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中秋节 > 正文

中秋节的典故

2024-07-22 05:57:14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中秋节的典故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被认为是阖家团圆、祈福和感恩的时刻。中秋节的庆祝活动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关于中秋节的典故,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流传至今。

嫦娥奔月

其中最著名的典故就是嫦娥奔月的传说。相传,古代有十个太阳,炎热异常,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困扰。于是,众神决定派人前往天上取十个太阳。英勇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为百姓带来了清凉的夏天。

可是,后羿十分渴望成为没有竞争者的唯一英雄,于是他妻子嫦娥灵机一动,决定吃下一颗长生不老药。她吃下药后变得轻盈飘逸,甚至可以飞上天空。当后羿发现了她的秘密后,他们夫妻俩开始相互争斗,最后嫦娥为了逃离后羿的追赶,她跳上了天空中的月亮。

据说,每年中秋节的时候,嫦娥便会从月宫中走出来,怀念她的丈夫和人间的亲人。人们便通过观赏明亮的满月,来纪念嫦娥的美丽和她的伟大牺牲。

吴刚和玉兔

除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中秋节还有另外一个有趣的传说,那就是吴刚和玉兔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名叫吴刚的人。他非常勤劳,天天努力工作,但是他的成果却总是被啃食。他感到非常沮丧,决定向神仙们讨教解决之道。

他的诉求得到了月宫的玉皇大帝的回应。玉皇大帝派遣了一只可爱的玉兔帮助吴刚。玉兔教会了吴刚如何种植桂树,并告诉他要等到秋天的时候收获。吴刚按照玉兔的指导种植了桂树,只等到了秋天,果然桂树结出了金黄的桂果。

为了表示感谢,吴刚决定邀请玉兔一起分享他的成果。可是,就在他准备开心地邀请的时候,玉兔却匆匆离开了。原来,玉兔是被天上的女仙看中了,她决定带着玉兔一同返回天空。

为了纪念玉兔的帮助和忠诚,人们开始在中秋节的时候赏月,并在庭院里摆放桂树枝和桂花瓣。这些活动成为了中秋节的传统,代表着吴刚和玉兔的友谊和团结精神。

嫦娥与后羿

中秋节的三大典故之一,是关于嫦娥与后羿的爱情故事。

在古代,后羿是一个英勇的射手,他曾帮助人们击退了十个太阳,拯救了人类。后羿因此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崇拜,并成为了众多美丽姑娘的追求对象。

嫦娥是其中一个向往后羿的姑娘,她渴望成为后羿的妻子。可是后羿不喜欢圣洁谦虚的嫦娥,而是钟情于美貌、风华正茂的姚贵娥。

后羿的不公平待遇深深伤害了嫦娥,她感到十分绝望和失落。为了不再受到后羿众多妻子的欺压,嫦娥决定跳入杭州湾,成为一只美丽的仙鹤。

后羿对嫦娥的离去十分愧疚和悔恨,他顿时觉得后悔自己的决定。为了慰问嫦娥的灵魂,他开始向月亮祈祷和祝福。人们通过赏月,来纪念嫦娥的伟大牺牲和后羿的懊悔。

结语

中秋节作为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凝聚着人们对家庭与团聚的向往和追求,也承载了中国古代的经典故事。不论是嫦娥奔月、吴刚和玉兔,还是嫦娥与后羿的爱情故事,这些典故都赋予了中秋节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从古至今,中秋的传统庆祝方式虽然改变了一些,但人们仍然通过与家人团聚、赏月、品尝月饼等活动,庆祝这个美好节日。同时,这些精彩的典故也在不断地被重新诠释和创造,为中秋节增添新的魅力和故事。

让我们在中秋节这个团圆的日子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亲人共享美好时光。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通过这些经典的典故,感受中秋节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

二、中秋节典故守株待兔?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一年四季,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扛着锄头往田野走;傍晚太阳快落山了,又扛着锄头回家。他实在是很辛苦。

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桩子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

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而农夫地里的野草却越长越高,把他的庄稼都淹没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把一次偶然的事件当作常有的现象、看成是一种必然规律的做法是缺乏根据和十分轻率的。一个人如果那样去看问题,就会做出像这个宋国人一样的蠢事来。

三、中秋节典故心得?

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

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四、中秋节历史悲伤典故?

女子拜月

在古代有关月亮的传说除了嫦娥奔月之外,还有个女子拜月的典故。说的是在齐国有一女子长相奇丑名叫无盐。但是,从小便虔诚拜月。长大之后因为品行德行闻名,被纳入了后宫。但是,因为长相的原因一直没被有皇帝宠信。

某年的八月十五号,一次天子在外散步之时偶遇在月下拜月的无盐,只见她美丽出众,惊为天人,便立她为皇后。至此,每次的八月十五日女子通过拜月,希望自己貌似嫦娥,面露皓月。

五、中秋节知识典故心得?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

六、中秋节有什么典故?

1、吴刚折桂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2、玉兔捣药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3、玄宗故事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七、中秋节小学生电影?

《姜子牙》是由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有限公司、中传合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的神话动作动画电影,由程腾、李炜执导,郑希、杨凝、图特哈蒙、阎么么等担任主要配音演员。

该片讲述了封神大战之后,姜子牙因一时之过被贬下凡间,失去神力,被世人唾弃。为重回昆仑,姜子牙踏上旅途寻回自我的故事。

该电影于2020年10月1日在中国内地、北美同步上映。

八、小学生中秋节诗词?

