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中秋节 > 正文

中秋节要吃什么?

2024-09-26 08:35:0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中秋节要吃什么?

1、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风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

2、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著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眼下正值中山陵举办桂花节,市民不妨与家人踏东郊,赏时花,度佳节。

3、吃芋头

中秋食芋头,在不少地方民间则寓意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4、食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 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场上藕的品种主要有两种,即七孔藕与九孔藕。江浙一带较多栽培七孔藕,该品种质地优良,肉质细嫩,鲜脆甘甜,洁白无瑕。

二、为什么中秋节要吃粽子?

  是端午节吃粽子,不是中秋节。  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亦传播甚远。日本、越南以及华人聚居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等地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三、中秋节为什么要吃年糕?

最主要的是因为年糕的谐音是年高,希望自己和家人们能在新的一年里面步步高升,一年比一年好,并且在古代实习的时候,人们就会用年糕当做一种非常神圣的食物祭祀,尤其是在每年的传统节日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年糕,用来祭祀神明,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面能够事事顺利,中秋节也算是我国的一个非常大的传统节日了,因此吃年糕主要就是为了喻意更好。

四、中秋节为什么要吃面?

吃面条的吉祥寓意体现在食用的场合,给老人过生日吃面,是祝愿健康长寿;给婴儿办满月吃面,是祝福长命百岁,顺利成长;办事吃面是图事情办的顺利;节庆吃面,是为了体现龙腾虎跃的生命活力……

面条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食品,同时又蕴含了勃勃的生机。这来源于面条本身的优势,特别是其中的美好祝福,吉祥寓意。面条的样子使人联想到“因势顺形”,把面与生日、寿诞相结合成为讨口彩的最佳食品。

五、中秋节为什么要吃糍粑?

  八月中秋吃糍粑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将军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 糍粑是一种信物,圣洁的食品,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赏月活动即喻示家家团结幸福、吉祥如意。千百年来广大人民与之结下了深厚友谊,对之情有独钟,并赋予了它无限寄托和深刻喻意。糍粑的黏结成团,喻示着全家和睦团结;糍粑的香甜,喻示着生活甜蜜幸福;就连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来年丰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圆形,喻示着人们“有缘”、喜庆、吉祥和团圆;当然吃着圆圆的糍粑就自然象征全家和和气气、团团圆圆、平平安安了。 糍粑是圆的凝聚,它始终与圆相伴。蒸糯米的蒸笼,打糍粑的碓窝,放糍粑的簸箕,做馅的黄豆、花生、芝麻等等无不与圆同在,而一家团聚围着圆桌吃糍粑月饼,尽情欣赏圆月的活动更是丰富多采,老木柑也因体形肥圆而成为宠物,制成龙后被人舞动,共度良宵,欢庆节日。古镇中秋玩柑子龙也有1000多年历史了,但近百年来一直没有玩过,至今古镇上只有极少长者能知晓其历史渊源和制作工艺。 制作一条柑子龙时,需用大木柑7或9个,每个木柑用一根木棍钉牢,为龙身的一节。用五色纸分别做成一个与之相协调的龙头和龙尾,再用软绳将龙头、各节龙身和龙尾相连接,便制作成一条完整的柑子龙了,因是夜间玩耍,故每节应扎上一条油辨子,便于照明,制作虽然简单,但其历史非常久远。

六、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月是故乡明,中秋是一种节日,至今为止是表达一种思念亲人的节日

七、中秋节为什么要吃牛肉?

中秋节吃不吃牛肉都可以,中秋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这个节日全国人民最少不了吃的就是月饼,除了月饼,其实都可以吃,有的人家吃牛肉那是因为一家人好不容易团圆聚在一起少不了要吃团圆饭,那肯定少不了肉,所以中秋节许多人家肯定是吃牛肉的,但是也不是强制性的。

八、为什么中秋节要吃芋艿?

八月十五中秋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广大地区,除了家人团圆吃月饼,还有吃糖芋艿的风俗。

芋艿,又名毛芋头,它形如土豆,外有一层又麻又皱的黑皮,去皮煮熟或烘熟,香甜软糯,十分好吃。至于为何要在中秋节吃,据说这与戚继光有关。明朝时,来自日本的海盗(倭寇)屡屡侵犯我国东南沿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连官兵都不是他们的对手,更何况普通百姓。各地的告急文书一封接一封飞赴京城,于是,朝廷下定决心要除去倭寇,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为此,朝廷特选派能征善战的戚继光前去抗倭。戚继光受命后,招募了一支勇敢善战,纪律严明的戚家军,并依照各人的特点编队,在对倭寇的战斗中接连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这一年中秋月夜,依山驻扎的戚家军正在驻地吃着月饼,庆贺胜利,欢度佳节。半夜后,狡猾的倭寇趁着海雾的掩护摸上山来,结果,偷袭得逞,并乘势把戚家军团团围困在山上。几天后,军中粮草已绝,可倭寇既不进攻,也不撤退。他们的意思很明显,要把戚家军统统饿死在山上。在这种情况下,戚继光一面下令加紧防守,严防倭寇偷袭,一面派人在山中挖野菜、草根充饥。士兵们在山中挖到不少野芋艿,但由于从未吃过,不知它叫什么名字。有几个士兵试着煮熟吃一口,觉得味道很好,而且十分耐饥,便拿了几个给戚继光尝尝。戚将军吃后,十分高兴地说:“有了这些东西,我们就不会被敌人困死了。我们干脆就在山上多住几天,让敌人以为我们都饿得动弹不了甚至饿死了,然后再来个突袭,乘敌不备,全歼匪寇!”他停了一会,又感触地说:“由于我的麻痹大意,才造成了今天这样危难的处境。为了永远记住这次经历,也为了纪念那些死难的将士,我建议给它取名为’遇难‘”三天后,全军饱餐一顿“遇难”后,在黑夜的掩护下,悄悄摸进敌营,乘倭寇熟睡之际,切菜砍瓜般地杀死了许多敌人。其余的倭寇惊醒过来仓惶应战,但哪里是精神抖擞的戚家军的对手,还在迷迷糊糊中就全被干掉了。倭寇受了这次巨大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不敢再到我国东南沿海骚扰。这里的老百姓重新过上了宁静的日子。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胜利,记住“遇难”对戚家军,也是对广大百姓的救命之恩,这一带的人们每逢中秋节,便都要煮,烘“遇难”吃。后来时间久了,后人不再那么明了“遇难”的本义,就将这种野生植物说成了谐音“芋艿”。

九、中秋节为什么要吃芋头菱角?

八月十五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还有吃芋头和菱角的食俗。中秋吃芋头,在不少的民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的意思。剥芋而食之,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菱角是水生植物,生、熟都可以食用,它还能起到"醒脾、解酒、缓中"的用途。中秋节吃着菱角,祈祝家人生活甜蜜、平安。

十、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缩写?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月饼后与各地饮食习俗相互融合,逐渐发展出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种类,被人们所喜爱。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