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中秋节 > 正文

中国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2023-06-28 13:47:19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中国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故事发生在八十年代某一年的中秋节,高桥某村有一洪姓村妇,先简称洪妇吧,在田间劳作至日落才回家,洗了个澡回便到堂屋,她的丈夫姓马,也简称马夫吧(不是驾车的马夫哦),和上初中的儿子小马外出办事还没有回来,她想等他们回来一起吃个团圆饭,可等了一会儿没见他们回来,便感觉有些烦闷,于是她打开了后门想透透气,她家屋后不远有一条笔直的小路,此路一边是荒地,一边是开阔的稻田,荒地里有一些不知时代也不知姓名的老坟,因此白天还有些人走,晚上就很少有人经过了,别人也许认为屋后不远有坟地挺恐怖,但她早就习惯了,嫁到马家十几年,也没见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所以也不害怕,她甚至忘了那里还有那些老坟。 

 后门打开了,一阵清凉的晚风吹来,使她甚感惬意,今天是中秋节,天上月亮很圆,月光也很明亮,她边吹着风,边下意识地顺着小路看向远方,意外的是,她竟然看到有一个全身素服的人站在小路中间,此人双手合什,仰头向天,晚风吹动着他的衣角,使他衣袂飘飘宛若神仙。洪妇很奇怪,这么晚了,这个人是谁呢?也许大家都已经想到了,这个一定不是人而是鬼,但也许是场面太唯美了吧,洪妇当时却一点也没有朝这个方面想。 

 这时大门前响起了小马的呱噪声,洪妇转身看到马夫和儿子已经进门,她一边埋怨着他们回来得太迟,一面就忙着端菜盛饭,等一家人围坐下来开吃以后,她才想起刚才看到的人,于是把情况向马夫和小马说了一遍,小马站起来就跑到后门口去看,但他什么也没有看到,马夫却说,你一定眼花了,要不就是看到鬼了。洪妇很不服气,明明有个人,自己是不可能看花眼的,难道真是鬼?想着想着,洪妇倒有些怀疑起来。 

 这个事情本来就这样过去了,可没过几天,洪妇却病倒了,不仅浑身没一点力气,而且还间歇性头痛,马夫带她看了好几家医院,都查不出原因,只能在家卧床和吃止痛片,她这一病就将近一年。转眼又要到中秋节了,马夫忽然就想到妻子去年中秋夜看到白衣人的事,难道真是撞邪了,马夫脑中想起了一个人。  

    马夫想到的这个人是他当兵时的一个非常要好的战友,此人老家就在邻县,当兵的时候就喜欢研究星象,曾经私下里还跟马夫讲过他能通灵,但是那时候部队管的严格,所以马夫也没有真正见过这个战友所谓的通灵,但是马夫相信他和别人不一样。后来他们都退伍了,这个战友就做起了专业的术士,前两年马夫就听人说他这个战友现在业界已经很有名,找他看风水和通灵做法的都是非富即贵的人,马夫想去找他来看看。

  虽然离得不远,但是马夫还是费了就牛二虎之力才找到他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术士战友,术士二话没说就和他来到高桥。当时有很多人都看到过这个术士,据人们描述,此术士身高约1.75米,双颊凹陷,面目清瘦,双手如爪,极其细长,双眼如炬,更不似常人,走路的时候左顾右盼,犹如在扫描周围的一切,用老年人的说法,他不仅有一双鬼眼,身形也颇似鬼魅。

  术士来到马家就径直走进房间去看洪妇,只一眼就转身出来了,他对马夫说嫂子的确是撞鬼了,然后在马夫家周围转了一圈,最后就顺着屋后的小路来到那片荒地,他在一个小土包前站定,这个小土包应该是一个老坟,因为年久失修,所以已不太看得出来是一个坟了,他一言不发,凝视良久,然后从坟上抓了一把土转身回来。

  术士要求马夫准备了一些月饼水果之类的祭品放在一个托盘上,然后将那把土撒在上面,等到中秋之夜,他带着马夫一家(包括被架来的洪妇)来到那座坟前焚纸祭拜,完毕后回来和马夫一家在门前喝茶赏月,然后告诉他们,洪妇看到的是一个多年前客死高桥的读书人,因为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魂归故里,所以那个读书人的怨气不散,他每年的中秋节都会出来对月祈祷,祈求月神将他的灵魂带回故里,只是那晚不巧被洪妇看到了。 

 不仅如此,术士还告诉马夫一家,以后每年都要在清明节前去修缮那座孤坟,七月半之前要去焚化纸钱,中秋节要去供奉祭品,如此会有极大好处,切莫忘记。  说来让人不信,第二天洪妇就能起床行走,全如常人,所以以后每年马家都会如术士所言对那座孤坟进行修缮和祭拜,他们的儿子小马的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后来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也是平步青云,如今已算得上是一高干了,马夫夫妇也被接到城里去住,但是他们在每年的上述三节都会回来住一阵,包括小马的妻儿也会在每年的中秋和小马一起回来,全家对那座孤坟进行祭拜..

