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舞火龙作文600优美开头
一、中秋节舞火龙作文600优美开头
舞火龙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代表地是广州市白云区石马村、清湖村、平沙村、夏茅村、大朗村、江村村。据说舞了火龙后可以趋吉避凶,风调雨顺。以前用稻杆扎成龙头、龙身的形状,插上燃着的香,由青壮小伙子赤膊上阵,挥舞舞动。现代以藤草、榕树叶等制成,一般龙头约50公斤。
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二、中秋节舞火龙简笔画
中秋节原分为三部份:八月十四日为“迎节”,八月十五日为“正节”,八月十六日则叫“余节”。也有些地方把中国的中秋节一般分为迎月(农历八月十四)、赏月(农历八月十五)、追月(农历八月十六),时间跨度是三天。
中秋节,在慈禧执政时期,可是大日子,共有三天。八月十四是“迎月”,八月十六是“送月”,这三天都是中秋节。当然,在当时,中秋节可还是分“等级”。一般的人家,哪经得起折腾,也就是按传统的八月十五这一天过中秋节;富贵之家,想热热闹闹几天,就按照慈禧所定的三天来过中秋,这是咸丰去世后,慈禧定下来的;至于慈禧自己,自然要比所有人都高等,于是慈禧给自己定的中秋节,总共有五天,就是从八月十三到八月十七。
澳门人“闹中秋”,要从中秋前夜至中秋翌日热热闹闹地闹上3天。在澳门的民俗中,中秋前夜叫做“迎月夜”,中秋当日叫做“赏月夜”,中秋节翌日叫做“追月夜”。
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是糖饼烙好的日子,放在缸中风干,可以连续食用一两个月。风干的糖饼味道凉甜,越嚼越香甜,透着满口的桂花香味儿。中秋烙糖饼的习俗已在北塘流传了几百年,清末民初最为盛行。糖饼寓意团团圆圆、甜甜美美。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活动。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据介绍这习俗源于一段居民为求消除瘟疫的传说而起,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从此,舞火龙的活动就保留至今。
三、中秋节舞火龙的寓意
中秋之夜,庭院如积水空明,街上花灯如昼,而人们对于此等美景尚不满足 ,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燃灯”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之风,自汉朝便起。至唐时,更是成了一种风俗。到了明清时期百姓便在中秋节之时也有了燃灯的习俗。
但是中秋灯与元宵燃的灯并不一样,燃的地方也不尽相同。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多为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区在中秋之夜燃放。
清代时期苏州的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
另外一种是素馨茉莉灯,这种灯香气四溢。
江西清江,中秋多镂瓜作灯,其形似月。儿童堆砌瓦砾作浮屠(佛塔)状,中置薪柴,点燃后,“四面玲珑,如火树”。
湖南宁乡儿童堆宝塔,中间焚烧,“以红透为吉兆”。这些燃烧塔灯或闹宝塔的民俗,都有着求取生活平安的意义。
四、中秋节舞火龙吗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五、中秋节舞火龙视频
中秋节到了,各地都有自己的习俗。但中秋节的习俗共同之处不外乎:祭月、赏月、观花灯、吃月饼。除此之外,各地还有:民间拜月、月光马儿、兔儿爷、中秋宴俗、舞火龙等等。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六、中秋节舞火龙的图片
中秋节,玩花灯、舞火龙领着一个个传统习俗,它们或带着深厚的吉祥寓意,或者只是单纯的娱乐……它们五彩纷呈,像是一支支画笔,在中秋节这张蕴含团圆的白纸上描绘了种种夺目的色彩。
中秋,一个团圆的节日,月圆人圆,到处彰显着甜蜜与喜悦。如此欢快的氛围,怎能少得了游戏来作伴呢?
