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重阳节 > 正文

焦作名胜古迹 风物特产 民俗风情

2023-01-17 19:15:39  来源:网络   热度:

首先介绍下焦作的名胜古迹:

一、焦作市

1、昭惠王行宫

在焦作市山阳区百间房乡李贵作村东北。庙建于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殿宇巍峨,清顺治、嘉庆、道光屡有修复。大殿是一座元代木结构建筑,雄伟壮观,坐北朝南,面阔8.54米,进深6.44米,单檐悬山顶。结构基本上保存了元代木结构建筑特征,且保留了部分元代以前的构件。该殿是河南省元代木构建筑中纯度较高、时代较早、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一座。

2、老万庄金代壁画墓群

在焦作市西北郊老万庄村西的向阳山坡上。地面现存石羊、碑座遗迹。1973年发现墓葬,后发掘清理其中3座。均为金代仿木结构砖砌壁画墓,平面呈八角形,穹窿顶,以彩绘木棺作葬具。墓壁上满绘大型人物彩色画,三号墓正北壁绘头戴展角巾,身穿朱红圆领长袍,端坐椅上,似为墓主人,余者皆为男女侍从形象。其中二号墓出土的彩绘木棺,外观精巧别致,距今700年左右,保存基本完好,棺板上有4幅人物故事画。

3、山阳城

在焦作市东南4公里墙南村的北侧。地处太行山麓,北面靠山,南临黄河,丘陵起伏,地势险要。城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周长约5公里,九门九关,城墙宽14-16米,残高4-6米,夯筑而成。秦时长信侯曾居此。东汉末,曹丕篡位又封献帝于此。城址犹存,城北尚有献帝冢。

4、许衡墓

在焦作市西南5公里的许氏墓群中。墓群占地600亩。神道南有敕建牌坊一座,过坊建高大碑楼一幢,内立乾隆御祭碑一通。再北又一高大碑楼,内立欧阳文撰神道碑一通。碑楼与牌坊两旁,有石狮、石虎、石羊、石马、石人共5对。碑楼后有砖筑享堂3间,内置石案。过享堂即许衡墓冢,高9米,冢前立石碑一通,上题“元儒许文正公之墓”八字。墓前两旁排列手捧笏板石翁仲两对。墓区苍松参天。许衡(1209-1281),宋元之际学者,河内(今沁阳)人。

二、沁阳市

1、天宁寺三圣塔

在沁阳市区内。金大定十一年(1174年)建。塔门南向,平面方形,下为石台座,共13层,高约30米。塔内设塔心室和环转的梯道,梯道两侧施须弥座,其上设佛龛多处,顶为穹窿顶。这种密檐式方形砖塔,外形与唐代同类型砖塔相似,内部结构又与宋塔类同,别具一格。

2、悬谷山摩崖造像

在沁阳市区西北45里悬谷山贞谷寺东北崖壁上。有洞窟两处,佛龛6个。第一、二龛均雕一佛二菩萨。此二龛造像均为唐代以后作品。第3龛内为一立佛,可能为宋代雕刻。四五两龛并列,东为一佛二菩萨二力士,西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均为唐代作品。第6龛门为壶门形,内雕一佛二菩萨,亦为唐代造像。第一洞窟在第3龛之东,为拟雕未成之窟。第二洞窟长方形,穹窿顶,雕像多残,后壁龛内的雕刻可能为明清所刻,洞壁上满雕小佛龛。

3、清真寺

在沁阳市内自治街。俗称北大寺。建于明代,清代重修。为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伊斯兰教建筑。前有厦殿,面阔3间,单檐歇山,蓝琉璃瓦覆顶,建于清嘉庆年间(1796-1820)。后为客庭,面阔3间,绿璃璃瓦覆顶,建于清初。客庭四隅有4座讲堂,均为清末单檐硬山建筑。客庭后的大拜殿为长方形,绿琉璃瓦覆顶,此殿为清代建筑,保留少许明代构造。拜殿后为主殿,挺拔高耸,顶部所有构件均为蓝琉璃质,殿内不用梁柱。其北有女寺一座,虽为小型建筑,但平面布局保存较好。

三、孟州市

1、韩愈墓

在孟州市城西韩庄村。此地北望太行,南临黄河,是一片丘陵地带。墓冢高大,有砖石围墙。翠柏蓊郁,枣树成林。墓前有韩愈祠。韩愈(768-824),号昌黎,河阳(今孟州南)人。唐代文学家。

四、修武县

1、胜果寺塔

在修武县城西南隅。塔东向,平现呈八角形,为九级楼阁式砖塔,高26.15米。塔身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其宽度逐层收敛,使整个塔身轮廓呈抛物线形。各层檐下均用仿木结构的斗拱装饰。其特点是塔外形呈八角形,塔心室则为六角形,向上攀登的梯道,不仅施于塔内,还沿塔身外壁进入相邻塔门,拾级登高,直达塔顶。

2、马坊泉

在修武县城东北10公里的马坊村。南北长390米余,东西宽130余米。马坊泉在海蟾宫,虽旱不涸。海蟾宫在马坊村原真清观中,因邱长春书《海蟾宫入道歌》而得名。海蟾子为五代时燕刘守光的宰相,名刘操,后弃官游览名胜居此。真清观早已无存。现存的海蟾宫为明代建筑,清代复修。附近尚有圣井泉、海子泉、龙母泉、吴公泉和马坊泉合称五泉。

3、云台山(☆☆☆☆☆)

