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中秋节 > 正文

中秋节的特点及风俗习惯?

2024-07-15 02:40:16  来源:网络   热度:

一、中秋节的特点及风俗习惯?

1、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2、吃月饼

  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3、祭月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5、观潮

  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观潮

  6、走月

  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7、玩花灯

  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二、介绍家乡风俗习惯20字?

我们家乡过年正月里从初二开始每家亲戚都订好日子挨家请亲戚聚餐

三、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介绍?

初一起得最早的是白族小孩,起床开自己的“财门”;然后找还没有开门的人家帮忙开“财门”。在小孩开“财门”的时候,各家主人争打第一桶井水;回家后烧泡米花茶喝。

达斡尔族:年年高。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藏族:藏族喜欢在春节邀约亲朋好友郊游野餐,弹唱祝福歌。

瑶族:瑶族在春节总要表演《耕作戏》舞蹈。

僳僳族:僳僳族最喜欢在这时举行赛诗会,唱名调名诗。

阿昌族:男女老少则在这期间打甩秋(千)转秋(千)。

苗族:苗族的主要活动是斗牛、赛马、跳芦笙、打年鼓。

蒙古族:酒肉不尽。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壮族:贺吉祥。居住在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

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居住在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被大家认为是最勤劳的姑娘。

景颇族:射荷包。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哈尼族:荡秋千。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小伙子们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傣族:掷糠包。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玩到一定的时候,姑娘们就悄悄抢走小伙子身上佩的腰刀、包头布或拴着的马,跑回家去。假如小伙子有情就追随而来。父母见到女儿拿着头布、牵着骏马回来,便设宴款待。

高山族:“围炉”。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圆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如果家里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个席位,把这个人的衣服放在空位上,表示全家人对他的思念。

满族:挂旗过年。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节日期间,男孩成帮结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冰面上嗖嗖飞驰。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穿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伙地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

佤族:大年初一是戒忌日,外人不能入户,各家只能在家安闲。初二清早才热闹起来,亲朋好友互相拜年,然后到舞场跳春舞,一跳就是五至七天。

侗族:芦笙会。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彝族:跳虎。彝族人过年时有着“跳虎节”的特殊风俗,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观虎跳跃和驱赶邪恶鬼怪的一派欢乐气氛中。

撒尼族:食汤圆。撒尼语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圆”和“过新年”是同一个词,叫“阔期玛”,过春节必食汤圆。

黎族:黎族青年男子要在初一或初二,举行一次“春节围猎”活动,猎物全村共享。

土家族:土家族初三举行有万人参加的“摆手舞”会。

纳西族:纳西族的中青年最喜欢在此期间组织灯会,并与别村进行竞赛。

东乡族:正月初一要举行传统娱乐活动——打土仗。打土仗时漫山遍野、喊声震天,不知道的还以为到了战场呢!人们以土块做“武器”,互掷对方,打得浑身是泥、灰头土脸。无疑,小伙伴们是这场“战争”的主力,可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们也老当益壮,兴冲冲跑到山野的“战场”上参战,大显身手,场面壮观有趣。

独龙族:独龙族把过年叫做“卡雀哇”节,而最隆重的庆祝仪式是上演中国版的西班牙斗牛——牛祭天。族长把牛拴在广场中央的木桩上,由年轻的女孩子把链珠挂在牛角上,接着,一位勇猛强壮的小伙子,手持锋利的竹矛,向牛腋部刺去,直到将牛刺倒死去。然后,人们就跳起“牛锅庄”舞,分吃牛肉。

侗族:贵州、湖南一带的侗族同胞,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布依族:布依族在初一,各家要扎彩灯,晚上一起点燃。

朝鲜族:朝鲜族要举行庆祝集会,被推选出来的几位老人,登上木制的“望月架”,伴着长鼓、筒箫、唢呐载歌载舞。

畲族:畲族姑娘在节日里,要把亲手绣制的象征纯洁爱情的彩带系在情郎身上。

赫哲族:春节是一年中最快乐的节目。除夕夜家家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大年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都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鱼宴是赫哲族人款待客人的美味佳肴,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生鱼)、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透明鲜红的大马哈鱼籽。滑雪、射草靶、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迷恋的娱乐活动。

