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中国和印度哪个强?
一、中国与印度中国和印度哪个强?
经济总量印度比不上中国,但人均创造出的价值,人均的可支配收入,印度远远高于中国,这也是印度内功强于中国的主要表现,中国要想在综合实力上超过,得花上最少20年的时间,而且前提是印度经济发展原地踏步,停滞不前。
二、泰戈尔对印度的评价?
著名的大文豪泰戈尔就曾经批判过印度,他曾经这样说过:印度没有历史,只是一个地标,而不配叫做一个国家。
三、对印度电影总体评价?
印度有50多种文字、100多个民族、2000多种语言,阶层分明、贫富悬殊。
面对如此复杂的语言、文字、民族状态,综合艺术传统和现实需求等因素,“载歌载舞”作为一种形式基本在娱乐艺术中固定下来。
用我们《毛诗序》中的一段话可以很好的解释:“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平心而论,没有什么比“手舞足蹈”的形式更能让大多数印度人进入故事、体验情感了。
由于观影习惯的不同,于我们普通观影者而言,尽管在弹幕“前方高能”的提示下,还是会有“一言不合就尬舞”的吐槽。
不过,尴尬也好、刻板也罢,“歌舞”作为印度电影的典型符号逐渐深入人心。这两年,我们偶尔看到没有“歌舞”的印度片都惊讶起来。
在印度北部主要以印度语和乌尔都语为主,形成了以孟买为中心的“宝莱坞”,而在印度南部则以泰米尔语、泰卢固语为主,形成了“考莱坞”和“托莱坞”,其他地区也根据主要语言的不同有自己的电影产业基地。
实际上,“载歌载舞”并非所有印度电影的标配。几大电影集群逐渐形成了各自特色和市场区隔:
宝莱坞歌舞片占有较大比重,广受中下层受众的欢迎,比如《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
托莱坞推崇新潮文艺风格,以知识分子为重度受众群体,比如《巴霍巴利王》《功夫小蝇》;
考莱坞提倡商业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年轻群体中具有较高知名度与号召力,比如《我最丑陋的真相》《雄狮》三部曲等。不过随着印度电影的转型升级以及印度互联网的社会话题参与度越来越高,除了一如既往地坚守与传承本民族文化外,印度电影中关注现实问题、回应社会呼声的程度加深,并且有了较为有力量的反思和影响。
2015年前后,中印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深入交流合作,我们既有《功夫瑜伽》《大唐玄奘》《大闹天竺》等前往印度拍摄的电影作品,也越来越多地引进印度电影。而在此之前,2000年以来,只有《印度往事》《我的名字叫可汗》《三傻大闹宝莱坞》《幻影车神》等四部在国内上映过。
其中《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先在豆瓣、微博上大火两年之后才引进,当时收获了1398万票房。
而在政策利好之后,尤其借着《摔跤吧!爸爸》的热潮,早在2015年就在印度上映的高口碑之作《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时隔三年在中国上映,还赢得2.85亿票房收入。
那些优秀的印度电影,究竟好在哪里?
同样是根植于印度史诗巨著《摩诃婆罗多》的《巴霍巴利王》,第一部《开端》于2016年上映时只有745万票房,而第二部《终结》于2018年则收获7683.8万票房,是第一部的10倍还多。
去年上映的还有阿米尔·汗主演的《印度暴徒》,讲述一个发生在东印度公司殖民统治印度期间的冒险故事,票房还不及《终结》,只有6192.9万。
从2017年《摔跤吧!爸爸》在中国上映以来,累计到现在共有16部印度电影公映,但没有一部超过12.99亿的票房纪录。不仅如此,《摔跤吧!爸爸》在中国的票房收入是印度本土的两倍。而从2015年开始引进的20余部印度电影的票房来看,过亿的有《我的个神啊》《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线》《嗝嗝老师》《调音师》《一个母亲的复仇》等8部。
这其中《调音师》改编自2010年法国同名高分短片,《我的个神啊》有奇幻色彩,《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线》《神秘巨星》故事灵感都来自于真实事件,而《摔跤吧!爸爸》《嗝嗝老师》《一个母亲的复仇》则悉数改编自真实事件。
这些无一不指向印度“阶层分明、贫富悬殊,从这五年的电影市场表现来看,关于印度的历史、传统我们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兴趣,我们希望从那些高分、高票房、有热度、能共鸣的电影获得什么呢?