距焦作市30多公里。因山顶常有云雾缭绕,后改名云台山。全山可分为奇峰秀石景观等景区。奇峰秀石景观以茱萸峰为代表,海拔1304米,因峰上遍有茱萸得名。潭瀑景观主要集中在老潭沟和小寨沟,以老潭沟中的云台山大瀑布为最雄,落差310多米,为全国之冠、亚洲第二。最秀的是小寨沟山水,小寨沟长1.5公里,两岸高山耸立,中为峡谷,溪流涓涓,泉、潭、瀑比比皆是,号称“潭瀑川”。

宗教景观有真庆宫、万善寺、元帝观等,真庆宫在云台顶下院,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万善寺在真庆宫与元帝观之间,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元帝观在茱萸峰顶,旧时香火很盛。历史文化景观主要集中于百家岩景区,百家岩古称柏岩,又称百家言,含“百家争鸣”之意。魏晋时期,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相与友善游于这里的竹林,号称“竹林七贤”。现存有嵇康醉剑池、刘伶醒酒台等遗迹,并有唐宋以来石刻多处。盆景峡谷景观主要在温盘峪。集溪泉潭瀑于一谷。

五、温县

1、盟誓遗址

在温县东北武德镇西张计村。1980年对盟誓遗址考古发掘,发现盟书7000多片,羊骨架坑30多个。该盟书属宗盟类,其字体书法、体例与山西侯马盟书相近。遗址南北长约120米,东西宽约70米,过去是个高土台子。在西张计村西发现一座古城遗址,经勘察南北长约1400米,东西宽约1300米,面积约182万平方米。据《史记》记载,当为春秋时晋国的州城城址。盟誓遗址在古城东城墙北壁的外侧,与古城有密切关系。

2、慈胜寺

在温县西北大吴村。创建于五代。原有主殿5座。现存的大雄殿、天王殿为元至元五年(1339年)重建。大雄殿结构精巧严密,上覆彩色琉璃瓦,光彩夺目。天王殿西壁的四大天王图,人物目光炯炯,是研究我国元代绘画艺术的宝贵资料。大雄殿前的石刻经幢,共13节,高5米,为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建,刻工精湛。大雄殿的匾额,造型古朴大方,书法遒劲,素有“银钩铁画”之称。寺内保存有明天顺五年(1461年)大铁钟一口,重达500多公斤。

六、武陟县

1、千佛阁

在武陟县城南大街北端。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重修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因阁内佛像很多,故名。阁为三重檐歇山十三脊回廊式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阁顶用绿色琉璃瓦覆盖。阁内顶部绘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八卦太极等图案,为明清时期佛道合一的反映。千佛阁建筑高大,气势宏伟,雕工精湛。

2、妙乐寺塔

在武陟县城西南8公里。寺早毁,唯塔独存,为河南省现存形制最大的五代砖塔。塔平面方形,十三层叠涩密檐式,高20余米,塔身轮廓略呈抛物线形,巍峨挺拔。塔檐用叠涩砖砌,具有唐代砖塔的建筑特征。塔身南壁2-13层各辟一龛,内置铜佛;其余壁面,间或辟设佛龛,亦置铜佛。塔心室为方形,每层设楼板和楼梯,现已不存。

3、嘉应观

在武陟县城东13公里庙宫村。南距黄河4公里。清雍正初年建。相传黄河修堤时雍正帝驾临,扳石填基,故观前的堤坝至今仍称御坝。观内现存殿宇100余间,皆采用清代官式建筑形制,规模雄伟。观前山门正中嵌石,上刻“敕建嘉应观”,门周石雕5条奔龙和海水、云气等,技艺颇精。门左右有掖门,山门内两侧为重檐歇山式钟鼓楼,正中为御碑亭。亭内有清雍正二年(1724年)建立的铜碑,高430厘米,下为独角兽碑座,侧刻龙纹。亭后为前殿,其侧有配殿4座。前殿之后有大殿,面阔7间,重檐歇山。蓝琉璃瓦覆顶,殿檐下层层斗拱相承,殿内雕梁画栋,殿前月台宽坦,建筑雄伟,金碧辉煌。大殿后有禹王殿,面阔7间,重檐硬山,巍峨壮观。山门外青石基座上,有清代铁狮一对。

七、博爱县

1、月山寺和塔林

在博爱县城北7.5公里太行山麓。四面群山环抱,相传建于唐代,明永乐三年(1405年),以其山势似月,定名月山寺。当时规模宏大,分东、西、中三个院落,和尚达500余名。清乾隆帝曾在此居住数月,赐匾、赋诗并增修寺院。当时寺有八大景、八小景之说。后因战乱,多已无存,仅有御碑亭2个,碑碣15通和塔林1处尚存。塔林在寺西侧,现存明清两代舍利塔11座,由山下至山上排列长达500米。山顶为苍公大师宝塔,高约5米。月山寺在我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国内外颇有影响。

其二,介绍下焦作的风物特产:

有四大怀药:怀山药(铁棍山药)、怀菊花、怀地黄、怀牛膝;

怀庆府的驴肉

五里源的松花蛋

武涉油茶

武陟县油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特产,在焦作名吃中堪称一绝,既是饭,又是茶。它是由多种天然绿色食品面粉、花生、芝麻、豆类、果仁等加上多种天然调料精制而成,具有很高的营养滋补功能。由于它味感纯厚、香气馥郁、浓而不腻、淡而不寡、制作快捷、食用方便、老少皆宜,因而驰名国内外,远销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其三、焦作的民俗风情