拉祜族:正月初一至初四过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过小年。腊月三十晚上要杀猪、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对大的粑粑,象征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拉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岁的习俗。

仡佬族:农历腊月三十过年。年节要祭祖,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三都用糯米做成一个大糯米粑,放在簸箕或木盘中作为供品。

水族:在水历每年4月(农历12月)的第1个丑日过年,水语称苏念喜。节日这天男女老少打扮一新,欢歌笑语,还给孩子煮红鸡蛋,蒸红糯米饭吃,祝孩子健康成长,人们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的节日气氛中。

四、昌平区风俗习惯介绍?

昌平区位于北京市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传统手工艺等。

在昌平区,人们有一些特殊的风俗习惯,以下是其中的几个:

1. 重视家庭聚会:昌平人非常注重家庭和睦,经常会邀请亲戚朋友在家中聚会。尤其是在一些节日或者喜庆场合,家人聚餐是必不可少的活动。

2. 爱好民间艺术:昌平区的民间艺术非常丰富多彩,比如说踩高跷、耍大刀、唢呐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在当地深受欢迎。

3. 崇尚劳动精神:昌平区居民崇尚劳动精神,他们认为劳动是光荣的,能够让人体验到付出的快乐和满足感。在春季和秋季,很多人还会自己种菜、捕鱼、采摘果实等。

4. 尊敬老人:昌平区的居民非常尊敬老人,尤其是在传统节日里,年轻人会给长辈做一些好吃的、送上祝福和礼物,以表达对长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5. 追求美食:昌平区的美食也非常有名,比如说羊肉火锅、烤鸭、涮羊肉等。当地的居民非常爱吃辣,所以在昌平可以品尝到很多香辣美食。

总的来说,昌平区的风俗习惯体现出了传统文化的特点和时代特色,是值得保护和传承的。

五、中秋节中国人有什么风俗习惯?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

3、拜月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

4、吃桂花鸭喝桂浆 “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 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5、打中秋炮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 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来源:中国政府网-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六、介绍湛江风俗习惯英语作文?

Zhanjiang is a beautiful city, it has many customs. For example, we should eat moon cakes on Mid-Autumn Festival, go to sweep tombs on Qingming Festival and so on.

七、中秋节美食英文介绍

中秋节美食英文介绍

Introduction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共享美食的重要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准备各种美味佳肴,以表达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丰收的感恩。本文将向您介绍一些中秋节传统美食,并用英文进行介绍,让更多的国际朋友了解中国文化。

Mooncakes (月饼)

Mooncakes are the quintessential food of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ese round pastries are filled with lotus seed paste, nuts, and sometimes salted egg yolks. The rich and sweet flavor of mooncakes symbolizes unity and completeness, making them a popular gift during this festive season.

Osmanthus Jelly (桂花糕)

Osmanthus jelly, also known as gui hua gao, is a delicate dessert made from osmanthus flowers and sweet-scented osmanthus sugar. The light and refreshing taste of this jelly is perfect for cleansing the palate after indulging in rich mooncakes.

Glutinous Rice Dumplings (粽子)

Glutinous rice dumplings, or zongzi, are pyramid-shaped treats wrapped in bamboo leaves. They are filled with sticky rice, meat, and various ingredients depending on regional preferences. Zongzi are typically steamed or boiled and enjoyed hot or at room temperature.

Tea Ceremony (茶道)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also a time for enjoying tea with loved ones. Chinese tea culture is deeply rooted in traditions and rituals, and a tea ceremony during this festival enhances the sense of harmony and peace among family members.

