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为了纪念谁英文作文?
一、中秋节是为了纪念谁英文作文?
中秋节是为了纪念嫦娥和后羿的故事。 The Mid Autumn Festival is to commemorate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and the story of Hou Yi.
二、苏轼的中秋节诗句?
中秋节的诗句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 · 苏轼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念奴娇·中秋》宋 · 苏轼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阳关词三首 中秋月》宋 · 苏轼
银汉无声转玉盘
《阳关曲·中秋月》宋 · 苏轼
中秋谁与共孤光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宋 · 苏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念奴娇·中秋》宋 ·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念奴娇·中秋》宋 · 苏轼
三、中秋节苏轼的诗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四、苏轼作文准则?
东坡说:“儋州虽数百家之聚,州人之所领,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钱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明事,此作文之要也。”
东坡就近取喻,深入浅出,指出“不得钱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明事,此作文之要也”。
作文之要,贵在“立意”。立意,就是明确文章主题。确立文章主题,然后引经据典,把经、子、史中的历史故事拿来作为素材。
从“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可以看出,要写好作文,与日常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分不开的。因为要写好作文,离不开“博观约取”。如东坡在《凫绎先生诗集叙》中所说:“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要以伐病”。写作文要想得心应手,只能平素多积累写作素材,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文,离不开“作”;作,即有意为之。但是,好的作文,也离不开自然。如东坡在《自评文》中所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五、中秋节苏轼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 宋代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荐
中秋望月怀人之作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 · 宋代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阳关曲·中秋月》
苏轼 · 宋代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念奴娇·中秋》
苏轼 · 宋代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六、海南苏轼纪念地?
东坡书院,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始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1]
东坡书院坐东北朝西南,院内建筑按三轴线布列,主体建筑均布列于中轴线上,依次为头门、载酒亭、载酒堂、正殿、东西两庑廊,东轴线布列钦帅堂、西轴线布列陈列馆;书院四周构筑围墙,头门前立保护标志牌。[2]东坡书院既是弘扬古代优秀文化遗产,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又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地。[3]
1996年10月21日,东坡书院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11年7月,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5]2018年10月,入选海南省第一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教育基地。
七、苏轼纪念亡弟赋?
苏轼在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中秋之夜怀念远方的弟弟苏辙而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翻译过来,就是:丙辰年的中秋节,约了几个朋友一起喝酒,从晚上一直喝到第二天早晨,酩酊大醉,于是提笔写了这首词,算是怀念在远方的弟弟子由。
苏轼和弟弟苏辙是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的同科进士,两兄弟一块长大,读书学习,诗文唱和,关系非常好,他的诗文中,有很多提及弟弟苏辙。
苏轼写作这首词的时候,已经和弟弟分别七年了。一块长大的亲兄弟,七年不见,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古时候交通不发达,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动不动就要走几个月,苏轼非常思念弟弟,但是却无论如何见不到他。
苏轼调任地方官员以来,辗转了许多地方,但是始终不能和弟弟想见。他当时请求朝廷派他到离弟弟近一些的地方做官,希望能够和弟弟多见面。后来苏轼调任密州,还是无法实现和弟弟亲人团聚的愿望。于是在是年中秋节这一天,和几个朋友搞了一个小小的私人聚会。皓月当空,想到远方的弟弟,思绪起伏,借着酒兴提笔一挥而就,写成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创作这首词的时候41岁,人到中年,远离了京城政治核心舞台,混得并不是很如意。所以说这首词虽然名义上是怀念弟弟子由,实际上是感慨自己的人生际遇。
八、苏轼纪念馆碑文?
表忠观碑》,苏轼撰文并书丹,北宋元丰元年(1078)刻立,分四石两面刻,每面正书6行,行20字。拓纸均高40厘米、宽60厘米,扬州市图书馆藏拓。
明朝重刻的《表忠观碑》
《表忠观碑》为苏轼43岁盛年所书,是硕果仅存的少数东坡书法精品之一。此碑书法脱胎于颜真卿《东方朔画赞碑》,笔画劲健遒美,颇承唐碑余绪,为苏东坡“四大名碑”(《表忠观碑》、《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奎宸阁碑》)之首。
九、开封苏轼纪念地?