二、中秋节的传说和故事有哪些

中秋的传说主要有嫦娥奔月,讲的是后羿历经千辛万苦到昆仑西王母求得长生不死的仙药结果被妻子嫦娥偷偷吃下以后成仙飞升到广寒宫,广寒宫里有只捣药的玉兔,广寒宫外有颗桂树,桂树下吴刚怎么砍也砍不断。

三、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可追溯至周朝时期。传统上,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的,这一天通常被称为“月圆节”或“八月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三大节日之一,另外两个是春节和端午节。

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和神话与中秋节有关。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传说:

1.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照耀大地,导致洪水,人民生灵涂炭。一位名叫后羿的神射手用他神奇的箭术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大地。后羿因为这个功绩得到了不朽的荣誉和一种神奇的药丸,使他永葆青春不老。但是,他的妻子嫦娥偷偷地吃下了这枚药丸,变得轻盈无比,最终飞往了月亮上。

2. 砍桂取月

另一种传说中,中秋节是纪念一名名叫吴刚的人和他的好友兔子。据说,吴刚曾经是一名精通砍伐桂树的木匠,当他发现月亮象征着嫦娥后,他开始砍伐那些高高的桂树,以帮助嫦娥回到地球。他的好友兔子来帮他,为了表彰他们的努力,天神将兔子送到了月亮上,并将吴刚的形象转化成了一棵桂树,供人们欣赏。

3. 月宫嫁女

相传,在一个古老的时期,天上有一位美丽的仙女叫做嫦娥,她住在一个叫“月宫”的地方。她被月神嫁给了一个传说中的英勇战士后,每年的中秋节都是他们的“月老生日”。当人们庆祝中秋节时,他们也纪念着这个传说。

以上是一些与中秋节有关的传统传说,这些传说在中国文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传达出生机勃勃、幸福和团聚的信息,也强调了文化、历史和传统的进化。

四、中秋节的传说典故有什么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等诗句,都是千古绝

中秋节的古诗,由来,故事 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2.中秋节由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文字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

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中秋传说之三——朱元。

3.中秋节的来历,内容,古诗词

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

在农耕社会,农作物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祭祀土地。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因此逐渐演变成中秋节。

中秋节的内容:祭月、赏月、拜月,最主要的习俗是赏月和吃月饼。过中秋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

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中秋节的古诗词:《月夜》,作者是唐代的杜甫,以下是具体内容: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4.中秋节的由来及诗句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五、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传说

中秋节神话传说一、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中秋节神话传说二、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神话传说三、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六、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传说

中秋节三个传说有嫦娥奔月,吳刚砍桂树,中秋节吃月饼       一、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

传说当时的天空出现了10个太阳,百姓被折磨的苦不堪言,被称为“神射手”的后羿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天空中的9个太阳,西王母奖励后羿射日有功,赐予了后羿一颗长生不老的仙丹,后羿回到家中将西王母赠药的事情经过告诉了他的妻子嫦娥,并将这颗仙丹交有嫦娥保管,不料却被后羿的一个徒弟蓬蒙听到,蓬蒙趁着后羿和其他的朋友出门打猎之时,悄悄来到后羿的家中,找到嫦娥并威胁她交出长生不老的仙丹,如果嫦娥不答应,他就立刻杀死她,嫦娥在情急之下吞下了仙丹,化成仙女向天空中飞去,此时正是农历的八月十五,得知嫦娥成仙的消息,后羿伤心欲绝,决定在这一天在桌上摆上嫦娥平时最喜欢点心和食物怀念他的妻子嫦娥。

二、吴刚折桂

吴刚伐桂也是被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这个传说和中秋节赏桂的习俗有关。

传说嫦娥生活的广寒宫前有一颗长的茂密的桂花树,传说桂花树长得又高又粗,而在桂花树下砍树的人叫做吴刚,曾经得道修仙的吴刚来到天界,因为触犯了天界的天规天条,于是将吴刚贬谪到嫦娥居住的广寒宫前,要求吴刚将广寒宫前的桂花树砍断,他的惩罚就会消失,并且可以离开这里,心高气傲的吴刚以为惩罚如此简单,拿起斧子就向桂花树砍去,可谁知,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不管吴刚怎么砍,桂花树都会恢复到原来的模样,所以吴刚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向这棵树砍去……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也有提到吴刚折桂的故事。

三、中秋节吃月饼

相传在中秋节那天吃月饼起源于元代。当时元代的百姓不满元朝的残虐暴政,纷纷起义,其中以朱元璋为首的反抗力量迅速崛起。当时起义军为了躲避朝廷官兵的搜查,他们将“八月十五月圆之夜起义”的纸条包在圆形的饼中,用来传达消息,到了八月十五月圆之夜,收到消息的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在各路义军的奋勇抗争下,最终起义军大获全胜,于是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朱元璋下令,举国同庆,每家每户都要吃月饼,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七、中秋节的传说有哪些简单一点

1、来历八月十五,时届三秋之中,故谓中秋。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为玩月最佳时令,人们多爱此时玩月,自唐以下渐演为节令,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2、传说传说远古时,天上有十个太阳,给人间带来旱灾。后羿射下9个太阳,挽救了苍生,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后羿舍不得吃,交于妻子嫦娥保管。后羿的一个门徒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当日正值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长居于此。后羿心痛不止,于每年八月十五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

3、故事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扩展资料中秋佳节,最主要的习俗是赏月和吃月饼。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