其实民俗风情焦作的和北方其他地方的基本都一样。

焦作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的城市。焦作古称山阳、怀州,明清时设置“怀庆府”。远在8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时期已有人类在此居住,是我国较早出现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有盘古开天地、华夏祖先伏羲、女娲成婚、女娲补天等美丽的神话传说。

焦作旅游风景・名胜古迹・名人

名胜古迹是历史发展的实物见证。焦作市地处黄河流域,太行山南麓,八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这块土地上耕耘、收获、生活和斗争,许多革命先烈在这块土地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里物宝天华,人杰地灵,历代劳动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名胜古迹遍布焦作整个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49处,其中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地9处,古代建筑2处,古文化遗址10处,古瓷窑遗址6处,古代碑2幢,古墓20处。现将主要古迹名胜介绍如下:

(一)汉代山阳城古城遗址。位于焦作市东南郊2公里处。城墙遗址大部分高出地平,清晰可见。基本呈不规则的长方形,缺东城南角。北城墙长1850米,破坏较重。东城墙长1350米,西城墙1000米,保存基本完好。南城墙大部分已无痕迹。城墙周长约5公里,有九门(北城五门,西城二门。东城一门,南城一门)的痕迹。城墙宽14-16米,残高4-6米,为夯筑而成。城内原有清明寺、藏梅寺(又称千佛寺)等名寺古刹,现已荡然无存。寺内的千佛石刻造像碑等有关文物已迁至市博物馆内保存。

据史料记载:蔡文王子蔡叔监殷食于河内,山阳有蔡城或曰蔡叔邑。秦时长信候又居此。三国时魏曹丕废汉献帝封山阳公于此。城东北有汉献帝冢,相传坟上有汉献帝庙,高不盈丈,四周砌以砖石,中供汉献帝像。坟十余丈,有大土冢三个,为汉代忠臣之墓。

河南省人民政府于1963年6月20 日将山阳城古城遗址公布为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二)*城寨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焦作市东北大约二十公里处的馈城寨村。北依太行山脚下的冯营矿,西面靠陆真山(又称九里山),南面与大陆村矿毗邻,东面一公里许有修武县通往方庄煤矿的公路穿过。遗址基本呈长方形,南北长400余米,东西宽250余米,总面积10万平方米。从遗址的断层上看,灰土层厚约2-3米,一般为灰色,有的呈深灰色,包含物较丰富。

从出土的石器、陶器(片)可以看出,它们的主要特征是开始出现扁平磨光石斧,红陶和褐陶较第二段大为减少,而灰陶明显增加,并出现了近似龙山文化的厚胎或薄胎光亮黑陶,其中彩陶已有所减少,但图案仍盛行弧线纹,并有白衣彩陶出现。据以上特征,*城寨遗址大致属仰韶文化晚期。

*城寨遗址已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于1963年6 月20日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张弓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焦作赵张弓村西南角50米处,当地群众称作西岗地的台地上。遗址内涵丰富,采集到的标本有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从陶器特征上看,属于龙山时代。另外还发现有白灰面残块,似已被破坏的房子。

1982年焦作市人民政府将该遗址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府城商周古城遗址。位于焦作府城村西北约200米处。古城基本呈正方形,北城墙长295米,大部分存留,仅中间有一段约30米长的残口,似与城门有关。南城墙277米,绝大部分平为耕地。东西城墙各277米,残缺不全。城墙断面为下宽上窄的梯形。

古城内部地面到处散布着商代、周代、战国、汉代及以后的陶片,钻探可知城内堆积厚度在一米左右。根据各层陶片分析,该城最早筑于商末或周初,后经战国一度培修使用。据史料推断,此城为周代的雍城。

1982年焦作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许衡墓。许衡(公元1209-1281年)字仲平,号鲁斋,谥文正,封魏国公,十三世纪金元时代人,家住怀州河内(今焦作市李封村)。是元初著名学者,写有《鲁斋遗书十二卷》。先后任过京兆提学、议事中书省、国子祭酒、中书左丞、集贤大学士等官职。晚年主领太史院,与郭守敬等制订授时历。在天文历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许天官美称一直流传至今。

许衡墓位于其祖居李封村南偏东的许氏墓群中,共占地600亩。墓冢高9米,前有石碑,题元儒许文正公之墓。再向南有高大的碑楼两座,内有乾隆御祭碑,欧阳元撰文的神道碑,神道两旁有人、马、羊、老虎等石刻6对,形象栩栩如生。十年动乱时被破坏一空,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但其墓仍埋在地下安然无恙。

1982年许衡墓被焦作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六)朱载★纪念馆。朱载★纪念馆位于焦作沁阳市老城区内,依据原郑王府旧房改造而成。朱载★(1536-1611年),字伯勤,号句曲山人,九峰山人,又号狂生,山阳酒狂仙客,卒谥端清,怀庆府(今沁阳市)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郑藩第六代世子。政治上、生活上一生坎坷,磨砺出他不屈的意志和毅力,无视富丽的王宫和权力,七次上疏请求让位,经神宗皇帝准奏,隐居在怀庆府城北30多华里的九峰山之阳,继续从事他热爱的学术事业。 由于他的天才和勤奋,终使他成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创造十二平均率是音乐史上最早用等比级数平均划分音律,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对十二平均律的系统说明,比德国人弗克麦斯特早100多年,属世界首创。他是著名的乐律学家、音乐家、乐器制造家、舞学家、物理学家。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说,朱载★著作中的这个顶峰,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平均律数学的创建人。

