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中秋节 > 正文

山西史料记载中秋节风俗?

2024-07-26 17:47:13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山西史料记载中秋节风俗?

回答如下,

       说到中秋,⼤家⾸先想到的是⽉饼。现在的⽉饼五花⼋门,其实在传统习俗中,⽉饼是⾮常讲究的。”民俗专家《⼭西省志·民俗志》主编聂元龙介绍,⼭西⼈的传统是将⽉饼分为祭⽉⽉饼(也称团圆⽉饼)和普通的⾷⽤⽉饼。祭⽉⽉饼讲究四个⼀⽄,包含着“四平⼋稳,对称和谐”的意愿。晋西北的祭⽉⽉饼稍有不同,由⼤到⼩,垒起来像座宝塔,顶尖为桃形⽉饼。

二、史料记载的原则?

第一,每一部正史都是在随后的朝代内编修起来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随后的朝代内汇编起来的。这似乎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不值得研究的事;然而,这件事本身还是颇有意义的,其意义就在于“国亡史成”这一原则始终未变。汇编前朝的官方历史,表明后朝对前朝的承认,或者,至少是暗示着某种承认。

第二个特点是,这种汇编通常是有一个编修班子或修史局完成的,也就是说,是由官方委派的一组史家完成的。唯一的例外是《新五代史》,它又称《五代史记》,是史家欧阳修的私人著作。而且,这九部正史与唐以前的正史,在编修方法上也是不同的。唐以前的正史通常是由个人或某一学派的史家,以私人或半私人的形式编修的,而这九部正史则是在皇帝的主持下进行编修的。自唐朝起,官方修史处于统治地位。这种变化通常被看作为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第三个特点是,像往常的正史一样,这九部正史都是采用“纪传体”的编撰体例。更进一步地说,这九部正史都是采用混合型的体例编修的。这种形式的史书,通常包括二至四个常规部分,它们互相补充。混合型的纪传体与编年体有着鲜明的对比,后者也往往用于一些重要的、有影响的史书之中,但绝不会用于编修正史。混合型纪传体与正史联系十分密切。故而,早在唐朝时期,人们就用混合型纪传体史书,来界定“正史”这一称谓。

正史编修的原则中,最重要的有两项,即为什么修和怎样修。其中,关于为什么修的问题,又有两个主要原则,即记录的延续性原则和以史为鉴的原则。

每当准备编写官方历史的王朝统治者与前朝统治者不是同一个种族时,这种延续性的原则,就会被人们特别强调。

三、乳山的史料记载?

据境内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和史籍记载,远在新石器时代,乳山境内就有人类居住。

夏,地属嵎夷,亦称东夷。

商时,属青州。

西周时,属莱国。

春秋时期,先后为齐国莱地、牟子国地。

秦代,属齐郡腄县(治所在今烟台市福山区古现村)。

西汉高祖四年(前203年),置育犁县(治所在今育黎镇城阴村南),此为境内第一次置县,属青州东莱郡。

东汉建武五年(29年),育犁县并入东牟县。

三国时,属魏国青州长广郡东牟县。

西晋时,属青州东莱郡牟平县。

北魏时,属光州东牟郡观阳县(治所一说为今牟平观水,一说在今海阳发城)。北齐天统四年(568年),由牟平县、观阳县析置文登县,境域改属光州长广郡文登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属青州东莱郡观阳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属河南道登州东牟郡观阳县。贞观元年(627年),改属莱州文登县。麟德二年(665年),属登州牟平县。

五代因之。

宋时,属京东东路登州牟平县。

金时,属山东东路宁海州牟平县。

元初,属益都路宁海州牟平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牟平县省入宁海州,属山东省登州府宁海州。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海阳县,境内原属宁海州的乳山乡全部(辖于疃社、石山社、野子社、玉泉社、宽洪社、龙山社、登宁社、邵村社、桃花社)和城阴乡的鲁济、兴善两社划归海阳县,其余仍归宁海州。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宁海州改称牟平县,境内分属山东省胶东道(民国十七年改称东海道)牟平、海阳两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分属山东省第七行政区牟平县、海阳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9月,牟海县全境解放,改属胶东行政区东海专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26日,牟海县更名乳山县(以境内南部的大乳山命名),隶属不变,并确定夏村为县城。

1950年5月,胶东行政区撤销,东海专区改为文登专区,乳山县属之。1956年3月,文登专区撤销,乳山改属莱阳专区。1958年12月,撤销乳山县,原所辖育黎、崖子、午极、冯家、诸往、石头圈、下初、上册8个公社划归烟台市(1959年11月划归新复设的牟平县),夏村、乳山寨、白沙滩、唐家、海阳所5个公社划归海阳县,南黄、洋村公社划归文登县。

1961年10月5日,恢复乳山县,隶属烟台专区。翌年1月1日,县人民委员会正式挂牌办公。1983年8月,烟台专区改为省辖烟台市,乳山县隶属烟台市。1987年6月,威海市升为地级市,乳山县改属威海市。

1993年7月17日,撤销乳山县,设立乳山市(县级),以原乳山县的行政区划为乳山市的行政区划。8月8日,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

四、史料记载的好处?

文物的史料作用 可证实文献之记载,校正文献之谬误,补充文献记载之缺佚.对无文字记载的史前社会,文物则是研究、恢复其社会面貌的实物史料.

