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中秋节 > 正文

中秋节男女礼仪?

2024-10-13 19:41:59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中秋节男女礼仪?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民间又称为“拜月节”,其源于天象崇拜,由上古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起初在秋分当天,后来调整到农历八月十五这天。

作为家人团聚,赏明月、吃月饼的传统节日,夜间“拜月”在很多农村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家家户户会摆些贡品,人们朝着明月虔诚地祭拜,以祈求家庭幸福、风调雨顺。

然而,在过去那个年代,即便像中秋节这样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天晚上也很少看到男性参与拜月活动。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讲究。

所谓的“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男性不能祭拜月亮,女性不能祭祀灶神。

过去,“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等观念,根深蒂固地烙印在人们的思想里,尤其未出嫁的女子一般很少“抛头露面”,更别说与其他男子有近距离接触。因此,在这种观念影响下,社会上衍生出了很多礼数规矩,比如这里说的“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讲究。

一、男不拜月

“八卦学说”认为,女性阴柔,男性阳刚。人们在看到月亮后,首先联想到的就是阴柔、女性。

男子之所以不宜祭拜月亮,主要还是受过去思想观念的束缚。具体来说,原因有二:

首先,由于月亮象征女性,男子祭拜月亮不符合古代礼教。如果男子拜月,就会被认为在亵渎神灵。同时,男子至阳,月亮至阴,若是男子拜月,易折损自身阳刚之气。对于家庭来说,男子就是顶梁柱,缺乏阳刚之气的男子,身体健壮就成问题,不利于养家糊口。

其次,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传说月亮住着嫦娥。如果已婚男子拜月,会被妻子怀疑其有出轨之心,不利于家庭的和谐稳定。未婚男子拜月,则会被人认为玩世不恭,不被其他女子看好。

因此,一般拜月的都是女性。

一方面古代女子比较含蓄,尤其对爱慕之情难以表露,而月亮有“月老”说法,其掌管着人间的姻缘。未出嫁的女子中秋拜月,祈求月老能帮自己牵线,以成就美好的爱情。当然,人们认为拜月之心越虔诚,愿望就越容易实现。另一方面,通过拜月寄托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二、女不祭灶

尽管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一般都是妇女烧火做饭。但在每年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习俗,家里的女性一般会缺席此项活动。妇女准备好贡品之后便会离开,由家里的男性参加祭灶,以祈求灶神保佑家人、辟邪除灾。

女性不参与祭灶活动,因为相传灶神是个英俊潇洒的美男子。在男女有别的观念影响下,女子不宜参与这类活动。一方面表达对灶神的虔诚之情,另一方面避免招来闲言碎语,被认为不吉利。

二、乘车礼仪和问路礼仪要注意什么?

乘车礼仪

1、动作要优雅。在轿车上切勿东倒西歪。穿短裙的女士上下车最好采用背入式或正出式,即上车时双腿并拢,背对车门坐下后,再收入双腿;下车时正面面对车门,双脚着地后,再移身车外。

  2、要讲卫生。不要在车上吸烟,或是连吃带喝,随手乱扔。不要往车外丢东西、吐痰或擤鼻涕。不要在车上脱鞋、脱袜、换衣服,或是用脚蹬踩座位;更不要将手或腿、脚伸出车窗之外。

  3、要顾安全。不要与驾车者长谈,以防其走神。不要让驾车者听移动电话。协助尊长、女士、来宾上车时,可为之开门、关门、封顶。在开、关车门时,不要弄出大的声响,夹伤人。在封顶时,应一手拉开车门,一手挡住车门门框上端,以防止其碰人。当自己上下车、开关门时,要先看后行,不要疏忽大意,出手伤人。

问路要注意根据对方的年龄、性别等特征恰当的予以尊称,并对打扰对方表示歉意,得到答复后,表示谢意。如果对方不清楚的话,也应该表示谢意。

三、中秋节的礼仪儿歌?

1:八月十五过中秋,

十五月儿圆又圆。

家家户户相团圆。

全家坐在屋檐下,

大大的月饼甜又甜。

你一块,我一块,

吃个香甜笑呵呵。

看看中秋美丽景,

赏罢月亮入梦乡。

中华传统代代传!

2:中秋月亮挂夜天,

我追月亮田野间。

想问月亮哪里去,

月亮冲我眨眨眼。

水中月亮平平扁,

我戏月亮池塘边。

击破月亮满塘星,

月亮一会又变圆。

月亮躲在云里面,

我在月下荡秋千。

月亮出来笑一笑,

秋千荡到白云边。

四、开宴要注意哪些礼仪?