(七)武陟县嘉应观。位于武陟县东南13公里的二铺营,南距黄河4公里,始建于清雍正二年(1723年),占地14000平方米,规模宏大,奇伟壮丽,为清代大型宫式建筑,有黄河第一大龙王庙之称。此观的建筑依南北中心轴线修建,东西殿宇对称。山门外有铁狮一对,东西各有旗杆和牌坊,山门上有长方形石匾额,其上横刻敕建嘉应观,为清雍正皇帝亲书。山门内侧为重檐歇山式钟鼓楼。观内还有御碑亭、天王殿、大王殿和禹王殿。天王殿和大王殿两侧,还有配殿四座,造型雄巨,壮观夺目。观中的雍正御碑为全国仅存的两大铜碑之一。

(八)陈氏太极拳发祥地--温县陈家沟。明初,陈氏始祖陈卜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河南温县,定居青风岭上常阳村。陈卜长于拳械,带领子孙舞刀弄枪,练拳习武,保护村寨。由于陈氏人丁兴旺,在当地威信日高。于是改村名为陈家沟。至陈氏第九世时,传人陈王庭继承习武家风,根据《河图》、《洛书》、《易经》、《太极图说》等书中关于军事、力学的理论,结合吐呐之术、经络之学,创立了以内功为主,刚柔相济,风格独特的一至五路太极拳、108式长拳、炮捶、双人推手以及刀、枪、剑、棍、锏、鞭、双人粘枪等器械武功,尤以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为前人练武方法所未有。陈氏太极拳武功既成,全村老幼妇孺皆练,有喝口陈沟水,都会翘翘腿之说。自此,陈氏太极拳世代相传,名手辈出。名声显赫的如十世陈所乐、十二世陈敬柏、十四世陈长兴、十五世陈清平、陈耕耘、十六世陈鑫、十七世陈发科、十八世陈照丕、十九世陈小旺等。

陈氏太极拳最先传之外姓的是杨露蝉。杨不仅在发扬光大太极拳中不遗余力,功勋卓著,而且创立了流传极广的杨氏太极拳。三百多年来,太极拳名扬天下。除杨氏太极拳外,还逐步形成了吴氏、武氏、孙氏等太极拳流派,且派中衍派,流内分流,但在风格上都保持了陈氏太极拳的风貌。近年来,日本、美国、加拿大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拳术爱好者先后来到温县拜师学艺,太极拳已走向世界。

(九)许河事变旧址。位于焦作市龙洞乡许河村东约里许的石河沟里。这里四面环山,南岑北岑隔河相望,地势非常险要。1938年12月4 日,这里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反共事件--许河事变。1938年2月,日寇的铁蹄沿道清铁路伸到焦作一带,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政府望风而逃,我党则组织抗日武装--道清游击队,开展抗日斗争,成立了修武县政府,程明升任县长。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避免同国民党军队发生磨擦,根据上级决定,修武抗日武装改编为一二九师赵(基梅)谭(甫仁)支队第二大队,开赴山西陵川地区整训。这支一千余人的抗日武装在队长汪家道、政委程明升、政治部副主任刘聚奎的带领下,于1938年12月3 日开始西行,第二天清晨在许河村葫芦峪陷入国民党三个团兵力的包围,经过三个小时浴血奋战,终于冲出重围,损失500人。

许河事变是国共合作抗日后国民党蓄意制造的第一起较大规模的磨擦。事变发生后,八路军总部发表谈话,强烈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发表《摩擦从何而来》的文章,严厉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国共合作的罪恶行径。

(十)焦作烈士陵园。位于焦作市区烈士街中段。初建于1945年秋,原为太行第八军分区烈士陵园,是原太行军区和河南省较早建立的烈士陵园之一。共占地50亩,除烈士墓区外,还有假山、凉亭、水池和20米高的纪念碑等。1946年国民党占领焦作后遭到严重破坏。1948年9 月焦作第二次解放后重新恢复了原貌。1964年9月和1973 年政府两次进行了整修。目前,烈士陵园共安葬烈士320名。

风景介绍:

(一)云台山风景区

云台山位于焦作市东北40公里的修武县境内。景区面积约35平方公里,北邻山西,东接辉县。区内层峦叠嶂,泉瀑争流,峭壁悬崖,翠柏奇石,有大小名峰36座,天然溶洞数十个,潭瀑泉池不计其数。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巅,为景区增添了无尽的秀色。云台山的主要景观有云台大瀑布、茱萸峰、百家岩、温峪、老潭沟等五处。 云台大瀑布从云台山巅直泻而下,出口宽6米,流速每秒30米,落差310米,目前为国内最高瀑布。每年夏秋降水丰沛之时,大瀑布飞流直下,雄姿显现,被誉为华夏第一瀑。巨瀑上吻蓝天,下接石坪,犹如天上银河倒泻,玉珠飞溅百米之外,吼声远播数里之遥,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观赏。现在云台大瀑布已名动海内外。

茱萸峰俗名小北顶。为云台山主峰,海拔1304米。旧时人们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多登高于此。至极顶,远望黄河如带,群山皆小。峰腰有药王洞,相传为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炼丹之地,洞口有一株红豆杉,大两围,已有数百年历史,为国家珍稀树种。在茱萸峰下的石柱旁,有一石柱,婷婷玉立,高约20米,酷似一位少女,又似一株大灵芝,取名三秀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来此地考察,在悬崖峭壁间,发现了一种稀有的草本植物,命名为太行花。

