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俗问题?
一、东北民俗问题?
东北风俗有:办年货、祭灶、扫尘、惊蛰点灯、贴窗花。
1、办年货
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而且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
2、祭灶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如《释名》中说:“灶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而且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3、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为“扫尘日”。
4、惊蛰点灯
惊蛰时农家于暗处点灯,用石灰撤房屋四周及潮湿暗角。小孩点燃一个个爆竹,丢向屋角墙下,边丢边喊:“凉蛰惊蛰,炸得虫蚁笔直”。
5、贴窗花
贴窗花是古老的传统节日习俗,新春佳节时,中国许多地区的人们都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二、东北民风民俗?
东北人的习俗有:1、年夜饭后吃冻梨: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2、吃带硬币的饺子: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而在在饺子中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3、大年三十点长寿灯: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在东北,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东北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是“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春节时,老东北祭神祭祖一般用糕点,有蜜供、萨其马等,这些不仅是东北地区满蒙等少数民族的食品,也是东北人家中必备的食物。东北人还有除夕夜吃鱼的习俗。鱼必须是鲤鱼,最初是以祭神为名目,后来就和“吉庆有余”相联系。
所以,鱼既是美食,也是供品。老东北过年还会备很多糖果、干果、瓜子和“杂拌儿”。所谓“杂拌儿”,就是现在的什锦果脯。这些小食品是人们围炉闲坐、守岁辞岁时的美食。
三、东北民族民俗?
东北的民风民俗包括:二人转,扭秧歌、火盆等
1、二人转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2、扭秧歌
扭秧歌,是东北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 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它的前身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
3、火盆
火盆是东北民间的一种取暖工具,里面盛上“小灰”,端到火炕上.顿使满屋生暖。从前,北方居民室内取暖多靠火炕,屋内的热度往往不易升高。
四、东北民俗忌讳?
东北民俗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忌讳,但大多数东北人都是喜欢直来直去,讨厌绕弯子的人,忌讳背后做小动作。讲话唧唧歪歪的最烦人,十个东北人十个受不了。还有做事磨磨唧唧的,像唐僧那样,来到东北一定会被打死的。
再就是有不想打架的,就别叫板,敢叫板就是有见血的准备。
五、东北生产民俗?
东北过年的习俗: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小年祭灶: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东北有首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老东北过年要祭灶———希望“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祭灶时用的是糖瓜、关东糖等小食品,由胶状麦芽糖制成,甜中略带些酸味
六、东北冰雪民俗?
冰雪,意味着寒冷,但冰雪给人们带来了交通上的方便,带来了生产的黄金季节。每到冬季,农民就开始制作黏豆包、黏火烧、水豆腐,放进缸里或木桶里冻起来,随吃随取;宰杀猪羊鸡鸭,捕捞鱼虾蛤蟆,猎获飞禽走兽,就培在雪中,或放进木槽里浇水冰冻,既可长期食用,又可保持肉色鲜美,不会风干变质。
北方多沼泽和山岭,交通不便,只有到了冬天行走才方便,这给伐木、狩猎、捕鱼活动带来极大便利。尤其大雪铺地时,禽兽留下的踪迹就成了猎人追逐猎物的最佳线索。优秀的猎手可以根据印迹分辨出禽兽的种类、大小、性别和走过的时间,雪地也有利于猎犬追逐野兽。
七、东北近代民族民俗?
、服饰文化民俗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服饰色彩丰富,受自然崇拜和信仰的影响人们对z色彩的喜爱各不相同。另一方面,东北民俗文化又是豪放不羁的,也比较喜欢颜色形成强烈对比的服饰。
2、冬捕民俗
东北冬捕的祭祀仪式上,盛装的蒙古族姑娘为渔工们献上奶干。喇嘛将怀抱的供品逐个递给“渔把头”, “渔把头”按次序将供品摆放在供桌上,然后将九炷香分别插在三个香炉内点燃并诵经。之后“渔把头”站到场地中间端起酒碗,双手举过头,开始朗诵祭湖词。
3、粘豆包惯俗
满族喜爱吃粟米,喜粘食。得益于这样的的饮食习惯,也导致东北传统的这一类食物种类丰富。同时也形成了春做豆面饽饽,夏做苏叶饽饽,秋冬做粘糕饽饽的惯俗。
4、冻梨饮食民俗
在东北冻梨还是解酒的佳品,冻梨一般是选用秋梨放在纸箱子或者丝袋子里面封好,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存放或是埋在外面的雪地里。
5、酸菜饮食民俗
以前东北人不是不吃鲜菜,是吃不上鲜菜。冬天,人们为了备足越冬蔬菜,除了在地窖里藏白菜、萝卜外,家家都渍酸菜。
八、东北民俗语段子?
当谈到东北民俗,有一个经典的段子是这样的:
有一次,一个外地人来到东北,他对一位东北人说:“听说东北人爱喝酒,我来了就想试试你们的酒量。”东北人笑了笑,然后说:“好啊,我们来比一比。”于是他们开始喝酒,外地人一杯接一杯地喝,东北人却只是抿了一口。外地人不服气地说:“你怎么不喝?难道你就这点酒量?”东北人笑着回答:“我不是不会喝,我只是想让你知道,东北人的酒量是怎样的。”
这个段子以幽默的方式展现了东北人豪爽的性格和他们对酒的热爱。东北民俗中的饮酒文化是其独特的一部分,人们常常以喝酒来表达情感、交流感情,这也成为了东北地区的一种民俗风情。
九、东北民俗的种类?
东北的民风民俗包括:二人转,扭秧歌、火盆等
1、二人转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2、扭秧歌
扭秧歌,是东北喜闻乐见、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舞蹈, 是我国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之一。它的前身是农民在插秧时的一种歌咏活动,起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每年春耕时,农家的妇女儿童数以十计,一起到田里插秧,一人敲起了大鼓,鼓声一响,"群歌竞作,弥日不绝",称之为"秧歌"。
3、火盆
火盆是东北民间的一种取暖工具,里面盛上“小灰”,端到火炕上.顿使满屋生暖。从前,北方居民室内取暖多靠火炕,屋内的热度往往不易升高。
十、东北民俗系列大全?
东北民俗有二人转、高跷秧歌、剪纸、睡土炕、吃酸菜。其中,唱二人转,几乎是东北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是东北人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文化。东北酸菜更是东北地区独有的一种家常特色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