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下元节 > 正文

冬至吃番薯王的由来

2023-02-17 16:08:46  来源:网络   热度:

冬至吃番薯王的由来

老底子叫“拜冬至”,按老宁波习俗,要做冬至羹饭。冬至日早上还要吃一碗甜甜的番薯汤果,吃了汤果大一岁,寓意把之前的霉运全部“翻”过去。酒酿圆子、汤团这天吃上几个,寓意团圆、圆满。老宁波人还要做烤菜年糕,寄托“年年高”,烘烘响的美好心愿。

扩展资料

冬至的早餐,宁波人的首选,是一碗热烘烘、香喷喷的番薯汤果,应景又暖胃。在番薯汤果里加一勺酒酿,也就是宁波人说的“浆板”哦。这一勺里,可是暗藏着满满的好彩头呢。

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是最早被确定下来的。在周朝,人们把冬至视作岁首,《周礼》中有“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的记载。每年到这一天,皇帝会带着三公九卿举行迎岁盛典。

在宁波的冬至习俗中,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甜丝丝的番薯汤果“必须拥有姓名”。这或许跟“藏”在番薯汤果里的美好愿望有关――冬至的到来,意味着一年即将结束,而番薯的“番”与“翻”同音,寓意过去一年的霉运都将被翻过去;汤果,也被不少宁波人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

什么是番署

甘 薯

又称“地瓜”、“番薯”、“红薯”。明代万历年间,番薯从菲律宾传入中国。清代周亮工《闽小记》记载了番薯入闽的故事:“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瘠土砂砾之地,皆可以种,初种于漳郡,渐及于泉、莆,近则长乐、福清皆种之……。其初入闽时,值闽饥,得是而人足一岁”。甘薯一引入,就为赈济福建饥荒立功殊伟,福建人为此在福州乌山建有“先薯亭”以纪念。于是“耄耆童孺、行道鬻乞之人,下至鸡犬皆食之。”并以其“生食如食葛、熟食色如蜜,其味如熟荸荠。生贮之有蜜气,香闻室中。”(《闽小记》卷3《番薯》)而成为福建居民食桌上的宠物。在莆田和闽南一些地区,旧时地瓜甚或成了当家食品,人称“万能粮”。1949年以前,古田县大桥镇以东的“大东地区”,曾流传这样的俗谣:大东三件宝,“番薯米当粮草,竹片当灯火,火笼当棉袄”。

闽南惠安县地多沙碛,旱地所占比例很大,主要种植地瓜,历史上有“番薯县”之称。旧时该县人民主要靠食地瓜度日,农民甚至一日三餐吃地瓜,仅逢年过节才能吃几顿大米饭。每年地瓜收成后,除少量现食外,大部分加工成粉或切成条丝状或片状的“地瓜米”、“地瓜片”,以备常年食用。

作为与大米互补的代用主食,番薯最常见的食法是将其与米掺和混煮。清光绪年间,惠安崇武人蒋君采以“新釜炊番薯”为题,口占一绝曰:“水骨千年白,瓜心一味丹。饭汤虽变黑,未必带辛酸。”(《星洲惠安公所五十周年纪念特刊》)对地瓜饭激赏备至。福州一带旧志中也有“三餐皆饭,乡人或掺以薯米。”(民国《古田县志》卷21《礼俗志》)的记载。

地瓜的加工有煮、蒸、烤、晾几种。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地瓜米充当主食的现象在省内逐渐减少,但在城乡仍普遍将地瓜用作酿酒,薯粉用来佐餐和制作各种风味小吃的。

就是红薯,四川叫做红苕

地瓜就是番薯

地瓜

地瓜

就是一种瓜种在地里的!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