百家岩 位于天门山下,为竹林七贤隐居之地。魏晋之间,文人集团代表嵇康、阮藉、刘伶、向秀、山涛、王戎、阮咸等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世谓竹林七贤。他们先后在这里活动约20年,并结识了隐者孙登、王烈等人。百家岩自然风光秀丽,东有白鹿山,西有履釜山,中间若门,世?quot;天门。下有天门谷,一色红石,参差嵯峨,蔚为壮观。天门谷下为百家岩,有天门瀑从岩顶流下,瀑高一百多米,百家岩现仍有嵇康淬剑池、刘伶醒酒台等遗迹。

温峪 俗名温盘峪,为一天然峡谷。宽约几米到几十米,长约一公里,峪内冬暖夏凉,上有黑龙潭,下有白龙潭,流水急湍,瀑声若雷,两岸峭壁间多有小泉流入。上端有一瀑,高约五六十米,名马鞍瀑布,因在马鞍石水库下而得名。马鞍石水库是建国后修建的蓄水工程,形似一湖泊,印在纸坊沟中,遂以纸坊湖名之。湖面1500亩,是高山泛舟的良好处所。

老潭沟景区主要有老潭沟、小寨沟等六条山沟。每个沟内都有无数山泉,以老潭沟和小寨沟最盛。区内层峦叠嶂,壁立千仞,奇峰异石参差嵯峨,壁间和沟底多有泉水涌出。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水帘洞是这个景区的常见景观。小寨沟尽端的两处水帘,悬泉高低不知其数,参差飞洒,若白蛇出洞,如凤尾串珠。崖下泉水汇成一湖泊,俗称刘武周饮马池,日光照射,色彩斑烂。

老潭沟有上下两条游线,上线如云梯,从峭壁间开凿出来,高近千米。下线从沟底通过,中有许多大石矗立,如碉堡,如小岛,溪水环绕其间,恬静幽雅。水面阔处,可以泛舟。

(二)青天河风景区

位于博爱县北山中,距焦作市40公里,上承丹河水,常年约两个多流量。至青天河,有三姑泉汇入,增至六七个流量。该处就是《水经注校》中所说之天井。青天河两岸自然风光秀丽,有老石人、玉女峰、群驼峰、大姑窟、二姑洞、三姑泉、蚂蚁洞、百鸟巢、梳妆台等胜景,素有小桂林山水之称。乘船可游7公里,饱览两岸景色,还可以看到跨度80米的亚洲第一大石拱铁路桥。

(三)月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博爱县境内,距焦作市21公里,紧靠月山火车站,因山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山踞太行之阳,丹水之上,四山环抱,翠柏森森,澄波回澜绕于前,层峦叠嶂峙于后。原有八大景和八小景。

八大景为:凤凰台、连环井、苍公洞、清风殿、大士阁、课蜜泉、将军柏、望景台。

八小景为金鸡叫、玉碑亭、七星塔、藏经楼、迎风壁、水龙头、小浅井、钟鼓楼。

近百年来,由于战火不断,年久失修,八大景仅存苍公洞,八小景仅存金鸡叫和玉碑亭。另有完好的百余通碑碣,11座保存完好的佛塔组成的塔林。九十年代以后,当地政府为发展旅游事业,多方筹资,对月山寺的八大景、八小景等进行了恢复和维修。该寺现在已是面目一新,每天都有大量游客来此观赏。

(四)影寺风景区

影寺风景区,原名净影寺,位于焦作市北部山区的修武县西村乡境内,距市区40公里。北临山西晋城市,西起孤山水库,东至过风口,南抵平顶窟,呈平行四边形。整个景区丛林茂密,翠柏掩映,峰奇洞幽,为太行山游览区的皎皎者。内分影寺、后河、过风口三个小景区。景区周围环山,山外环水,群峰环立,呈奇献巧,河水萦带,练白波碧。黄花山踞其中,每年春季黄花满山,周围是肥沃良田。主要景观还有皇娘塔、说法台、蜡烛峰、龙盘峰、狮踞峰、龙角峰、透山水、五股泉、龙门瓮瀑布等。傍晚,有时可以看到灯出山头等胜景,山上有猕猴种群。 后河景区在影寺正南。此山多柏,唯有一棵数百年历史的大白皮松,周围4米,高约30米,蔚为壮观。在后河村北5 公里处,有一黄龙洞,深邃莫测,内有钟乳石和大水潭。在黄龙洞西下方,泉水从悬崖下注入塘,塘水汇入后大河,滋润着一方沃土。

过风口景区在西逑缍保诙嗪旆恪⒒畦拥仁髂尽O娜找黄新蹋绫滩ǖ囱磺锾旌煲堵剑に苹堋?/p>

孤山景区位于影寺西南10公里处。两山夹涧,上承后大河水,沿岸多有小泉汇入,涧中筑有拦水大坝,水面长5公里,可谓高峡平湖。两岸奇峰异石,层峦叠嶂,有小孤山、葫芦寺、展不开、婆婆泉、馒头山等胜景。

