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重阳节 > 正文

重阳节的发源地!

2023-01-13 17:46:46  来源:网络   热度:

一、重阳节的发源地!

发源于河南驻马店市上蔡县。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等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扩展资料;

重阳节习俗

一、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二、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尤其是在岭南一带,人们会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祭祀祖先,登高远望,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少地方人重阳祭祖的观念正日渐淡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阳节・

曾有这样一段记载:南朝的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从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于是,桓景按照长房的嘱咐,届时全家登上上岗,躲避灾祸。据资料记载,桓景登的山岗春秋时为冈山,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7公里,高97米,上土下石。今天这里名为芦岗。上蔡境内唯此岗最高,登上岗陵,可以了望四周。并且,这里自古就有登高远眺的习尚。其中,蔡河玩河楼,高距蔡国古城之上,明清以来经常有人到此登高作赋。清人冀景隽有《望河楼剧饮》,李士英有《唐阳偕友望河楼》都描写了在望河楼了望景色的情况。 伴随着历史文化和经济水平的发展,重阳节迅速传遍全国。上蔡就此建造了蔡明圆广场并举办了六届重阳文化。苏东坡《丙子重九》诗,“登高作重九,蛮菊秋未开”。这个“重九”指的就是重阳节,根据以往的人们喜欢将重阳与菊花和酒联系在一起,也借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老人的祝福。唐代诗人写了很多这样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想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均证明了对重阳内涵的理解。 故乡的上蔡不仅仅能让你体会到中华的厚重,而且会让你晓得中国历史的渊源。何不亲自走一遭去感受一下呢?

是中国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典故事《重阳节》:重阳节的来历

二、菊花黄,黄种强 菊花香,黄种康是什么意思

菊花黄,黄种强 菊花香,黄种康是指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民间歌谣俗语中有很多是关于岁时节日的,重阳节也不例外重阳节的歌谣俗语,体现出了重阳节饮菊酒、放风筝的风俗,以及在重阳这日占卜天气的风俗。

扩展资料

登高这一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在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中记载了一个神话传说:汝南恒景与费长房游学累年,有一日,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恒景按照他说的方法照做,果然为一家人免除了灾难。传说故事的主人公恒景登高处即今河南省上蔡县所在的芦岗。2011年,重阳节(上蔡重阳习俗)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蔡所保留的重阳节习俗除了登高、佩戴茱萸囊、食重阳糕、喝菊花酒之外,还有忌荤食素、孝敬老人等习俗。

这是重阳节的歌谣俗语,体现出了重阳节饮菊酒的风俗。 整句歌谣如下: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

三、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

重阳节 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那么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呢,那么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欢迎阅读!

重阳节的由来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 故事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户户就会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惨不忍睹。当时汝南县有个青年叫恒景,有一年瘟疫夺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历经艰险,终于在一座古山里找到了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仙人为他不辞劳苦、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动,决定收他为徒,给他一把降妖宝剑,并密传授降妖剑术。恒景废寝忘食,日夜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有一天,仙人把恒景叫到跟前,对他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如今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这时,仙人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瓶菊花酒,并授以避邪秘诀,让恒景立即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狂风怒号,北风骤起,天昏地暗,随着几声凄厉地吼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就在这时,瘟魔突然闻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脸色突变,瑟瑟发抖,不敢前行。说时迟那时快,恒景手持降妖宝剑,立即奔下山来,经过几个回合的激烈搏斗,恒景将温魔刺死,瘟疫消除。从此,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双九重叠,所以也称“重九”。为什么称为“重阳”呢?古时候,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阳数中最大。古籍(易经)上有:“以阳爻为九。”两阳相重,因此又称“重阳”。

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中国政府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有着尊老传统的群体,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脍炙人口。而现阶段,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未富先老”的社会压力,赋予了 文化 色彩浓郁的重阳节更多更沉重的现实意义。不管怎么说,重阳节只有一天,就像廖主任说的那样,我们不能指望在一天的时间里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以此为契机,形成长效机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从风气上加以影响,从观念上加以调整,这才是重阳节真正的意义。

重阳节登高的寓意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阳登高习俗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据文献说,“登山祈福”的习俗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四: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源于登高“辞青”;其四是源于附会上一个荒谬 传说 “桓景登山避灾”。

1、远古时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福”习俗。西汉戴圣《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文献记载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 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

2、按照天地日月运行规律,重阳这天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间争相趋之的重要民俗事象。

3、登高“辞青”的说法则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为秋节,节后天气渐凉,草木开始凋零,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4、重阳节登高避灾之神话传说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东汉,传说当时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有个叫桓景的术士认为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灾的荒谬故事,见于南朝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

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相关 文章 :

★ 有关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是什么

★ 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来历和意义

★ 重阳节的来历和传说

★ 重阳节的起源与来历

★ 重阳节的来历和特点

★ 重阳节的来历起源及习俗大全

★ 重阳节的来历简介

★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有哪些

★ 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简介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