作为我国三大灯节之一,玩花灯首当其冲成了中秋节的游戏之一。它出现的极早,在南宋的《武林旧事》中就有其“倩影”,那时的中秋节,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的情形。后来“一点红”已经变成“万点红”了,中秋节的花灯类型越来越多,什么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朴素的、华丽的……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
广西南宁一带的花灯是质朴无华的。那里的花灯原材料都分外简单,如纸竹、柚子皮、南瓜皮、橘子皮等都是离人们相当近的,给人巨大的亲切感。
那用纸竹做成的花灯大多是专供小孩玩耍的,而用柚子皮、南瓜皮、橘子皮做成的灯皆是以本身命名,即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这些灯的制作过程就如它们的原料名字一般朴素,一点也不“难缠”。做时,你只需把那柚子、南瓜、桔子里面的果肉给掏干净,然后收拾成自己喜欢的图案,在里面绑上绳子和蜡烛即可。当蜡烛点燃,一闪一闪的光映射出来,分外柔和,分外讨喜。
如同它们一样广西的户秋灯也是简单的,它不过是先用竹篾制六个圆圈,然后再将这圆圈扎到一块,外面用白纱纸一罩,里面放上蜡烛而已。这等一般是放在祭月桌旁边用来祭月的,不过也可以给小孩子玩。蜡烛点燃后,那一闪一闪的光芒透过白纱映射出来,倒是有一番朦胧美。
相对于广西中秋节花灯的质朴,广州和香港的中秋节花灯就略放光彩了。在这里,人们在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所谓树中秋,树即竖,就是将花灯高竖起来的意思。
站得高,看得远,既然是要竖起来的,那就不能丢了“面子”,花灯也是要顾及自己的“形象”的。即便原材料仍是纸竹,扎成的花灯也要十分的精致,孩子们甚是对制作花灯的家长有些“不放心”,自己也纷纷参与进来,将花灯扎成自己喜欢的模样,然后将其高高挂起,他们争先恐后,生怕自己比邻家的小孩给比下去,一个比一个挂的高,做的漂亮,既有趣又热闹。
如果说这广州和香港的中秋节花灯是略放光彩,那么现在很多地方的中秋节花灯可以称得上是大放光彩了。南方的很多城市如广西广东不少地方,现在的中秋节已经不是以前简单质朴的几个花灯可以“打发”了,他们有专门的中秋灯会,花灯变得漂亮多样,里面不再放蜡烛,而是方便明亮的点灯,甚至连小孩的玩具花灯也变得“高大上”许多,分分钟展现的都是现代都市的时尚,在这璀璨灯光的照耀下,连古老的中秋节也变得“摩登”起来。
七、中秋节舞火龙怎么画
1、我们先画出这个龙的“额头'和"眼睛",再添上两根”龙须“,最后加上龙的上下”嘴巴“和”牙齿“。由于绘制很简单就不详细的介绍如何绘制了,大家一看便能看懂如何操作。
2、我们来给这个龙的头部添加上”毛发“和”胡须“,这个直接在图上的位置一笔一笔的拉就行了很简单,然后我们再给它画上”舌头",舌头直接画一个长条分成两块就成了。如图:
3、就是给龙头画上最关键的“龙角”,上边一根角靠在额头处,下面的角离上面半厘米的样子就行。
4、就是给龙加上“身体”了,龙的身体需要霸气强悍的赶脚。我这里画的不是很好。你们自己想象一下如何弯曲更加霸气。注意在画身体的时候留下两个缺口来添加龙爪。如图:
5、给龙加上“鳞片”,加鳞片的话看上去很复杂其实很简单,掌握方法就可以了。鳞片直接用数字“3”的方法来画。很简单的一直在龙躯体上面写3就好了。
6、给龙加上“尾巴”和“肚皮”,尾巴直接在尾部画个草的样子,肚皮呢直接在躯体的下面部分的外围跟上一条线就好了,然后在这个线和躯体之间加上小的横线。如图:
7、也是最后一步,就是给龙加上两只恐怖的“龙爪’,龙爪在刚才留出的位置来添加,给龙画3个指头,下边一个大拇指,上边两个小指头,再添上指甲。然后在腿上画上鳞片和躯体的鳞片一样的画法写3就好。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