或许是抒发社会情绪,并试图找到解决本土社会问题的途经。
《厕所英雄》《印度合伙人》(《护垫侠》)中的现象在印度是社会问题,而在中国已不再是,两部电影虽有艺术质量上的口碑,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热议。
《老爸102岁》聚焦的老龄化问题,中国也即将面临,但社会传统和家庭结构的不同,加上电影本身表达差强人意,所以也没能火爆。
而像那8部票房过亿的影片来说,偏见、歧视、家暴、女权、教育体制、资源分配等等话题或问题都是可以触发观影者社会情绪的。
除此之外,印度电影已然纯熟的叙事技巧和类型模式是让我们得以抒发情绪的重要通道。尤其音乐的节奏感和适当的喜剧元素,让这个通道顺畅又温暖。
比如聚焦择校问题的电影《起跑线》通过一个看似荒诞的设置,将贫富差距悬殊的两家人勾连在一起,直指印度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和阶层固化的现状。
相比这部在2018年上映获得2.1亿票房的印度电影,2019年6月上映的中国电影《学区房72小时》声量就小得很了。上映首日排片2.1%,基本一周内下线,排片从0.6%降到0.1%,最终以113.5万收官。
2019年至今,有《调音师》《一个母亲的复仇》《无所不能》《天作之谜》《宝莱坞机器人2.0:重生归来》《衣柜里的冒险王》等6部电影上映,整体情况并不如人意很多人开始想,是不是我们不喜欢印度电影了?或者对印度电影有所疲惫,
四、中秋节家长评价?
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我看到孩子们在这段时间的学习成绩非常的优秀,对他们的表现我非常的满意,尤其是在学校上课的时候,认真学习取得了很大成绩,在老师教课的过程中,认真听讲,给大家留下了很大的印象,希望孩子们在今后努力学习,努力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五、中秋节中外评价?
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
六、如何评价《印度合伙人》?
《印度合伙人》是R·巴尔基执导的喜剧片,由阿克谢·库玛尔主演,于2018年1月26日在印度上映,2018年12月14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该片根据印度草根企业家阿鲁纳恰拉姆·穆鲁加南萨姆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主人公拉克希米冲破阻力,发明低成本的卫生巾生产机,为印度农村的经期卫生观念带来变革的故事 :因为卫生巾关税高昂,在2012年印度仍有80%以上的女性无法使用卫生用品,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拉克希米(阿克谢·库玛尔饰)为了妻子(拉迪卡·艾普特饰)的健康,寻找低成本的卫生巾的生产方法,却被全村人视为变态、疯子;他远走大城市德里,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美女合伙人帕里(索娜姆·卡普尔饰),最终发明了低成本卫生巾生产机器,并开放专利,促成印度全国对于女性经期卫生观念发生变革,此举也促进印度于2018年7月取消卫生巾进口关税 。
《印度合伙人》之所以励志和感人,得益于两个原因。第一,利用了角色错位,让男人为女权呼喊,这比女性自说自话要好得多。第二,诠释了“一个人的成功不算成功,帮助一群人成功才叫成功”的理念。不过,该片逻辑不统一,节奏不合理,导致剧情又多余又拖沓。
该片毫不留情地描写了拉克希米为妻子做护垫的事情曝光后村民对他的打击,压抑的气氛和紧张的情绪让观众开始怀疑影片的喜剧定位。虽然影片前半段已经填塞了各种笑点,但最终却和剧情带来的冲击作用相互抵消。另外,影片的矛盾已经足够凸显,部分情节略显过度的煽情和渲染反而使原本饱满的情绪失真。不过,好的表演能让观众更加共情,阿克谢·库玛尔温情但有力的演出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在这个用现实眼光看来甚是荒诞的故事环境中,他真诚的表演具有足以打动观众内心的力量,让这个故事更加令人信服。索娜姆·卡普尔的表演虽无惊喜但仍可圈可点。虽然在该片的主要矛盾足够清晰的情况下,感情线已没有多少存在的必要,但作为传记片类型中必需的标准绿叶角色,卡普尔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在关注女性地位和权利方面,该片表现得比《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厕所英雄》更加直白。从一开始对妻子的“小爱”延伸到对全印度女性的“大爱”,其中的转变虽不是很有说服力,但影片最后的联合国演讲一场戏顺利地完成了情感上的推进。当拉克希米用不甚流利的英语说出“女性好,国家才会好”这样伟光正的话时,观众已不会觉得做作,这就是影片成功的地方,也是传记片存在的意义。
七、对中秋节的评价?
中秋节是个家庭团聚的好节日,吃着月饼和亲人一起赏月,这是人人都期盼的
八、印度到中国途径?
可以乘坐飞机过来,也可以从边境乘车过来。
九、中国小印度由来?
小印度是新加坡的印度族群的聚集地,就仿佛是一个印度的缩影,所以被称为是小印度。特别是在一些节日的时候来临,印度风情更加的显著,这里就像是一个金碧辉煌的童话世界。五彩的灯光和装饰在街上到处都是。为什么在新加坡会有这么一个小印度呢?是因为在1819年,莱佛士爵士的船航行到了新加坡,在随行的队伍中有很多印度的助手以及士兵等等。他们就成了新加坡的土地上第一批的印度移民。
再加上后来的移民以及繁殖等等,这里的印度人越来越多,就成了这样小聚居地。
十、印度怎么传入中国
通过在中国经商务工的印度人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