文物的证史作用 中国古代文献是中国的文化宝库.而丰富多彩的文物,对古文献记载的证实,不仅增加了文献记载的真实性、可靠性与珍贵性,而且又增加了实物资料,成为文献记载的真实见证.从另一个角度讲,文物可以证明文献记载的历史将文献和文物密切结合,相互印证,对社会历史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五、清末农民史料记载?

清末农民生活贫困。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六、史料记载泾阳茯茶金花

史料记载泾阳茯茶金花

史料记载泾阳茯茶金花

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被广大的人们所喜爱。而在古代,有很多地方都以自己特有的茶叶而闻名,其中泾阳的茯茶被称为茶中之王。在史书中有关于泾阳茯茶金花的记载,显示出其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史料记载

泾阳茯茶金花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唐代。《唐书·贡茶志》中记载:“泾阳茶,出泾阳县,原名金花,质味滋味最佳。”这段记载不仅从名称上提到了泾阳茯茶的特点,还强调了其质味上的独特之处。

《太平广记·茶》亦记载:“泾阳茶者,古贤之所珍爱,中州尤名之”,显示出泾阳茯茶在古代非常受贤人们的青睐。

在明代的《养生茶谱》中,有一段关于泾阳茯茶的描述:“泾州出名茶,金芽有一百年一茶,有二百年一茶,更有三百年不见的。”这段描述充分展示了茯茶的珍稀之处,以及泾阳茯茶的出类拔萃。

泾阳茯茶金花的特点

泾阳茯茶金花以其独特的香气、鲜爽的口味和独特的金黄色而闻名于世。其茶芽呈金黄色,细嫩匀整,如明黄金般闪耀。冲泡后的茶汤呈金黄色,香气四溢,清爽甘醇。

泾阳茯茶金花的品质主要由生长环境和制作工艺决定。泾阳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北部,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是个理想的茶叶生长地。而制作工艺上,采用特定的揉捻、发酵和烘焙等工序,使茶叶保持原始鲜嫩的特点。

金花茶与健康

古人常常说茶有“清心、解醉、消食、开胃、健脾、益思、除虫、止痢”的功效。而泾阳茯茶金花作为优质的茶叶之一,也具有这些功效,并且在古代备受推崇。

泾阳茯茶金花中富含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以及丰富的矿物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它们具有抗氧化、杀菌消炎、降脂减肥、解毒明目等多种保健功效。长期饮用泾阳茯茶金花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和帮助治疗一些疾病。

传承与发展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茶文化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传承。泾阳茯茶金花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当地政府和企业也积极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茯茶金花的种植和加工。

同时,在科技的推动下,茶产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加工设备,不仅能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更好地保留茶叶的营养成分和天然香气。

茯茶金花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茶叶爱好者和茶业从业者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将泾阳茯茶金花这一宝贵的茶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这一独特的茶叶。

结语

泾阳茯茶金花作为茶叶中的佼佼者,在史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其金黄的茶芽,独特的香气和口感,以及多种保健功效,使得它备受人们的喜爱。同时,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将这一宝贵的茶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味这一传统的饮品。

(本文内容为虚构,仅用于示例。)

七、丝绸之路史料记载?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东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在明朝时期成为综合贸易之路。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元、明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八、红庙村的史料记载?

据《长安县志》载,清嘉庆年间(1796~1820)红庙村属长安县河池廒管辖,1929年改仓廒为区乡时归属河池乡。1950年4月撤消河池乡划归郭杜区管辖,1954年12月划归阿房区南尧头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归属丈八沟人民公社,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改为卫东人民公社,红庙村也与陈林村合并统一称为红旗生产大队,人们一直习惯称为红庙东村、红庙西村。1984年改公社为乡,1988年3月两村分开又恢复红庙村生产大队,现为红庙村村民委员会。

九、史料记载最早的春联?

五代之前是没有春联的,人们只是将一块长方形桃木板钉在门上,说是能驱除邪恶鬼怪。有的在板上刻些驱邪符号,或画上两个神像: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

古书记载,这两个人是上古时一对兄弟,哥俩都有捉鬼的本领。他们住在东海度朔山的一棵大桃树下,树东北有一个大洞穴,叫鬼门,是万鬼出入的地方。哥俩就是负责在洞口检查群鬼的行径,发现害人的恶鬼,立即用苇索缚起来,送去喂老虎。黄帝知道后非常感激,向他们行礼致敬,又令每户在家门口立一块桃木板,上面画两人图像以御恶鬼。但年年画像比较麻烦,后来有些人家,只在门口挂一块桃木板作象征,或在板上写几句吉利话。唐代后,由于格律诗的发展,人们开始讲究句子的形式美,在桃符上一左一右写上两行比较整齐的句子。

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有一年除夕心血来潮,要翰林学士辛寅逊为他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利话挂在自己寝宫门上。辛学士好不容易想了两句,孟昶认为对仗不工,给否定了。别人再不敢动笔,孟昶只得自己写了两句: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就是我国有史以来可查的第一副春联。

十、史料记载鲨鱼的时间?

鲨鱼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鲨鱼的进化历史最早在4.55亿年前就开始了,远比最早的恐龙,昆虫,哺乳动物 甚至树木还要古老。

在第一批动物离开海洋行走之前,在我们的大陆板块开始分裂之前,鲨鱼就在已经存在了,而当五次大规模灭绝事件几乎消灭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时,鲨鱼幸运地躲过了此次危机。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