(五)神农坛风景名胜区

位于沁阳市西北20公里处,焦枝铁路附近。区内有悬谷山、沐涧山、临川山、云阳山等。奇峰林立,花木阴合,溪谷邃折,危崖垂覆。山腰常有青泉迸出。悬谷山海拔1028米,有石级可攀。主峰紫金顶,有紫金坛筑其上。紫金坛为一道观,今尚存有一天门、二天门、祖师殿、太极殿、王母殿、三清殿等古建筑及古松。三清殿后为绝壁,一石突兀拔地而起,石顶面积不足10平方米,有石道可攀,谓舍身台。东边山下有云阳寺、伏羲殿等古建筑以及清蜜泉、云阳山泉等胜景;西边沐涧山四周,有飞泉可沐,两山夹涧,长约5公里,幻化万状,每当新雨初霁,便有群鸟歌鸣,晋代著名女道人魏夫人曾修真于此。山下有规模宏大的魏夫人祠,俗称二仙庙。山门为龙抱石柱牌坊,雕刻精细。门前有石狮一对,院内?quot;飞来石一块,周长约30米,后有大殿,称三棚阁。该祠建于南北朝时期,原壁间有宋仁宗敕和王安国赍御香祭告碑。

在沐涧泉西面,有一大石龛,名西石瓮,周围悬崖陡峭,下边多有飞泉涌出。奇花异草,遍布山谷。沐涧西南悬谷山,前有皎龙龛,形似皎龙脊背。过皎龙龛向西,崖畔有太平摩崖,始造于隋、唐,五代、宋、明、清都有续作。今存三窟六龛,东西延续100 多米,造像高的有2.2米,最低的只有7厘米。千佛洞内,刻有佛像2700余尊,为国内洞窟所罕见,是研究佛教的重要实物资料。

(六)黄河文化影视城

位于焦作市北郊的凤凰山上,距市区一公里,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该城是中央电视台与焦作市合作修建的大型影视拍摄制作基地。截至现在,已拍摄或正在拍摄的大型历史电视剧有《春秋》(30集)、《战国》(30集)、《秦始皇》、《光武帝刘秀》等。

影视城的建筑风格集中体现了华夏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风貌。气势宏伟的建筑群共分六个部分。一是周王宫,它主要体现中原文化古朴、粗犷的底蕴。二是楚王宫,建筑风格亮丽,它展示了长江文化活泼、精深的历史氛围。三是街市,主要反映当时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主景区内多为作坊、铺面等,从各个角度展现当时人民的生息与劳动交往的场景,让人们领略古人朴实无华、勤劳进取的美德。四是灵台,建在凤凰山最高处,主体三重,按照天圆地方及周易八卦等无穷变化的思想,表现天人感应,繁衍造化的文化内涵。灵台是祭天的场所,几千年来,一直流传至今。五是琵琶湖,湖面面积15000平方米,湖深平均4米,一条造型优美的长桥横跨湖面,直通楚王宫大门,把碧波荡漾的琵琶湖和楚王宫连成一体。六是宾馆,造型别致,古朴幽雅。

影视城内还建有一个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的摄影棚,雄居亚洲之冠,可满足各类题材影视片的拍摄。

详情请进:焦作旅游景点一览

焦作地方名品特产・传统工艺推荐

闻名中外的四大怀药

焦作市行政区域处沁河下游,南濒黄河,北依太行,土壤肥沃,四季温差明显,很早就有种植地黄、牛膝、山药、菊花四种中药材的传统习惯。

怀地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取根块入药。鲜地黄直接焙干,称生地,有很高的清热凉血医效。《神农本草经》说它:“久服轻身不老,生者优良。”近代有关资料记载,怀地黄还有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相似的功效。经加工后的熟地黄,生精血,补肝肾,填骨髓,长肌肉, 是很好的补益药。

怀牛膝以其茎部有节似牛膝而得名,药用根部。牛膝药效甚高,主利腰肾、通经络、破淤活血、消积导滞、清利二便。《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称“久服轻身耐老”。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说:“本经又名百倍,隐语也,言其药效如牛之力。”近代医药学认为,怀牛膝对子宫、肠管有一定的加强收缩及止痛作用。对心血管系统有降压效果。对外围血管扩张也有一定的作用。

鲜怀山药,根块圆而细长,可供食用。汁少粉多,煎煮不败,甘甜可口,其营养成份居蔬菜之冠。逢年过节,请客设宴,作拔丝山药、糖山药等招待宾客,是一种理想的佳肴。干山药作药用,有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和五劳七伤的功能。近代科学认为,怀山 药含有丰富的淀粉、糖蛋白、胆硷、维生素丙等多种营养成份,是滋补强身、疗食相兼的佳品。山药蛋和根块有同等功效。

怀菊花,花、叶、茎皆可入药。古代医学认为,怀菊花得天地之清气,含金水之精英,饱经露霜、备受四气、善清上焦邪热、疏风解毒,清肝明目,安肠胃,调四肢,解渴消毒。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益寿。近代临床报道:用开水冲泡作茶饮,对高血压、头痛、 失眠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四大怀药”通过东南亚国际市场行销世界各地,久负盛名,国外称之为“怀参”,和“人参”等相提并论,可见其被珍视程度。特别是怀山药,日本、欧美各国称为“华”药,以高级滋补品和馈赠品誉满全球。

博爱竹器

博爱竹器(也叫清化竹器),以“清化竹器”而驰名。博爱竹器,包括许良、上庄、磨头3 个乡30多个村庄的所有竹器产品约有200 余种。

博爱竹器有悠久的历史、制作工艺较高,早在封建王朝时,博爱的竹器有些已列为“贡品”,供宫廷使用。民国三年(1914年),博爱竹器还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赛会,当时展出的产品有:嵌花藤心竹大拉床、竹帘子、嵌花漆面竹园桌、嵌花竹面花几、嵌花折卸带拉盖西式书桌、嵌花活腿藤心六角凳、嵌花漆面六角凳、竹藤心太师椅、竹藤心连椅、竹藤心摇椅、竹镜柜等10余种。这些产品,手工精巧,形式美观,在国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海蟾宫松花蛋