宣布开饭吧?商务宴会的话一般主人都会说几句然后才会宣布开动,但是这时候一般都是 浅尝辄止 如果你的身分比较高,那么需要等主人向你敬酒之后才会真正开动 如果反之,则需要向主人敬酒或者同桌上身份最高的向主人敬酒之后才会开动的

五、助理需要注意的礼仪?

1. 给人第一印象应亲切、微笑、诚意,对待所有人一视同仁

2. 不要让客人等太久(应先奉上茶水、报章杂志)

3. 以右手接名片,左手附上,放在胸部的高度看

4. 引导客人:在客人的二、三步前走,配合客人步调

六、礼仪小姐需要注意什么?

礼仪小姐需要注意职业形象和服务质量两个方面。首先,礼仪小姐是代表企业形象的重要角色,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表、言谈举止和穿着打扮,保持专业的形象,尤其在公共场合和接待客户时更应注意。其次,礼仪小姐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技能,例如熟悉礼仪、懂得沟通、善于解决问题和处理突发事件,保证客户享受到高品质的服务体验。此外,礼仪小姐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专业技能,例如加强外语、学习相关技术和行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为企业和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七、春节拜年要注意什么礼仪?

“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也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健康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礼互贺。至今未曾改变这种礼仪,只是在形式上更多元化了。

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辈份次序互拜。

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岳父等,直至十六日。

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

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

到了清朝年间,拜年礼仪有了升华。

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

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一般说来,平辈间拜年则拱手致语就行了。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接着就是礼节性的拜年了。如给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

一般情况下,不宜久坐,客套话完了就要告辞。

主人受拜后,也应择日回拜。

还有一种就是感谢性的拜年。凡过去一年中对人家欠情的,如曾帮助过自己的人或老师、师傅、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感恩谢意。拜年习俗中最隆重的应该说是团拜。团拜,现在已成为国家级礼仪活动了,甚至还带有国际性,一些与中国友好的国家会致电中国政府贺新年;中国驻外使节也会举办春节团拜活动。

“团拜”形式,大约起源于清朝时期,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就曾说过:“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如今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发短信、寄贺卡、礼仪电话和电报,都是一种新的拜年形式。

寄贺卡时,也会同时寄上自己的名片。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

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

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

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某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古代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早在宋代,亲朋好友之间就已经相互送贴致贺,这就是早期的贺年片。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据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记载,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记述道:“京师元日后,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如东西长安街,朝官居住最多。至此者不问识与不识,望门投剌,有不下马,或不至其门令人送名帖者,遇黠仆应门,则皆却人不纳,或有闭门不纳者。在京仕者,有每旦朝退即结伴而往,至入更酣醉而还。三四日后,始暇拜其父母。”朝官往来,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百姓则各拜亲友。到了明清时,人们用“寸褚”、“红单”投谒代替拜年。这时的贺年片设计更加完美、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上了“新年快乐”、“吉祥如意”的祝辞。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拜盒”,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以示庄重。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中国人春节拜年是很讲究的。讲究的核心就是时间观念。拜年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这是拜年的第一要素。由于平时劳碌,年节期间人们一般起得较晚。若过早登门拜年,往往让主人措手不及。有人喜欢选择晚上拜年,一坐好几小时,也难免影响主人休息。作客逗留时间一般以半小时至40分钟为宜,这样,既不失礼貌,又不影响主人接待其他客人。拜年时,若进门问声“新年好”,旋即匆匆离去,也会给人以“缺少诚意”的感觉。送贺礼也十分讲究,这也是礼物也拜年要素之一。贺礼一定要送的得体。给长辈、教师、师傅拜年时,应适当带点礼物。礼物既不宜太昂贵豪华,又应能“拿得出手”。捧上一束鲜花,送上一张精美的贺卡,近年已成为都市现代人浪漫温馨的拜年方式。拜年贺礼物还应讲究卫生、安全。比如,别人送给自己的糕点,一般不宜转送他人,否则食品在“旅游”中难免会腐烂变质;给年迈或患病者拜年,所送的水果等应该有益于对方强身健康,以免造成浪费甚至引起误解;赠送花炮之类,则万万不能去购买伪劣产品。此外送贺礼还应注意节俭。自己如果动手制作一个精美的小礼物送给同学、恋人、同事等,既可表达真挚的情谊,又可显现自己的才华。拜年时还一定要注意礼节和言谈举止。邻里相坐、同学相逢、朋友相聚,皆应“过年言好事,出口称吉祥”,纵然平日有所积怨,亦不应提起,至于聊侃时不谈粗俗之事,不讲无聊低级话语,就更是常识、常理了。

八、拜访朋友要注意哪些礼仪?

