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就是饮菊花酒和食重阳糕。人们会用菊花姜糖和酒一起制作成菊花酒,这不仅具有祛寒、消积、增进健康的功效,还能增添节日的气氛。而重阳糕则是一种以糯米为主料的粘糕,形状饱满,象征着团圆和吉祥。
祭祖扫墓
重阳节是尊敬和纪念长辈的日子。很多家庭会在这一天祭祖、扫墓,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这也是重阳节习俗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重阳节是一个让人们展示感恩和敬意的节日,也是一个让人们欣赏秋景和享受亲情的时刻。通过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到中秋时节的快乐和温馨。
感谢大家阅读这篇关于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风俗习俗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传统节日,并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魅力。
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什么是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也就是阳历十月初十,是中国独有的重阳节。
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故事。相传,曾国藩曾经在一个九九重阳节当天去迎接父亲的灵柩回家,借以表达对父亲的怀念之情。此后,九九重阳节被定为炎黄子孙敬老敬祖的日子,成为了古代传统的节日。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有登高、插茱、佩茱、喝菊花酒、赏菊花等。
- 登高:重阳节正值秋季,天空湛蓝,气温适宜,是登高的好时机。人们都喜欢找一座高山或高楼,登顶远眺,以示迎候阳光和新的一年的到来。
- 插茱:重阳节是一个避邪驱凶的好时机。人们会在门前插上一把茱萸,寓意驱邪,带来好运。
- 佩茱:人们还会在重阳节佩戴茱萸,将茱萸挂在帽子、衣袋、家中等地方。茱萸有辟邪的作用,人们相信佩带茱萸可以辟邪驱凶,保佑一年平安。
- 喝菊花酒:重阳节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人们会用菊花泡酒,喝的时候加入菊花瓣,香气扑鼻,别有一番风味。
- 赏菊花:人们还会到公园或者赏菊园,赏菊花的同时也可以品尝到各种以菊花为原料制作的菜肴和茶饮。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家庭团聚、感恩和尊敬长辈的重要时刻。重阳节的习俗丰富多样,每个地区都有一些独特的习俗,但无论如何,敬老尊老是这个节日的核心。
感谢您阅读完这篇关于重阳节的文章,希望您对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及对敬老尊老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