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中秋节 > 正文

中秋节的民俗简单100字

2023-07-07 08:25:03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中秋节的民俗简单100字

吃月饼: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二、中秋节民俗民风

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各地有不同的风俗。广东人过中秋节的民风民俗,如:吃月饼、拜月娘、烧瓦塔、燃烟堆、剥鬼皮、舞火狗、树中秋、挂灯赏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中秋节有许多的别称,因日期在八月十五日,所有称有“八月半”、”八月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围绕着“月”进行的,所以也称有“月节”;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着团圆,而又称“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被称为“端正节”。

三、中秋节的民间风俗50高字

有云:“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虽然中秋之夜刚过,一轮满月仍寄托人们心中的思乡之情,团圆之愿。自古以来,各地的中秋节都带着一些地域特色,而老北京的中秋节也有着特别的京味传统和习俗。

中秋节北京的中秋,又俗称为“八月节”或者“果子节”。中秋节前的三五日,前门外和德胜门内的果子市便开了,果商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东四牌楼的“东文美斋”饽饽铺。

每年农历八月份起,每个老北京“饽饽铺”就开始出售应时糕点——中秋月饼。旧时京味月饼最常见的是“自来红”“自来白”和“团圆饼”。

琳琅满目的兔儿爷摊子

民国时期,北京厂甸的“兔儿爷”摊

京城的“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明代就已风靡京城,清代“兔儿爷”最为流行。

中秋之夜,老北京的家里都会摆上个“兔儿爷”,或赏玩或跪拜。至今,在一些节日庙会上还能见到“兔儿爷”的身影,它已经成为京韵文化的元素之一。

中秋之夜,旧京民俗是家中女眷“拜月”祈福。

老北京每户家庭都要在中秋节设坛拜月,供“月光马儿”,供桌上须摆上在果子市买到的新鲜水果。

图为中秋节一个普通北京人家正在祭月,五贡后挂着的就是“月光马儿”

京味中秋的重头大戏,便是八月十五夜晚的“拜月”。老北京每户家庭都要在中秋节设坛拜月,供“月光马儿”,也就是印有“太阴星君”及“玉兔捣药”的纸像。

民间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供月仪式开始时,家里的男人都不叩拜,而女眷们则由女性长辈带领,按照辈分,依次叩首行礼。除了“拜月”,老北京也很盛行“玩月”,一种叫“文玩”,就是赏月,写诗作画猜灯谜;一种叫“武玩”,到湖边,看月光投映在水中的样子。

如今,很多京味的中秋习俗在城里已几乎绝迹,旧时的“拜月”场景几乎只有在博物馆才能看到了,但人们盼中秋的那份心情与过去并无二致。

四、中秋节的节日风俗20字

一是古代对月亮的崇拜,二是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三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1.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传说古代天空中有10个太阳同时出来,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9个太阳,西天的王母娘娘奖赏他长生不老的仙药。他的妻子嫦娥趁后羿不注意时偷吃了这些药,突然她就成仙飞向天宫,王母娘娘惩罚她,让她在广寒宫里思过。听到消息,羿心如刀绞,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进月亮也进,他退月亮也退,永远也追不上。羿思念嫦娥,只能望着月亮出神。此时月亮也格外圆格外亮,就像心爱的妻子在望着自己。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嫦娥走出月宫,默默地遥望下界,思念丈夫和乡亲们。她那美丽的面孔,使得月亮也变得格外圆格外亮。后羿和乡亲们都在月光下祭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从此年年如此,代代相传。由于八月十五正值中秋,就定为中秋节。

2.中秋节传说吴刚折桂。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3.中秋节传说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

五、中秋节民间风俗100字

中秋节的八个传统是:

1、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2、吃月饼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3、祭月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5、观潮

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6、走月

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7、玩花灯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8、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著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六、中秋节民俗二十字左右

我们家是云南的,我们家在中秋节会一起看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然后家里的很多亲戚都会来我家,我妈妈会亲自做很多好吃的菜,每个人必须吃掉一个月饼,家里的门上会挂着艾蒿……

大概这就是我家的中秋……

希望某天,我能去月球上看看星星,和我外婆和爸爸妈妈说说月亮上啥都没有的故事。

七、中秋节民俗简介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吃月饼

我国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3、吃柚子,尤其是梅州柚特别好吃!

八、中秋节民俗资料

重阳节习俗: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中秋节习俗: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

九、中秋节风俗20字

中秋节文化习俗主要是赏月,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娱乐。民间中秋赏月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其它还有吃月饼,祭月,燃灯,观潮,玩儿兔爷,走月,玩花灯,吃鸭螺和芋头,饮桂花酒等。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