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有趣的诗词小游戏幼儿园?
一、10个有趣的诗词小游戏幼儿园?
1. 接龙联诗
模仿接龙游戏,由教师起头,先出第一句,然后学生在短时间内判断格律,接着写出主题扣合、平仄和谐、押韵正确的诗句,最后通过接龙诗句的长短和意境判断学生的诗词写作能力。
2. 诗词唱和
诗词唱和包括酬答唱和、依韵唱和、步韵唱和等,一方作诗赠送后,另一方要根据对方诗词的韵部或主题,现场写诗回赠。学生开展这一游戏时,不仅限于两方互赠,还可以“一拖三”“一拖四”等,既能增进友情,又能训练押韵技巧。
3. 拈韵作诗
学生在小诗贴上写一个韵字,然后贴到黑板上,每人不限于做一张小诗贴。随后,所有学生去黑板上撕开小诗贴,每次只能选择一张,要写好一首诗后才能得到再次撕诗贴的机会,直到黑板上的诗贴全部被撕完。学生要根据小诗贴的韵字作诗,不得出律。
4. 大众评诗团
学生作诗后,由教师将诗词统一打印编号,匿名“晒”在班级诗墙上,然后由学生组成“大众评诗团”进行评审打星,每人只能打3颗星,根据诗作所得星星数量评定名次。有时教师的诗作也可“混”在其中接受学生评审。
5. 爬楼梯
对于学生的诗作,“大众改诗团”对于诗句中的一个字或几个字反复修改打磨,每修改一次就“爬”上一层楼梯,爬的楼梯越高说明学生的思维越活跃,最后选出公认的最佳修改。“爬楼梯”游戏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斟酌字句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改诗技巧。
6. Q群秒杀
模仿抢红包游戏,教师在班级QQ群公布一句诗,诗中某个字有多个答案提供选择,谁最快选出正确答案,谁就抢得一颗小诗星,最后谁秒杀的答案最多,抢到的小诗星最多,谁就取得最后的胜利。“秒杀”游戏可以提升学生诗词写作时的炼字能力。
7. 网络课堂
为了满足学生对诗词的浓厚兴趣,教师可以把课堂搬到网络,模仿时兴的网络课堂,约定某个时间段,师生聚在电脑或手机前,共同研讨诗词,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网上互动。
8. 撕词牌
教师将一张张词牌贴在特定地点,如“采桑子”“长相思”“忆江南”“临江仙”“鹧鸪天”等,学生撕到哪张词牌,就用相应的词牌填词。“撕词牌”游戏可以训练学生对词牌的熟悉程度和填词能力。
9. 焚香作诗
学生准备作诗前,教师先点上一炷香,当香烧完之时,作诗即停止。焚香的形式不仅为了限定时间,锻炼学生在短时间内作诗填词的能力,更是为了营造诗词写作的氛围,提供一种仪式感。
10. 节日诗配画
每逢节日,如母亲节、教师节、儿童节、重阳节等,掌握了诗词写作技巧的学生,会送出一份特别的礼物。他们将自己的祝福以诗词的形式题写在贺卡或图画一角,将一首首祝福的诗词送给对方,意义独特。
二、重阳节绘画加古诗?
绘画加古诗: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三、“登高望远”下一句是什么?
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
宣州九日闻崔四侍御与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时登响山不同此赏醉后寄崔侍御唐代:李白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登高望山海,满目悲古昔。远访投沙人,因为逃名客。故交竟谁在,独有崔亭伯。重阳不相知,载酒任所适。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日暮岸帻归,传呼隘阡陌。彤襟双白鹿,宾从何辉赫。夫子在其间,遂成云霄隔。良辰与美景,两地方虚掷。晚从南峰归,萝月下水壁。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咫尺不可亲,弃我如遗舄。九卿天上落,五马道旁来。列戟朱门晓,褰帏碧嶂开。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紫绶欢情洽,黄花逸兴催。山从图上见,溪即镜中回。遥羡重阳作,应过戏马台。释义:九月九日茱萸成熟,插鬓时发现鬓发已经白了许多,伤心!登高瞭望高山大海,满目凄凉,为古昔之人悲哀。 远访为吊念屈原而投沙之人,因为我也是逃名隐逸之客。故交中还有谁在?独有崔亭伯崔侍御你了。 重阳节到了也不知道,放船载酒任水漂流。我手持一枝菊花,和二千石的太守调笑。 日暮时分头戴头巾归岸,传呼之声充满阡陌。一双白鹿拉着红色官车,后面宾客光辉显赫。夫子你坐在其中,你我就像相隔云霄。良辰与美景,白白地错过,没有喝到酒,没有听歌舞。 晚上我从南峰归来,女萝间的明月落下水壁。再登上郡楼瞭望,古松的颜色也因寒更绿。 你我咫尺之间,却不可相亲,我好像一只被抛弃的鞋子。九卿高官从朝廷而来,乘着五马豪华大车。拂晓朱门列戟,撩开帏帐就看见碧嶂一排排。 登高遥望远海,招集到许多英才。紫绶官员欢情融洽,黄花插鬓逸兴飞。青山好像图画,流溪仿佛镜中回旋。遥羡你在重阳节的佳作,现在应该过了戏马台吧。
四、重阳节的手抄报怎么画三年级
重阳节手抄报画法:
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传承至今除了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外又添加了尊老敬老等内涵,已经成为中国敬老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全国各地群众特别是老年朋友的喜爱。
重阳节习俗
1、 登高。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3、吃重阳糕。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4、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民间歌谣: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九月九,饮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阳。
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
八月中秋哥送饼,九月重阳妹送鞋。
九月九风吹满天哮。
重阳无雨一冬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