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各国有哪些习俗?
一、中秋节各国有哪些习俗?
韩国人称中秋节为“秋夕节”, 秋夕节可以说是韩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中国人过中秋,主要是家人团聚,不能团聚的也讲究千里共婵娟。而韩国人的“中秋节”,除了全家团聚之外,也是追忆祖先恩德的日子,更为重要的是要祭祖和扫墓,秋夕节在韩国的受重视程度不亚于春节。
每年的秋夕假期,韩国都会上演“民族大迁徙”的壮观场面,这个场面犹如中国春运一般,路上来来往往都是赶着回家的人。
韩国在秋夕节也有自己独特的美食——松饼。松饼形如半月,是用米粉制成,内馅是豆沙、枣泥等,在蒸的时候会垫上松毛而得名。
好吃又好玩的韩式松糕作法也很简单,通常将面团揉成代表秋季丰收的柿子、南瓜等模样,还有各样果实、半月型或叶子等,非常适合家人一起聊天一起制作美食,联络彼此感情。在韩国甚至有俗语说,“做得好松糕,嫁得好人家”。
日本月见节:吃团子 赏月会
日本人称中秋节为“月见节”。节日这天,会有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一起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
日本人过中秋不吃月饼,而是江米做的“团子”,它形状各异,馅儿主要以豆沙为主。现在日本只有少部分地方保留着过“月见节”的习俗。
越南中秋节:听阿贵 打花灯
越南人过中秋节以孩子和鲤鱼为贵。阿贵相当于越南版的嫦娥,相传阿贵得到仙树后,未遵仙训,用污水浇树,结果仙树腾空飞上月宫。
于是,孩子们都在中秋晚上听“阿贵”的传说,还会提鲤鱼灯出游玩耍,预示长大“跳龙门”之意。
在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会获得奖励。越南有些地方还会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孩子们则会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嬉闹。
新加坡:游园活动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都会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
新加坡是一个旅游城市,中秋佳节也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绝好机会。
每年中秋临近时,当地著名的乌节路、新加坡河畔、牛车水及裕华园等地装饰一新。入夜时分,华灯初上,整个大街小巷一片红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动。
马来西亚:提灯游行
马来西亚的华人在中秋节时必定要做的三件事情是赏月、吃月饼、提灯笼游行。和北京一样,中秋节前马来西亚各地的老字号商家都会纷纷推出各色月饼。首都吉隆坡市内各大商场都设有月饼专柜,报纸、电视台的月饼广告也铺天盖地。
吉隆坡一些地方会举行提灯笼游行庆中秋活动,除舞龙舞狮外,一辆辆载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车漫游其间,服饰鲜艳的艺人和青年载歌载舞,非常热闹。
泰国国祈月节:摆仙桃 拜八仙
泰国人把中秋节唤做“祈月节”。每当泰国的八月十五之夜,各家各户都会用甘蔗扎成拱门,男女老少都要集中参拜月亮。中秋桌上供奉着中国民间传说的“八洞神仙”。向祈祷者传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桌上还摆满了“寿桃”、“月饼”之类的美食。
据泰国传说,中秋祈月,八仙会带着寿桃到月宫给观音祝寿,菩萨神仙们就会“降福生灵”。
柬埔寨:拜月节
柬埔寨人在佛历十二月举行传统的“送水节”,又称“拜月节”。早上起首先要准备供月礼品,需要采鲜花,挖木薯熬汤,舂扁米(糯米炒熟後舂扁的食品),以及煮甘蔗水,到了晚上,大家把供品放进托盘,将托盘放在房前一张大席子上,静静等待明月升起,之后人们对月祈祷,期盼月亮能给他们带来福气与好运,仪式结束后,老人把扁米塞进孩子嘴里,直到孩子无法再咀嚼为止,这是为了表示“圆圆满满”、“和和美美”。
斯里兰卡月圆节:听讲经 拜月亮
斯里兰卡的“月圆节”,是按佛历习俗流传的,每月当月圆时,就要过一次节,当然以中秋的“月圆节”最隆重。
“月圆节”这天,斯里兰卡全国放假。善男信女们早早安排好美味佳肴后,都争先恐后地到寺庙或神堂去听讲经,拜月亮。听拜之后,人们围坐在场院里,就着美食,端坐赏月。直至明月西沉,歌舞娱乐,尽兴而散。
月亮代表着亘古不变的宁静纯洁,以至于全世界的人们都情愿祭拜它,赞美它,信仰它。虽然各国中秋节的习俗各有特色,但都寄托了对亲人朋友的美好祝愿,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中国有哪些习俗?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因此拥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以下是一些具有特色的中国习俗:
1. 春节: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春节期间会回家团聚,一起吃团圆饭、贴春联、放鞭炮、守岁等,以祈求来年平安、幸福。
2.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在中秋节,人们会吃月饼、赏月、赛龙舟、敬祖先等,寓意团圆、和谐、感恩。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祭祖扫墓,拜访亲友,打扫家园,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与缅怀。
4. 红色婚礼:中国传统婚礼通常会用红色作为主题色,寓意喜庆、团圆、幸福。新人在婚礼上戴红色的喜帽,喜庆的婚车上还会拉上一串红色的鞭炮。
5. 尊敬长辈:中国文化中有"孝"这一重要观念,强调尊重长辈、敬爱父母。因此,在中国,子女会经常探望、照顾年迈的父母,尊重年长的人。
6. 抢红包:在中国,人们在春节期间喜欢发送红包,红包里通常包含有一定的现金奖励。通过发送和抢红包,人们互相送祝福,增强社交联系。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许多传统习俗,如燃放爆竹、占卜、拜神、喝茶等等。这些习俗都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中国带来了独特的魅力。
三、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全国有哪些不同?
