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指的是什么节?
一、佳节指的是什么节?
佳节是指中国传统节日。
除了重阳节还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这些节日具体包括如下
1、春节:正月初一 ;
2、元宵节:正月十五日,又叫上元节、灯节;
3、路神生日:正月初五 ;
4、春龙节:二月初二,又叫龙抬头、青龙节 ;
5、花朝节:二月十五;
6、上巳节:三月初三,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
7、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天 ;
8、清明节: 春分后十五日,一般在阳历4月5日,闰年在4月4日 ;
9、佛诞日:四月初八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端午节: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 ;
11、夏至节:夏至当天 ;
12、六月六:六月初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
13、七夕:七月初七,又叫七月七,乞巧节;
14、中元节:七月十五日为,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地藏节:七月三十;
16、中秋节:八月十五;
17、重阳节:九月初九;
18、十月朝:十月初一,又称“祭祖节” ;
19、下元节:十月十五;
20、冬至:传统祭祖之日 ;
21、腊八节:十二月初八;
22、祭灶节:腊月二十三日为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
23、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又叫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二、11月1号在中国是什么日子?
11月1日并不是中国的什么节?中国的节日一般都是1月1日,元旦节。10月1日国庆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三、冬至是下元节吗?
不是。下元节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当天是“水官大帝”禹的生日,人们会准备香烛祭品拜祀水官大帝,以求平安,因此又称“消灾日”“下元水官节”。
四、上元 寒食 清明 七夕 重阳 顺序有没有错误?
顺序没有错
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两天,一般在公历的4月3号或者4月4号,这一般在农历的三四月份左右,七夕节是农历的七月初七,而中秋节是农历的八月十五,所以按照时间排序从前往后是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
我国如今主要的传统节日有17个,分别是春节、元宵节、龙抬头、社日节、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
五、冷门节日?
有天穿节、填仓节、春灶、龙抬头、花朝节、上巳节、立夏节、夏至节、天贶节、中元节、寒衣节、下元节、冬至节、腊八节。
天穿节(农历正月二十)又称补天节、娲婆节、天穿日。
起源:由遇到“雨水”这一节气必然下雨的这一自然现象,加之认识的局限认为是天漏了,联想到了女娲补天,于是这一天被古人们定为天穿节了,以此纪念女娲娘娘。
在这一天,人们是不工作的。男不耕田,怕锄地使大地漏水;女不织衣,怕穿针刺破天堂。所有的祭祀均由家庭主妇担纲主持,是我国民俗中唯一体现女性在家庭生活中重要性的传统节日。
习俗:天穿射(射箭),甜粄扎针(岭南妇女将甜粄做成大圆块油煎后扎针掷于屋顶),水中摸石(宋朝时天穿日为穿地日,会在水中摸石,寓意生男孩“摸石道宜男”),挂门蒜。
填仓节(农历正月二十五)又称天仓节,添仓节,老填仓。
起源:相传很久以前,我国北方连年旱灾,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可皇家不管黎民百姓的死活,照样征收皇粮。
有一位李姓仓官于心不忍,毅然开仓济民,他知道这么做必定会触怒皇帝,于是让百姓把粮食运走后下令将皇仓烧掉,自己也烧死了。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到这一天就用细炊灰在院内院外打囤填仓,以示对他的怀念,也期盼来年有个好收成。
习俗:蒸“布袋袋”:用糕面捏成元宝、包袱、锅、鸡、狗等各种形状的灯盏,盛满食油,晚上点燃放置屋内,次日吃油炸或油煎食品,祝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压仓:在院内或场面用草木灰打灰窖,讲究的人还要在灰窖旁撒画出耙子、扫帚、扇车等图案,放入秋粮,用砖石将粮食盖住,点燃鞭炮,在圈内炸响,意味粮食爆满仓,撕“吊钱”,点灯祀神,打囤、收囤。
六、今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一一中秋节。这句话有矛盾吗?
今天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这句话有矛盾吗?
我个人认为这句话有矛盾,准确来说应该是: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
当然在农历八月十五那天说"今天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也正确!
比如说清明节、重阳节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七、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农历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在七月十四日。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七月十五上坟扫墓,祭拜祖先。海外华人华侨在清明、中元、冬至和年兜这四节会寄批银,否则便会被人认为是对祖宗不敬,对长辈不孝,对妻子不负责任的不成器之下等人。
扩展资料:
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
八、中华民族最笼统的传统节日是?
中国最条传统节日习俗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二月二: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4.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