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中秋节 > 正文

中秋节在哪一天过?

2023-06-27 17:24:41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中秋节在哪一天过?

1、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2、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3、清明节 :农历三月初三

4、重阳节:农历 九月初九

5、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6、春节 : 农历正月初一

中国法定节日

新年 (1月1日,放假一天);

春节(农历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三天);

清明节(农历清明当日在内,放假三天);

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植树节(3月12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放假三天);

中国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端午节(农历端午当日在内,放假三天);

国际护士节(5月12日);

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半天);

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念日(7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中国医师节(8月19日);

教师节(9月10日);

中秋节(农历中秋当日在内,放假三天);

国庆节(10月1日,放假7天);

记者节(11月8日)。

二、中秋节一般在哪一天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传说高祖接过西域而来的月饼,进一步也说明月饼的普及程度在唐朝时已经是十分的广泛,到了宋朝是一度将中秋文化发展成了巅峰,各种中秋的习俗在民间流传开来并一直流传至今,中秋一直到了今天仍是全球华人最为重要的团圆佳节之一。

端午节从2000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就开始的。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三、中秋节通常在哪一天举行

一、活动主题: 继承传统 喜迎中秋

二、活动目的: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过好中国节。

三、活动时间:2019年9月9日至9月19日

四、活动内容:

(一)以关爱学生为主题,积极开展慰问关爱活动。9月13日当天,为留校学生送去节日的祝福和月饼,与他们共度中秋,在倡导互助、和谐中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二)主题班会:我们的节日—中秋节。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我校在教师节、中秋节,双节来临之际,将以中秋节为主题举行传统中国节主题班会活动,让每个人体会中秋文化的魅力,并继续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懂得尊师,学会感恩,感恩师恩、感恩前辈们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主题班会时间为9月12日下午。

(三)手抄报主题:传统中国节—中秋。

为落实团中央部署的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纪念,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结合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结合新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结合自身经历感受和人生规划,讲述自己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同学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特组织全校班级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活动。手抄报上交时间为9月11日下午18:30至18:50团委宣传部,团委办公室在1栋1楼1108室

(四)“继承传统 品味中秋” 我们的节日-中秋经典诗词书写比赛。9月10日晚多媒体教室进行,每班两名同学参加,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四、中秋节在哪一天几月几日

一般在9月到10月之间。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五、中秋节在哪个时候

中秋拜月。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中对于月亮有着很高的向往,古人认为月亮上居住着仙子嫦娥,捣药的玉兔,砍伐桂树的吴刚,充满了美好的想象,于是在每年的八月十五这个月亮最远,皎洁的月夜人们就会相聚一堂,吃月饼,赏月拜月,这也成为了中国人寄托自己思念的时刻。

六、中秋节哪一天?

中秋节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在2022年里面,这一天是9月10号,是星期六。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将迎来法定的假日,在这期间,很多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到家中与家人团圆,全家人共同度过温馨的时光。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起源于先秦,在古代也被称作是祭月节,这个节日最早的目的,是为了表示对于天神的崇敬之意,人们自古就非常敬畏天象,敬畏自然。在中秋节的时候,到处都会举办祭祀的活动。到了汉代的时候,中秋节得以普及,而这个节日也被记载于汉代的文献之中。

 

  中秋节的习俗

 

  祭月

  在中秋节的时候,有着祭月的习俗,这是一项从古延续至今的传统活动,至今很多地区仍然保留着这样的传统。中秋节是一个与月亮相关的节日,所以每到这一天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示对于月神的敬畏,准备一些祭品在自家庭院中,以祭拜月神。

 

  吃月饼

  吃月饼是现在全国各地都保留着的中秋传统习俗,中秋节的这一天,大家都会提前购买好月饼,等到晚上赏月的时候,和亲友们一起分享。南美的习俗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月饼的口味也有所不同。月饼的形状酷似在天上的圆月,在中秋节这一天吃月饼,也代表着人们对于美好的期盼。

 

  赏花灯

  在中秋节的时候,很多地区都会举行花灯盛典,大人小孩都会参与到其中,一同观赏花灯。花灯的形式多种多样,到了今天,这已经是全国很多地区的人们,中秋节都会参与的一项活动了。

 

  饮桂花酒

  8月正值桂花飘香,很多地区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和亲友们一起赏桂花,饮桂花酒。桂花代表着富贵,同时也象征着幸福美满,在中秋节饮桂花酒,正是代表着人们对于今后红火日子的期盼,希望家族风调雨顺,子孙后代发展兴旺。

 

  猜灯谜

  在中秋节到来之际,全国很多地方都流行着猜灯谜的习俗。有些地区会专门组织灯谜活动,这是很多小孩子特别期盼的环节,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都参与到节假日的庆典之中,共同庆祝中秋传统佳节。

 

  祭拜祖先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很多地区的人在中秋佳节这一天,都会在家中准备好贡品祭拜祖先,缅怀先辈,这是我国劳动人民优良传统美德的体现。

七、中秋节在哪天?

中秋节是每年农历(阴历)的八月十五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阴历)的五月初五

清明节是每年阳历的4月5日

重阳节是每年农历(阴历)的九月初九

元宵节是每年农历(阴历)的正月十五

拓展

一、中秋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二、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日、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此时龙星既“得中”又“得正”,处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龙德显扬。端午节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三、清明节

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的节俗丰富,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除了中国,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过清明节,比如越南、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四、重阳节

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来源:头条百科

中秋:https://www.baike.com/wiki/%E4%B8%AD%E7%A7%8B/21551355?prd=home_search&search_id=4or0ibky99y000&view_id=3bht74wswhk000

端午:https://www.baike.com/wiki/%E7%AB%AF%E5%8D%88/19473164?prd=home_search&search_id=r8jokc85h2o00

清明:https://www.baike.com/wiki/%E6%B8%85%E6%98%8E/9946601?prd=home_search&search_id=1mn4kkw9s0v400&view_id=1jfryfa5zkm800

重阳:https://www.baike.com/wiki/%E9%87%8D%E9%98%B3/10373253?prd=home_search&search_id=4pba9ztiuec000&view_id=4adsz5s45ac000

元宵:https://www.baike.com/wiki/%E5%85%83%E5%AE%B5%E8%8A%82?search_id=5jitpydw1g0000&prd=search_sug&view_id=43x2s80wcwy000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