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订婚习俗?
一、皖北订婚习俗?
旧时,安徽民间青年男女婚姻,受封建礼教束缚,多为父母包办或左右。在联姻前,必先经媒人或曰“红娘”从中介绍说合,讲究明媒正娶。谚曰:“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说妥之后,即可约定婚期,通称“订婚”,俗称“订亲”。
具体做法是:由男家宴请媒人和女方家长,饮订亲酒,吃订亲饭,并通过媒人,将具体婚期及女方家庭所索的彩礼等事宜,与双方谈定,所谓“男计奁资,女索财礼”。
一切定当后,由男家将婚期写成正式期帖,连同彩礼,一并通过媒人传送女方家庭,曰“下期单”,又叫“下日子”、“起红”、“对月礼”等,以便让女方家庭如期备办好嫁妆,适时嫁女。
1、祭祖
男方在出发前先祭祖,祈求姻缘美满。
2、出发
订婚当日男方携带聘礼(六礼或十二礼),鸣炮出发前往女方家。前往女方家的人,应由男方年长亲友担任(最好以男生为主);父母、准新郎加2人,共6或8人。人数/礼车数须为双数,但避免4或8人,礼车数一般为6辆。双方看好戴戒子时间(通常早上11:00前左右),男方应提前一小时到达。
二、重阳节习俗?
答:1、登高: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的目的。
2、饮菊花酒:重阳佳节,中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3、佩戴茱萸: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4、簪菊花: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5、吃重阳糕:重阳糕亦称“花糕”,汉族重阳节食品。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蒸重阳糕方法与蒸年糕相同,不过蒸糕要小一点,糕要薄一点。以米粉、豆粉等为原料,发酵,更点缀以枣、栗、杏仁等果馕、加糖蒸制而成。为了美观中吃,人们把重阳糕制成五颜六色,还要在糕面上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阳糕又叫桂花糕),这样制成的重阳糕,香甜可口。
三、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又称为重阳节、踏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被定为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遵循一系列习俗和传统。
登高远足
登高远足是重阳节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这是因为九月初九正值秋高气爽的季节,正是出游踏青的好时机。人们会选择一些高山或风景名胜区,与亲朋好友一同登高远足,欣赏秋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宏伟壮丽。
登高远足不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们相信登高能够驱邪祛病,远离灾祸。因此,重阳节登高活动也具有祈福、祈求吉祥、祈愿长寿的意义。
赏菊
重阳节赏菊也是一项常见的习俗。在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会去花圃或公园,赏花赏菊。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内涵,被视为高洁、坚贞不屈的象征。品种繁多的菊花盛开时,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除了欣赏菊花的美丽外,人们还会举行一些与菊花有关的艺术活动,例如赏菊展览、菊花艺术品展示等。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放松心情、陶冶情操的机会。
佩茱萸
重阳节这天,人们还会佩戴茱萸。茱萸是一种具有浓郁香气的植物,被视为驱邪、祛病的草药。九月初九这一天佩戴茱萸的习俗起源于古代,人们将其视为护身符,用以驱除灾厄。
随着时间的推移,佩茱萸逐渐成为了重阳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将茱萸系于手腕或者衣物上,以保平安、祈福和祈愿长寿。
品尝菊花糕
重阳节这天,人们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品尝菊花糕。菊花糕是一种以糯米粉和菊花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的传统糕点。
菊花糕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繁琐的工序,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将新鲜的菊花磨成菊花粉。制作出来的菊花糕色泽金黄、香甜可口,风味独特。
人们在重阳节这天会一起烹饪菊花糕,品尝这道美味的传统糕点。品尝菊花糕不仅能够领略其独特的味道,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祭祖扫墓
重阳节也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天,家家户户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献上鲜花、纸钱和食物,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祭祀祖先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家族的认同感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扫墓则是一种表达对亲人的敬意和思念之情的方式。同时,这也是中华民族尊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方式。
结语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通过登高远足、赏菊、佩茱萸、品尝菊花糕、祭祖扫墓等一系列习俗,人们弘扬了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重阳节不仅使人们享受到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也增进了家人之间、朋友之间的感情。这个秋天里的特殊日子,让人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亲情,感恩并祝愿未来的日子充满幸福和顺遂。
四、重阳节日历习俗?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重九节、晒秋节、登高节、敬老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
重阳节的来历与意义
据现存史料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远古时代。《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远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重阳节”之名称记载,见于三国时代;至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倍受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
重阳的民俗活动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着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五、重阳节登高习俗?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在重阳节这一天,按照我国民间风俗,人们除登高望远、畅饮菊花酒外,还要身插茱萸或佩带茱萸香囊。重阳节与茱萸的关系,最早见于《续齐楷记》中的一则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学道。
一日,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那天,你家将有大灾,其破解办法是叫家人各做一个彩色的袋子,里面装上茱萸,缠在臂上,登高山,饮菊酒。九月初九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鸡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无恙。于是茱萸“辟邪”便流传下来。
六、渭南重阳节习俗?
渭南九月九日重阳节前后,父母要为出了嫁的女人送柿子,蒸花糕,花糕上有枣、核桃,柿子、花糕送女儿家,第一年出嫁的女儿特别隆重,娘家拿大花糕,好多柿子,婆家宴席以待。
七、春节重阳节习俗?
春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尊敬老人。
八、现代重阳节习俗?
每年的农历9月9日是重阳节,然后这天重阳节有等到媳妇秋游赏菊 拜神拜神,祭祖的习俗
九、重阳节时间习俗?
农历九月初九 祭祀 祭拜已故的人
十、重阳节各地习俗?
重阳节登高望远,家人团聚,插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