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主题手抄报素材
中秋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中华儿女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那么中秋节的手抄报应该怎么做呢?下面为大家分享了中秋节主题手抄报的素材,一起来看看吧!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1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2
中秋节主题手抄报3
各民族中秋习俗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
在中秋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的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立起一根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送月神回天”4个阶段。
苗族“跳月”
苗族的古老传说,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有个年轻美丽的水清姑娘,她拒绝了来自九十九州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爱上了月亮。最后,她还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终于和月亮幸福地结合一起。
苗族父老为对他们幸福爱情的怀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着月亮的"光辉,跳起苗家歌舞,并把这一风俗称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白头之好。
云南傣族的 “拜月”
在傣族的传说中,月亮是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在黑夜中为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傣族的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晚餐时,他们会在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升起,就点燃冷香,全家开始“拜月”。然后,向着天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德昂族“串月”
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故事一: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故事二: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故事三: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故事四: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