修武县五里源乡有一个“马坊泉”,泉水自石下渗出,汇为巨池南流,传说为五代刘海蟾洗丹处。泉水中产一种石壳虫,长半寸许,中有虫负壳出半身游行水中,触之即伏。鸭食石壳虫后,所产鸭蛋个大、质好、味鲜,还常产双黄,经过加工制作成松花蛋,奇香异味。

元末以后,历代皇帝都把它作为御宴席上的佳肴。现在,松花蛋遍销各地。

驰名国内外的武陟油茶

武陟县油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特产,在焦作名吃中堪称一绝,既是饭,又是茶。它是由多种天然绿色食品面粉、花生、芝麻、豆类、果仁等加上多种天然调料精制而成,具有很高的营养滋补功能。由于它味感纯厚、香气馥郁、浓而不腻、淡而不寡、制作快捷、食用

方便、老少皆宜,因而驰名国内外,远销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最早种植的清化姜

“博爱姜”亦名“清化姜”,也叫“上庄姜”。主要分布于许良、上庄、柏山三个乡。博爱姜块大、丝细、产量高,而且品质佳、味道鲜、香辣宜口,百煮不烂,抗逆力强,含水量少,易加工贮藏,是同类中的佼佼者,博爱姜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博爱姜,除鲜姜出

售外,还能加工成多种姜制品,用以入药或作调料、菜食。历史上,人们就制作出“糖晒伏姜”、“糖腌姜片”用来医治胃寒病。“糖晒伏姜”是治疗“老胃寒病”的“灵丹妙药”。其制作简单,价格经济,味道甘辛,民间广为流传。群众用姜和蒜苔捣碎制成的“姜蒜苔酱”, 姜拌韭菜制作的“腌韭花”,都是菜族中的老成员,它们味道格外鲜美,“姜蒜苔”中的蒜苔和“腌韭花”中的韭花都由寒性变温性好食不寒胃。随着时代的发展,姜的用途越来越广泛,群众用博爱姜制成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了。用姜和大料花椒、茴香、肉桂制成的“五香粉”, 是汤、菜、包子和饺子馅的上好调料;鲜姜和香油、味精、食盐等制作的“姜渣罐头”,既可增强食欲,又有健胃功能。

人称菊花花心的焦作柿饼

焦作柿树人称铁杆庄稼。秋后望山一片红色,那就是柿树。制作柿饼,是用柿刀将柿皮去掉,晒至半干,装在大缸中用泥将口封严,柿就闷成一身白霜的柿饼。焦作柿饼与别处柿饼不同,晒的干、体积小、不易腐坏,用刀切开从横剖面看到柿心空,四下有裂纹,人称菊 花心,可以制作糕点。

焦作最有名的延陵大葱

修武县延陵大葱,是以修武县王屯乡的薛延陵、贾延陵、张延陵、郜延陵、王延陵、夏延陵、祝延陵、芦延陵、李延陵等九个自然村为主要产地。大葱的特点是脖短、头大、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最大者,一棵竟有1.8 斤重。一刀切下“能自动崩开”形成花状。细品其 味,生葱是由甜到香,熟葱则香、浓、鲜兼而有之,实为调味佳品。销往国内各地及东南亚各国。

焦作特色饮食文化

河南风味小吃之焦作修武黑山羊

修武黑山羊,个大肉多,体质健壮,肉鲜香细腻,且无膻味,其营养价值高,有益气补肾,祛寒暖胃功能,是老年人和久病体弱者的滋补佳品,有清炖羊肉、葱爆山羊肉等吃法。在云台山庄全年都可以吃到,但需要提前预定。

海蟾宫松花蛋

一般也叫变蛋或者是皮蛋,是修武县的特产。修武县五里源乡有一个“马坊泉”,泉水自石下渗出,汇为巨池南流,传说这个地方是五代时期的道士刘海蟾洗丹处。泉水中产一种石壳虫,鸭食石壳虫后,所产鸭蛋个大、质好、味鲜,还常产双黄,经过加工制作成松花蛋,奇香味异。元末以后,历代皇帝都把他作为御宴席上的佳肴。

焦作柿饼

焦作柿饼是用柿刀将柿皮去掉,晒干,装在大缸中用泥将口封严,柿子就闷成一身白霜的柿饼。焦作柿饼与别处的柿饼不同,晒得干、体积小、不易腐坏,用刀切开从横剖面看到柿心空,四下有裂纹,人称菊花心,主要用来制作糕点。焦作柿饼最好吃的季节是在冬季,可以熬汤,做甜点。

武陟油茶

武陟油茶,秦朝称甘缪膏汤,汉称膏汤积壳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特产,土贡食品。武陟油茶成名于两千多年前的秦朝末年。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时刘邦受伤于武德县,住在姓吕的家里。吕以膏汤积壳茶食之,三个月后刘邦伤愈。刘邦有诗云:“佳膳出武德兮,膏汤胜宫筵。”刘邦即位后,在长安思食膏汤不得,即召吕某入宫,封为五品油茶大师,封油茶为御膳。武陟油茶在配方上选用:精粉、珍珠淀粉、华胜、芝麻等24种高级香料进行科学配方而成,经省卫生防疫站化验,每500克含各种维生素总和为424.63115克。具有益肝、健胃、润肺、补肾、提神生津、强身益寿等多种功能。并具有味道浓郁、浓而不腻、芳香可口、营养丰富、食用方便等特点,因而驰名中外,远销港、台、日本和东南亚。