苏轼故居在开封市的东起内环东路中段北端,向西折向北至平等街,全长113米,宽3米,沥青路面。
相传有二说:
一是该街原住一富户,用抛绣球方式为其女择婿,故名。
二是北宋时此处为苏府,因院中有绣球花,苏小妹爱此花,凡来求婚者皆先以此花赋诗对答,后该街称绣球胡同。
十、关于苏轼的作文诗句?
每每想到苏轼,我总会想到清亮的月光。它有着刺破黑暗的坚定勇敢与明亮,但却并不刺眼。走近苏轼,仿佛能够看见,词人那饱经沧桑的脸上,带着一抹柔和而坚毅的笑容。 我爱苏轼词中的狂放与豪情。
无论是《密州出猎》时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定风波》中那“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轻笑;还是在《浣溪沙》中“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沉吟。每一词,每一句中都透着豪迈的风骨。
这不同于李清照的凄苦哀吟,不同于温庭筠花间词中的柔情,不同于柳永风流公子的风花雪月。这是真正男子汉的抱负,一种远大而正义的愿望。 我不禁想起了大唐的诗仙,那个嚷嚷着要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磨的李白。两人都是我所喜爱的文人,但不同的是,李白的狂是与生俱来的,带着诗人独有的傲气,随着他的文字如大江一般一泻千里,无视一切强权与挫折。而子瞻,更多的是挫折与磨难过后所造就的勇敢与坚定,是一种救济苍生的理想与抱负。他以其为动力,在人生那并不平坦的道路上,走得潇洒而精彩。
苏轼那颗风雨过后被打磨的坚毅的心,令无数后生景仰。 我爱苏轼词中的旷达与乐观。 那是一个不大的庭院,一个无眠的夜晚。月光如水,仿佛能够被人捧起,仿佛在洗涤人们的心灵。被贬的词人与好友漫步于月的明亮与竹影的斑驳之中,他虽然眉头微微蹙起,但依旧笑容如常。他在一片空地上停了下来,痴然望着一片交错纵横的影子。良久,他站了起来,眉间的褶皱一点点的舒展开来。他的眼中溢满了明亮澄澈的月光,带着顿悟的清朗。
他的微笑,竟多了几分释然,多了几分通透。他说: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多少的挫折与磨难,多少的痛苦与忧郁,多少个伴着泪水的无眠之夜,竟被这简简单单一句话淡然。 我回忆起东坡的苦楚,那段往事带着令人不忍直视的心酸与无奈。
他是文坛中一颗耀眼的星辰。但也许是太出色,太明亮,其他的官员、文人于是想尽法子去排遣他,铲除他。在那个法制、民主、科学都被封建专制忽视的朝代,他的存在,便成了无耻官僚的眼中钉,肉中刺。打击东坡的潮流如同黑色的海潮,不由分说的将苏轼推进了监狱。
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他何曾不叹!叹被聪明误一生,叹那捡尽寒枝无处栖,寂寞沙洲冷。当我听见“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的愤然时,我不禁一阵心酸,顿时泪眼模糊。 而东坡却只是拍拍我的肩,笑了笑,似是安慰我,又似是安慰自己。 那种淡然如同一阵风,一缕青烟,是那样的轻柔与飘逸,一如那个洒脱空灵的居士。平静从容的面对挫折,永不言败,永不逃避,永不退却。 我爱东坡词中的一片深情。 不曾哭泣的他,在那个夜晚,在十年生死之别的痛楚中,终于泪眼婆娑。
前妻早已去世,他也早已娶了她人。但他却忘不了,忘不了她安静祥和的微笑,忘不了她聪敏得当的提醒,忘不了她温柔暖心的软语。他并不是不希望与现在的妻子长相厮守。只是,前妻祭日这天的梦来的太突然。
她仿佛真的不曾离去。在小轩窗安宁梳妆的她,还是那副浅笑的模样。他呆呆的望着她,任热泪肆意的在双颊上奔腾。那压抑了十年的情感过于强烈与炽痛,他都忘记了要加以掩饰含蓄表达。
词句中,我看到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苏轼,一个忠诚痴情的丈夫。没有了相隔千年的距离,没有难以企及的高远。为情所动,为爱而歌,令我感到一阵阵春阳般的温暖。 走近苏轼,我也渐渐被他魅力的人格所感染。我也慢慢学着勇敢的面对困难,关怀珍惜身边的人们。
走近苏轼,我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坚定,更加温暖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