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中秋节 > 正文

耒阳家乡的风俗?

2025-01-31 09:34:22  来源:网络   热度:

一、耒阳家乡的风俗?

我家乡过年除夕一定会吃鸡、肉、鱼三样。鸡代表吉祥如意,鱼表示年年有余,肉代表红红火火。鸡要整只的清炖,要选公鸡,炖好后把鸡头立起来放,肉则切成大块红烧,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要留到初一再吃,这是象征着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吃些点心后,就要准备好头天做的米酒,也叫甜酒。

立冬过后家家户户做腊肉、腊鱼。喜欢用萝卜干,盐菜打底,腊肉腊鱼混蒸。有时候用冬笋与腊肉一起炒,吃起来咸香之余还会有一种清鲜的感觉。

初三到十五,开始舞龙。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家家户户便开始接龙灯。象征祥瑞驱邪除瘟,祛灾祈富。

二、中秋节江西的风俗作文?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当每个节日的到来,各个民族都以不同的方式庆祝,在潮阳的节日里我比较喜欢中秋,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节日。

在早上于中秋这段时间,我们就会开始筹备拜神的物品、晚上吃的食物,这一天里要拜两次神,有的人甚至到很多地方拜神。

午夜到晚上是最为热闹的时段了,在中秋也像过年一样早早就要洗澡穿新衣服。午夜时就要开始第一次拜神,这一次是拜晚上吃的食物,可以形容为“八菜一汤”一点也不比新年的时候差。

晚上最热闹的时候到了,家家户户把一个大圆桌摆到天台,大圆桌意喻着一家团团圆圆,并且在这一天不管在多远的亲人都要回来共度佳节,边吃团圆饭边赏月是何等的享受啊!吃过饭后,就要开始拜嫦娥了,再拜嫦娥里必须要有五果、月饼其他的则是小孩喜欢吃的,糖果、水果之类的。

大人在家拜,小孩在外玩,一般是潮州人的惯例,在公园或天台看,人人都在赏月吃月饼,有些小孩就会拿着灯笼到处游逛,有时候家乡里还会举办一些活动,拿猪、羊、牛祭拜,有时候还会有潮剧可以看,一些老人和小孩特别喜欢潮剧,并且边看便跟着唱,处处洋溢着快乐喜庆的气氛。

中秋佳节每每都会让我很开心,不仅仅家人庆祝,还能与亲戚朋友一起过节。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佳节。

三、耿马中秋节的风俗特点,作文?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是李商隐的诗-嫦娥。“嫦娥偷灵药”、“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都是中秋节传说的民俗故事,其实中秋节真正的起源无法确定,但有可能是因为以前在酷热的夏天后,天朗气清,在万里无云的天空中,正巧碰到了皎洁的月光。因此每到秋天,太子总要到国都西郊的月坛去祭月。这个礼仪,后来就隐身为“中秋节”。

中秋节当天,全家上下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我们一致决定在下午到卖场去抢购烤肉的食材,到了晚上,就能好好的享受烤肉的乐趣了!当太阳落下时,在我们的社区里,已经有许多户人家开始烤肉,这时全家赶忙把烤肉架、木炭、盘子……等物品那到家门口准备开始烤肉。原本外公、外婆会来,但是因为他们的心情不是很好,因此没来参与,不过我们并不灰心,仍然非常期待。

在烤肉时,我们都会不约而同的仰望黑漆漆的天空,看那纯洁的月亮,又大又亮,好不漂亮啊!有时候,还会从隔壁传出一阵一阵的鞭炮声,为烤肉带来不少热闹的气氛。从烤肉架上,传来“兹兹”的声音,令人十指大动,想赶快大块躲颐。当烤肉即将接近尾声时,我和妹妹一边拿着数位相机拍下这美好的回忆,一边吃着可口的橘子。时光小河向前流,一去不回头,现在已经九点半了,我们才心不甘,情不愿的被妈妈赶上床,在那天晚上,我睡的特别香,特别甜,边作梦还边笑呢!

四、德阳中秋节有哪些风俗的作文?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用来祭奉月神的祭礼...

五、关于中秋节风俗的作文500字?

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今年的中秋节也不例外。我在祖母家里过的。就习俗而言,中国古代有“秋夜月”的习俗。晚上的月亮意味着崇拜月亮神。在周朝,每年中秋节都会举行迎寒祭月活动。摆一个大香桌,摆上月饼、西瓜、苹果、大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必不可少的。西瓜也应该切成莲花状。在月亮下面,把雕像朝着月亮的方向放置。红蜡烛燃烧得很高,全家要轮流供奉月亮,然后主妇切团圆月饼。预先计算出家里有多少人,家里和其他地方的人应该算在一起,不能切得太多或太少,应该是同样大小的。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节。这是在秋季中期的节日,所以叫中秋节。在中国农历中,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分为三个部分:孟、仲、季。因此,中秋也叫仲秋。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比其他月份的满月更圆更亮,所以又称为“八月节”。今夜,人们仰望天空中的明月,犹如一块玉盘,自然也期待着家人团聚。离家很远的流浪汉也借此机会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

我坐在小板凳上,仔细端详着明月,仿佛看见嫦娥带着玉兔在月寒宫里散步玩耍。月亮在黑暗的天空中非常明亮,小星星在闪烁,天空变得非常活泼。这就是中秋节,不管它的起源或习俗,它都是如此特别。我喜欢中秋节!