1、要提前预约。不管是认识不久初次交往的朋友,还是经常来往的老朋友,在拜访朋友之前都要做好提前预约,在双方明确的时间进行拜访;切不可未经事先预约,就贸然前往,令朋友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措手不及。

2、要做到准时。与朋友预约后,一定要注意做到准时拜访朋友。要在约定的时间与朋友相会交流。如果约定了拜访的时间期限,那就要在期限内结束拜访;不可无限延长预约的时间。

3、要带上礼物。礼物不在于是否贵重,但一定要有,这是基本的礼貌之一。可以买些朋友喜欢的水果、点心,也可以是居家必备的工具等等,切记不要空手而至,以免给人带来不成熟不懂事的印象。

4、要适当打扮。去拜访朋友的时候,要记得进行适当的打扮。打扮包括整洁的面容、得体的服装和必要的淡妆等。切不可披散头发、穿着居家服装就去拜访朋友,那样会被认为是极不礼貌的表现。

5、要热情招呼。去拜访朋友的时候,要积极的与主人和在座的客人热情招呼。这也是基本的礼貌之一。不要自顾自的不与任何人招呼,让别人以为有什么事情导致的情绪状态欠佳了。

6、要适时道别。在合适的时候,要进行适时的道别,给主人留下一些从容的整理时间。适时的道别包括:发现主人经常注意时间时、对话在沉默的间隙中,或者发现主人有更重要的情况需要处理,等等。不可滔滔不绝,说走又不走。

九、音乐指挥要注意的礼仪?

交响乐音乐会观赏礼仪:

1.交响音乐会有一个不成文的流程,上半场安排一首序曲当做开场,然后是一首协奏曲,下半场是一首交响曲。只要音乐会开始,即会关闭所有进出口的大门,等到演奏完序曲后才会再开,接下来协奏曲结束后中场休息时会再次开启入口。如果迟到,请在门口等一下,这是对那些没有迟到的爱乐者与演奏家的尊重。

2.每支交响乐都有若干乐章,为了保持作品的完整性,请不要在乐章之间鼓掌,保持安静。

3.指挥双手完全落下,提琴手的琴弓离开琴弦、双手同时自然下落,钢琴演员双手完全离开键盘等动作,都是可以鼓掌的信号。

4.即使是专为儿童设计的音乐会,气氛不像一般音乐会般严肃,也应让孩子事先了解,音乐厅不像电影院,不能喧哗和进食。中场休息与孩子说说欣赏心得,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体验。

5.音乐会结束之后,还有一段回味的时间,所以结束后三五秒钟之后的掌声,才是最高境界。如果指挥需要观众在乐曲中鼓掌营造气氛,会转过身来,向着观众打拍子,这时候需要跟准节拍,努力成为音乐会的一份子。

十、入席后要注意哪些礼仪?

入席前、烟,茶(近来多改用汽水、可乐等)不可全部假手于餐馆的服务员,主人或招待人员应礼貌性的亲自递烟倒茶

入席时主人事先就要有计划地分配坐席,分别招呼客人入席,以免临时紧张,乱作一团

上菜之前,做主人的,先要向同桌的客人敬酒,照例说一句感谢光临的话,以后每道菜来时,也要举杯邀饮,然后请客人“起筷”

在大规模的中式宴会中,有时会多至数十席的,照例主人要带主要亲人到每桌去敬酒。这时候就要估计大约需要的时间。在适当的时候,到每桌去敬酒。到了每一桌之前,就能够遍见每一位客人,并且一一致意了

散后、主人便要回到门口,等待客人离去。道别的形式,可以一一握手送行。在规模较大的宴会中,送客是到此为止

可是,若是三两桌的小型宴会,主人对某些来宾,如长辈、路远的稀客,还有差遣小辈送上一程的必要,或者给他们雇车,以表示自己的情意

此外,在跟客人辞别时,如果客人较少,还可以说句客套话,如“谢谢光临”等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