Conclusion

中秋节美食丰富多样,每道菜肴都承载着丰收和团圆的寓意。通过了解这些美食的英文介绍,我们不仅可以拓展国际友人的视野,也能更深入地感受和传承中国文化的魅力。希望在下个中秋节,您也能品尝到这些美味佳肴,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八、中秋节介绍初中作文

中秋节介绍初中作文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喜爱。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为了庆祝农历八月的圆月而设立的。节日的由来和传说非常丰富有趣,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秋节的由来和庆祝方式。

中秋节的由来

相传在远古时代,十日的太阳展露了恶意,将灾难带给了人们的生活。到了后来,玉帝为了拯救人们,决定派一个弓箭手射下太阳。人们非常感激弓箭手的英勇行为,于是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都聚集在户外,一起观赏圆月,庆祝中秋节。

另一个关于中秋节的由来是关于嫦娥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后羿是一个英勇的射手,他用弓箭射下了九个太阳。玉帝为了奖励后羿,给了他一些神奇的药丸,让他成为了不死不灭的人。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她偷偷吃下了一颗药丸,飞向了月宫。从那以后,每年的中秋节,人们都会在庭院或阳台上摆放水果和月饼,向嫦娥祈祷幸福和好运。

中秋节的庆祝方式

中秋节作为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

首先,人们会提前购买各种各样的美食,特别是月饼。月饼是中秋节的代表性食品,有着丰富的口味和各种填料。人们会将月饼分发给亲朋好友,表示对彼此的祝福和关怀。

其次,人们会走出家门,聚集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观赏月亮。这一天的夜晚,月亮特别圆,人们用赏月来表达对团圆的向往和思念。月亮的光辉洒在大地上,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平静。

除了观赏月亮,中秋节还有其他各种有趣的活动。例如,人们会在庭院或者公园里举行传统的月亮舞龙舞狮表演,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还有一项传统游戏叫做猜灯谜,人们会在花灯上写下一些谜语,大家互相猜测,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此外,中秋节还有独特的赏月习俗。人们会采摘一些野外的花草植物,摆放在庭院或者阳台上,与美丽的月亮一起构成了一幅美好的画面。

中秋节的意义

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一个象征着团聚和和谐的节日。

中秋节是家庭团聚的机会,人们会尽可能地回到自己的家,与亲人共度团圆时光。这一天,远在他乡的亲人会相聚一堂,享受美食,互诉衷肠。团圆的场景让人们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家的港湾。

中秋节也是感恩的时刻,人们通过赠送月饼和礼品,表示对亲朋好友的感激之情。这种传统的互赠礼物,既表达了人们对彼此的祝福和关怀,也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最重要的是,中秋节象征着和谐。在这一天,人们不仅与亲人团聚,也与自然相融合。观赏月亮的时候,人们会感受到宇宙的神秘和自然的伟大。这种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让人们更加珍惜自然资源,并意识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

中秋节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将传统、团聚和和谐融合在一起。无论是从节日的由来,还是从庆祝方式,中秋节都是一个富有意义和难忘的节日。让我们珍惜这个难得的团圆时刻,和家人一起共度一个温馨而美味的中秋节吧!

九、元宵节风俗习惯介绍信?

吃夜宵,闹花灯,答灯谜,舞狮子,耍龙灯,划旱船

十、介绍祁东的一种风俗习惯?

1、祁东渔鼓:祁东渔鼓,是拥有“中国曲艺之乡”湖南省衡阳市的祁东县的曲艺曲种,“渔鼓”的源头在道教,它原本是身背葫芦、云游五岳的道士、道姑们化斋时唱的劝世、修行歌,后传入民间,成为艺人手中的绝活。随后,道教渔鼓传到了湖南,在衡阳一带广为流传。

2、影子戏:早期制作的影人多为纸影,因此称为“影子戏”而不称皮影戏。旧时,影子戏为一人班,后发展至二人班、多人班。影子戏的唱腔、道白均是衡山方言土语。

3、剪纸:在品类繁多的民间剪纸艺坛上,其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绚丽、剪工精到独树一帜,达到了工致传神、雅俗共赏的境界。

4、竹木雕:以佛教文化和山海经的神话故事等为题材。刀法细腻、洒脱,线条流畅、舒展,造型奇巧、立异、奇特,形态逼真、生动,具有很好的审美价值和鉴赏价值。

5、版画:多角度刻画出当地的自然风貌、民族风情、乡村变化与劳动者的忧乐,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她以旺盛的生命活力扎根在钟灵毓秀的土地上。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