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重阳节 > 正文

重阳节是什么意思啊?

2023-01-10 14:24:53  来源:网络   热度:

一、重阳节是什么意思啊?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二、重阳节是多会

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

三、关于重阳节词语

关于重阳节的词语,示例:

【必里迟离】:bì lǐ chí lí,阴历九月九日。作宾语;指重阳节。

【每逢佳节倍思亲】:měi féng jiā jié bèi sī qīn,佳节:原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指到了节日特别想念在外地亲人的心情。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节日。

【满城风雨】:mǎn chéng fēng yǔ,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坏事。

【明日黄花】:míng rì huáng huā,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作宾语;比喻迟暮不遇。

【过时黄花】:guò shí huáng huā,黄花:菊花。重阳节后的菊花。比喻过了时的或失去意义的事物。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四、“重阳”的四字组词有哪些?

读音:chóng yáng luò mào

释义:

一则历史典故,指重阳登高,饮酒着文,风流雅兴之典。

出自:

《晋书》卷九十八《桓温列传·孟嘉》。

运用:

1.唐 ·韩鄂《岁时纪丽·重阳》:“授衣之月,落帽之辰。”

2.唐 ·钱起《九日闲居寄登高数子》诗:“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

3.明 ·何景明《九日独酌简何太仆》诗:“愁来转觉登台懒,病里谁传落帽狂。”

重阳

读音: chóng yáng

释义:

我国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旧时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现又定为老人节。

重阳,特指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历:

1. 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2.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五、重阳节的传说五十字左右

136位粉丝

古时候,汝(rǔ)河边一个村子里,住着一个小伙子,名叫桓(huán)景。他家里有父母和妻子,一家人和和睦(mù)睦,日子过得十分快乐。

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汝河里忽然出了一个瘟(wēn)魔,岸边很多村庄流行起了瘟疫(yì),死了不少人。桓景一家人也被染上了,父母和妻子都死了,只有桓景活了下来。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zhǐ)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们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sōu)地掷(zhì)出宝剑,哧(chī)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

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