名胜古迹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云台山(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峰林峡等十一大景点。还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瀑布。)、青天河、神农山。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焦作影视城、圆融无碍禅寺、嘉应观。

据史志记载,焦作市有60座历史古城,其中城区有6座;祠庙335所,其中城区70多所,据统计,全市有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点833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44处,县级492处,城区内有不可移动的文物古迹点214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6处,市级81处。[25]

截至2014年末,焦作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12处,其中2A级旅游景区2处,3A级旅游景区3处,4A级旅游景区4处,5A级旅游景区3处。拥有星级酒店32家,具有独立法人的旅行社108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3个。

特产

有四大怀药:怀山药(铁棍山药)、怀菊花、怀地黄、怀牛膝;

怀庆府的驴肉

五里源的松花蛋

要带最好带武涉油茶

武陟县油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特产,在焦作名吃中堪称一绝,既是饭,又是茶。它是由多种天然绿色食品面粉、花生、芝麻、豆类、果仁等加上多种天然调料精制而成,具有很高的营养滋补功能。由于它味感纯厚、香气馥郁、浓而不腻、淡而不寡、制作快捷、食用方便、老少皆宜,因而驰名国内外,远销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民俗风情

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节”或“青龙节”。这天,河南农村的妇女一般都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怕动了刀剪伤龙体。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饺子,煎煎饼,炒黄豆,煎腊肉,蒸枣馍,改善生活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月二这一天摊煎饼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民间认为,这天是东海龙王的生日,煎饼是龙王的胎衣。吃煎饼,是为龙王嚼灾,扔煎饼,是为了掩埋龙王的胎衣。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乞巧节”,河南新乡一带的乞巧风俗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当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以应“七夕”之数),每人兑面兑物,为织女准备供品。有的要买葡萄、石榴、西瓜、枣、桃等七样瓜果,烙七张油烙馍或糖烙馍,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除此之外,还要单独包七个大饺子,饺子馅由七样蔬菜做成,内包用面做成的七样东西,像针、织布梭、弹花槌、纺花锭、剪刀、蒜瓣或算盘子等。这七样东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愿。这天晚上,七位姑娘把供品摆在瓜棚下或清静的地方,焚香点纸,跪在月下向织女祈祷,念完祷语后,七个姑娘分吃水果和七碗小饺子。然后把七张油饼和七个大饺子放在竹蓝内,挂在椿树上。这天晚上,七个姑娘一齐守夜,看守竹蓝子。这种举动称为“守巧”,目的是防止爱开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饺子)偷去。

七月七日清晨,天刚刚蒙蒙亮,七个姑娘闭着眼睛,在竹蓝内各摸一个大饺子。谁摸出的饺子内包有针、剪刀等东西,谁就是未来的巧手。

在豫北沁阳、孟县等地,现在还流传有“七夕”对歌的习俗。每到“七夕”这天,当地的少女们按村子,或按乡、县组成小组,每组七人,也可为九人、十一人,以单为巧数。民间讲究对歌人的数量,俗语有“当单不当对,当对拙一辈”。人们把对歌小组分成单数,都是为了能够获“巧”,希望本村的对歌组能够取胜。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民间俗称为:“鬼节”。中原农家也称这天为“牲口节”,此日有许多敬奉耕牛的活动。

在豫北林县等地,七月十五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馍,中午蒸熟后供奉在案桌上,然后燃放鞭炮,庆贺槽头兴旺。凡有大牲口的农家,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后的羊羔馍送给大牲口吃,也有给牲口喂豆等精饲料的,以显示牲口节与平时不同。晚上,他们还要做一锅米汤给牲口喝。有民谣说:“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喝顿小米饭。”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祭灶节”。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

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

非常兴隆。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晋城市接壤,南临滔滔黄河,与郑州市、洛阳市隔河相望,东临新乡市,西临济源。[1]

焦作古称山阳、怀州,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现存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朱载帧⑿砗饧爸窳制呦蜕教巍⑾蛐愕壤肺幕斯世铩[1]

焦作是中国太极拳发源地。拥有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等3个5A级景区,CCTV焦作影视城、圆融无碍禅寺等3个4A景区,韩愈陵园、群英湖、穆家寨生态农业观光园、蒙牛乳业工业旅游区4个3A景区,朱载旨湍罟1个2A景区。[1]

2006年2月,联合国世界旅游评估中心授予焦作旅游“世界杰出旅游服务品牌”荣誉,是中国首获此殊荣的城市。[2] 2008年3月,焦作被确定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煤炭类)。[3] 2012年,焦作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4] 被香港特区政府、香港《大公报》及全球23家驻港领事馆联合授予“中国最具海外影响力城市”荣誉。[5] 2013年,成为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成员城市。[6] 香港浸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将河南焦作列为“中国十大创新城市”之一。

2014年末,焦作市总人口为368.49万人,常住人口为352.25万人。出生率10.53‰,死亡率5.38‰,自然增长率5.15‰。城镇化率达到53.21%。[8]

民族

焦作市有回、满、壮、土家等3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73106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01%,回族约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9.1%。全市共有43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和杂居村,少数民族人口千人以上的乡镇(办事处)17个,万人以上的县市区3个。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