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
1、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2、燃灯: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3、猜谜: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4、吃月饼: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5、烧塔: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四、我国有哪些消费习俗?
消费习俗是指消费者受共同的审美心理支配,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消费者共同参加的人类群体消费行为。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消费活动中相沿而成的一种消费风俗习惯。
在习俗消费活动中,人们具有特殊的消费模式。
它主要包括人们的饮食、婚丧、节日、服饰、娱乐消遣等物质与精神产品的消费。
消费习俗具有群众性。
一种消费习惯如果适合大多数人的心理和条件,那就会迅速在广大的范围里普及,成为大多数人的消费习惯。
消费习俗一经形成便具有历史继承性及相对稳定性,就不易消失。
消费习惯所引起的消费需求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这里所指的是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统一,如人们对某一消费品引起注意,产生兴趣,于是购买,通过消费,感到满意,逐步形成习惯性的兴趣、购买和消费。
反复的消费行为加强了对某种消费品的好感,而经常的好感、购买,必然促使某种消费行为成为习俗。
所以,消费习俗就是基于习惯心理的经常性消费行为。
消费风气不是消费习俗。
消费风气是以商品为中心,该商品生命周期完结为结束。
而消费习俗是以社会活动为中心,习俗一旦出现,就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断重复出现。
如“过年”是一个全民辞旧迎新活动,端午节是一个全民性的祭奠屈原的活动。
消费习俗的这种特定内涵对于消费品市场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的消费习俗造就不同的消费者。
它要求工商企业营销人员去研究不同习俗的各自含义和对应的不同消费需求。
五、中秋节习俗大揭秘!你知道中秋节有哪些习俗吗?
1. 赏月
中秋节当晚,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起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人们在月到最圆的时候,席地而坐,端起美酒,吃着中秋月饼,欣赏皎洁的明月,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吃月饼
中秋节必不可少的就是吃月饼了!月饼是中秋节的象征之一,中秋节前后,人们互赠月饼,寄托着团圆的美好愿望。
3. 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是中秋节的神话故事。传说嫦娥吃下仙丹后飞到月宫,与玉兔居住在一起。因此,中秋节也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
4. 玩柚子
中秋节还有一个习俗是玩柚子。柚子在中秋节有象征着团圆的意义,人们互相赠送柚子,并常用柚子来招待客人,以此象征着团圆美满。
5. 中秋赛诗
中秋节期间,人们还喜欢举行中秋赛诗活动。家人朋友聚在一起,吟诗作对,增进情感,增添节日的氛围。
中秋节这些习俗丰富多彩、寓意美好,每一个习俗都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您对中秋节的习俗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六、中国有哪些民间习俗?
中国传统的风俗从社会层面来讲,比如说像春节、中秋;从地域来讲,如周会和庙会;从民族角度来讲,像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如果说从个人层面来讲,比如说像女性的乞巧节,男性的祭祖。
七、中秋节习俗大揭秘!你知道中秋节的习俗都有哪些吗?
团圆饭
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团圆饭。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美味佳肴,共度美好时光。
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相约一起赏月,寄托思念之情。
吃月饼
中秋节当然少不了美味的月饼,吃月饼是中秋节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赛月亮
一些地方还有赛月亮的习俗,人们聚集在一起,比赛看谁赏月亮的最高。
故事传说
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中秋节相关的传说故事,也是人们喜欢做的事。
猜灯谜
一些地方还有猜灯谜的习俗,人们在灯谜会上猜谜语,增进情谊。
感谢
感谢您阅读这篇文章,希望您对中秋节的习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八、中秋节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多种不同的习俗,如走月、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玩花灯、烧塔等。
其中,赏月和吃月饼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九、中秋节有哪些习俗?
中秋节,我国的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按照我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仲秋”,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等。又因为这一天月亮又满又圆,是团圆的象征,又称为团圆节。民间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猜灯谜等多种习俗。中秋节起源于中国,也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
十、东北中秋节习俗都有哪些?
祭月、赏月、迎寒、吃月饼。
每逢中秋之夜,家中设置香案,将月亮佛像放正中,点燃红烛,摆上月饼、甜瓜、苹果,红提等应季水果,开始祭月活动。
祭月后,一家人来到庭院中赏月,方案之上摆放各类食品佳肴,把酒当歌,阖家团圆,相互祝福。在庭院中摆放一铜盆,盆中盛满清水,月亮倒影映在盆中,月亮便接到了家中,甚是好看。
迎寒 中秋日,也就是整个秋季的中间,故称中秋。中秋意味着秋季已经过半,寒冷的东季即将到来,所以中秋节也有迎寒的活动,尤其是东北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在上秋,为猫冬而做准备工作。
月饼是中秋节必备的传统美食。月饼最开始是用于祭奉月神的贡品。“月饼”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仅仅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类,之后才慢慢的演变成今天月饼的样子,团团圆圆,喻意亲人阖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