六、写杭州中秋节风俗的作文开头?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七、中秋节风俗作文(90字)急?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八、中秋节的风俗?

1、 赏月

关于赏月,相信很多朋友都是从听到“嫦娥奔月”的故事而知其由来的。而实际上,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还未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2、 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至今,在中秋当晚还会有很多人出门望月,在江浙等地区,有的家庭会在晚餐过后把桌椅移至屋外,摆上月饼,瓜果和茶水赏月畅谈,其乐融融,而对于孩子们来说,则最爱桌上各种馅的月饼了。

3、 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中秋节源自古代对月神的祭祀,它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祭月,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4、 玩花灯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5、 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著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6、 放天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中秋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中秋燃灯的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7、 观潮

“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也是出自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描述的就是八月十五中秋当天人们观潮之景。这么看来,苏轼的灵感总是在中秋时节爆棚。在古代,观潮也是浙江地区人们在中秋时最为趋之若鹜的事,因为潮水在八月中旬上涨之态堪称气势磅礴,潮水涌来似有气吞山河之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往观看。

8、 猜灯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聚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是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成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九、湖南耒阳的春节习俗作文?

言当正传,湖南人过年,除夕一定会吃鸡、肉、鱼、猪肘子等,而且得是大鱼大肉。

鸡要整只的清炖,要选择公鸡,炖好后把鸡头立起来放;鱼蒸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而且三十晚上的鱼千万不要吃完,要留到初一再吃,这是象征着年年有余、五谷丰登,辣椒当然代表的就是红红火火了。

猪肘子嘛,称“团年肘子”。 有的家里的餐桌会出现鸡爪子,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蔬菜类必会有青菜,寓意全家人新的—年里和和气气,事业欣欣向荣。

一般吃年饭的时候是越久越好,具体的意义我不记得了。

这一天禁忌很多呢。

奶奶那时总是叮嘱我们,不要乱说话,比如说:“死”呀,“烂”呀,“坏了”之类的不吉利的话,万一说漏了嘴,大人马上就解说:“孩童之言,百无禁忌”。

如不小心摔破了东西,就说“打发打发”;若酒杯倒了,就说“酒泼红地”。避免因此而带来不吉利的事情。在初一也有这些禁忌的。

吃过饭后大家就会开始再一次的打扫下卫生和为晚上的守岁做准备或是出去到处逛逛。

吃过晚餐后,农村家家火炉中燃着一个树蔸男女老幼围炉共话,至于城市里自然就是围着电烤炉了,为什么一定要围个这样的东西呢,因为——湖南过年时很冷啊!

全家老少下棋、打牌、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长辈给小孩压岁钱,全家品吃欢坐等候新年的到来。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大街小巷鞭炮齐鸣,烟花四起,震耳欲聋,洋溢着浓浓的辞旧迎新的气氛。

小孩则成群结队打着灯笼依次去邻里人家,进门说:“请辞岁”。

各家都高兴的出门迎接,捧出点心糖果之类的零食,把孩子们的口袋塞得满满的,有的小孩回家卸完口袋后,又迅速地加入辞岁队伍,一个晚上可得一两瓷坛的美食,有俗语说:“小孩盼过年”。”

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十、湖南耒阳红薯粉的作文?

耒阳红薯粉皮,可谓名扬三湘。很多外地人到耒阳游玩,最爱带的特产,除了茶籽油就是红薯粉皮。

    

  在耒阳乡村,村村会做红薯粉皮。立冬前后,正是红薯收获季节,人们把红薯一担担挑到清澈的溪水边,一个个洗净,再把烂红薯丢掉,把有疤痕的剔除,选出好薯,放到石磨里磨成薯浆,过滤,淘出薯渣,便成了洁白的淀粉,藏在大缸里。想吃或者赶价的时候,村民就架起炉灶,拿出锡做的蒸盘,在盘底搽上一层茶籽油,再把红薯淀粉用清水稀释,放在蒸笼里蒸。蒸时要掌握好火候,否则就会造成枯皮或者薄厚不一,影响外观和质量。蒸熟后,把锡盘一个个从锅里取出,再凭手法的张力均匀把粉皮扯开,一张张挂在竹竿上晾晒,直到风干了才取下,按照重量打成捆,一斤装两斤装不等,这就是成品的“合粘”了。

    

  在耒阳,红薯粉皮做的最好的当属小水镇1塘村人做的。1塘山峦翠绿,塘水清澈,全村百余户人家,世代以栽红薯、做“合粘”为业。1塘的“合粘”色泽光亮,白中泛青,晶莹如玉,无论烧炒、火锅、油炸、汤煮,都不糊锅,滑而有口感,软而带香甜,嫩而有嚼头,是红薯粉皮中的极品。

    

  红薯粉皮价廉物美,口味鲜美,常吃有延年益寿、祛病抗癌、健体养颜之功效。该产品年产量2000吨左右,畅销长沙、天津、南京、海南、北京等地。

  红薯粉皮加工工艺流程:调糊——上旋蒸糊——冷却——漂白——干燥——成品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