1、中秋

唐 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白话释义:

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

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2、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话释义: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3、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白话释义: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拾起殿前的桂花,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到现在也不知道天上发生了什么事,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4、中秋登楼望月

宋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白话释义:

用眼看尽淮海,漫漫海上像银子一样白,千万道彩虹般的光芒下,蚌孕育着珍珠。

天上的月如果没有人修治,桂树枝就会一直长,会撑破月亮的。

5、中秋对月

唐 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白话释义:

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正看从海上冉冉升起的月亮。

直到天边外面再没有天的地方,月亮都不曾只为一家人放光明。

九、中秋节剪纸小学生?

剪纸其实很简单先给他画一下,然后慢慢的沿着线,一点一点小心的剪,争取不要剪到画的线内,只要给他小心一点,就能剪完成了。这就是剪纸内容不要太复杂。简单一点就好了。

记祝小心一点,不能剪到线。捡到线可能就崩溃一线了,你可能会想,好不容易剪完了,就这样子被毁了。

十、中秋节关于朱元璋的典故?

八月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又到了一年的中秋时节。

每到了中秋节,就让我们想起许多关于中秋的传说。

其中就有一个伟大的故事,那就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故事!

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八月十五杀鞑子,就是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一个故事!

相传在元朝建立后,蒙古族的贵族和喇嘛僧侣的跋扈,官吏的贪污,地主豪强的专横,与日俱增。

除残酷的贪污剥削外,又接连在全国各地出现了严重的瘟疫及北方的大旱,南方的水涝之灾,在天灾人祸的迫害下,饥民遍野,狼豹成群,民不聊生。

遍地都是天灾,天灾又酿人祸!

元朝晚年,全国各地灾情频发,旱灾连连,甚至有很多饥民吃软石而致死。

晚年的元朝,已是病入膏肓,各地出现了好多支起义队伍,义军并占领了一定的地盘,使朝廷惶惶不安,心神不宁。所以为了加强他们的统治,就一面派军队镇压义军,一面将驻守全国各地的军队,分散放入各个村庄,派兵驻守到各家,然后每户供养一个士兵。在西北方,因连着蒙古地界,他们就派蒙古的贵族及其僧侣喇嘛在每个村,每户人家,一方面他们搜刮财物,一方面监管汉人,同时也减少了国库开支,为了巩固他们的权利,以这一方式统治着汉人。

全国的起义者多为汉人,因此蒙古统治者对汉人更为仇视。以元朝丞相伯颜等人为代表,曾提出要杀绝汉人中的张、王、刘、李、赵五大姓氏的主张。同时又提出汉人不得执兵器,不得执寸铁,并且下令北人(指蒙古人)殴打南 人不许还报等。这些禁令的实施,更激发了反抗元朝的火焰。

与每个地方的城管一样,这些住在户上的鞑子,都是些穷凶极恶的歹徒!

不但将兵器没收,连切菜刀都得由他们保存,规定三至五户才可使用一把菜刀,用时去领,用后即还。

如遇到谁家结婚媳妇,第一次进洞房的一定是鞑子,谁也不敢吱声。就在平时,谁家有大姑娘、小媳妇的一定要交进门费,谁家不交进门费,鞑子就能随意进入家里,想跟谁睡觉就跟谁睡觉,坳犟不得,否则,有杀身之祸。如果每月交了进门费,鞑子还稍微规矩一些,进门费没标准,他们想要多少就要多少。富户还能交得起,穷人家哪能交的上,妻女只能任其糟蹋。

鞑子在当时比自家的老祖宗还尊贵,家里有点好吃的先让他吃,有个好用的尽着他用,稍有不顺心,不是打就是骂,处死你都无处伸冤。平时亲戚朋友不能聚会,否则说你谋反。天黑不能行路、串门, 所以 ,天黑了就吹灯睡觉,免得祸从天降!

真是黑暗成一团,元朝当时这样的统治,让汉人怎么生活呢?

铲除暴虐成了每个汉人的最大一份心愿!

只要有人举旗,就有人跟随。但是人少了不行,必须要人多,还要人心齐,一起动手,才可推翻元朝。这样就在全国出现了,朱元璋、刘福通、以及“北方红巾军”等等揭竿而起的义军。

一天,朱元璋向军师刘伯温讨计策,刘伯温能掐会算,满腹韬略,略一思谋,就想出计。就是利用农历八月十五这个节日,把鞑子除掉。首先到处散步谣言,说全国到处流传着一种瘟疫,必须要吃八月十五的月饼,方可防止。在每个月饼里放了一张纸条,上写“八月十五杀鞑子”的字条。

中秋晚上,月圆时,家家都拜月,一边赏月,一边喝着烧酒,一会把鞑子喝醉了。家里早就将备好工具,一家人一齐动手,将鞑子杀死了。

可是安徽离北方远,靠“北方红巾军”传递信息,跟传到陕北时,只知道是“八月十五杀鞑子”,具体的时间就不知道了。有人就想出,采用陕北红枣做馅,烙成饼,代替月饼。这个月饼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枣泥做馅做成的月饼以卖钱为主,主要是蒙骗蒙古鞑子。其实还有一种月饼是,里边包一颗枣子,意为八月十五一早(枣)杀鞑子,要趁着天还不大明时,在蒙蒙的夜色下就把鞑子杀了。为了保密起见所以有人专门挑着担,到村上门送月饼,传递消息。

到了八月十四日整个陕北的百姓们,都在做着各自的准备,将比较顺手好用农具如镰刀、锄头、镢头等都放在了一定的位置,等待着八月十五黎明的那一刻。只听见这家噢唠一声,那家哎呦一声,片刻功夫,平日嚣张跋扈的蒙古鞑子,已血肉模糊,身首异处!

后来,伟大的祖龙——朱元璋,一步一步的赶走蒙古人,建立了一位伟大的王朝——明朝!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