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下元节 > 正文

浙江台州特产

2023-02-12 22:27:35  来源:网络   热度:

浙江台州特产

一、天台山云雾茶

天台山云雾茶是浙江台州的特色名茶,天台山云雾茶历史悠久,为浙江历史名茶之一,天台山云雾茶树大都种植于海拔800~900米处,以最高峰华顶所产为最佳,故又名华顶云雾、华顶茶。所产出的云雾茶外形细紧绿润披毫,香气高锐浓郁持久,滋味浓厚鲜爽清冽回甘,汤色嫩绿明亮,冲泡数次而不减真味。

二、仙居番薯干

仙居番薯干是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的特产。仙居“灵江源”番薯干口感甜而不腻、糯而有嚼劲,深受台州市民的喜爱。番薯干在很多地方都有,但仙居番薯干却以它独特的原料与制作方法出名。这里的乡村土质松软,酸碱适中,气候适宜,很适合这种红心番薯生长。这种番薯干保留着自然的色泽和品质,颜色黄中透红,味道清香甜美,质地松软耐嚼,而且还含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维生素A、B。

三、温岭草编

温岭草编是浙江台州的工艺品,是利用各地所产的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盆垫、帽子、拖鞋和枕、席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案,有的则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

1、临海蟠毫

临海蟠毫茶产自浙江省临海市,因其蟠曲显毫而得名。临海位于海拔1382米的浙东第一高峰括苍山西南面,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形成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天然屏障,构成温暖、湿润的良好气候条件,极适宜于茶树生长。

2、天台山云雾茶

天台山云雾茶产于浙江省的天台山诸峰,以最高峰华顶所产为最佳,故又名华顶云雾、华顶茶。天台山产茶的历史略早于四明,其人工植茶的历史也为江南一带最早,是名副其实的茶乡肇始之地,被称为“江南茶祖”。

3、临海蜜橘

浙江省临海全市有柑桔基地19万亩。临海蜜桔果形整齐,色泽亮丽,肉质脆嫩,风味浓郁。全市年产蜜桔23万吨,年产值3.8亿元。目前临海蜜桔种植的橘子品种为无核蜜桔。

4、羊岩勾青

羊岩勾青茶叶原产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市河头镇的羊岩山茶场。是台州名茶;味道堪比龙井茶。

羊岩勾青产于临海,茶树为当地群体良种,采摘鲜叶嫩度以一芽一叶开展为主,采后经摊放、杀青、揉捻、炒小锅、炒对锅等工序。成茶外形呈腰圆,色泽隐绿,汤取色黄绿明亮,香味醇厚,较耐冲泡。

5、仙居三黄鸡

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是我国著名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体型小、外貌“三黄”(羽毛、爪、喙)、适应性强、产蛋性能好、肉质鲜嫩等优良性状。

台州,又称海州,位于中国沿海、浙江中部,全境10050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常住)。境内天台山是佛教天台宗、道教南宗发祥地,入选最具幸福感城市。好了,城市今天就介绍到这里了,我们今天来讲讲浙江台州这五种优质特产,你知道几种?

一、三门对虾

三门对虾,又称中国对对,是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特产。三门对虾其壳蒲肉丰,味道鲜美,虾富含肉蛋白质、脂肪,是海产品中高蛋白低脂营养珍品,可做名贵菜肴。

二、仙居蜜梨

仙居蜜梨,是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特产,产于素有“人间仙境”之称的浙江省仙居县。仙居蜜梨其果实外形美观、风味独特、肉质细嫩、汁多味甜、品质极佳。经国家果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仙居蜜梨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居领先水平。

三、仙居板栗

仙居板栗,又称栗,是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特产。板栗属山毛榉科坚果果类,果实生于丛密长刺的球形壳斗中,富含淀粉、糖类、味甘性温、香甜可口,传统以糖炒栗子为佳果,以栗煨鸡、栗烧鸡鸭肉为美味佳肴,是一种滋补名菜。目前仙居板栗为浙江省优质农产品。

四、仙居黄花菜

仙居黄花菜,是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特产。主要以山坡、地坎、田边、宅旁零星种植,自食为主,产量不高。具有适应性广、抗逆力强、根系发达、耐旱、耐瘠、适宜山地种植、早熟、抗病、丰产、等特点。其植株粗甜而香、条形 粗壮、质量上乘。

五、仙居番薯干

仙居番薯干,是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特产。这里的乡村土质松软,酸碱适中,气候适宜,很适合红心番薯生长。选出优质的红薯,以它独特的制作方法制作而成,番薯干既保留着自然的色泽和品质,其颜色黄中透红,味道清香甜美,质地松软耐嚼,而且还有很高的葡萄糖和维生素A、B含量,既可当零食,也可作酒席名菜。

台州比较有名的特产有:天台山云雾茶、仙居杨梅、三门青蟹、仙居三黄鸡、羊岩勾青茶、临海西兰花等。

台州的青蟹特别出名,家里有喜欢喝茶的人可以给他买天台山云雾茶。

中国传统文化与节日

1春节

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2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团。

3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4清明节

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

5端午节

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6七巧节

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爱情节。

7中秋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8重阳节

取九九重阳之意。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叫“老年节”。

9十月一

俗称“鬼节”、“寒衣节”,也是祭祖节。俗语说“十月一,送寒衣”,这天黄昏,家家都要上坟祭祖。因故不能上坟或远离家乡的人,就在场心或十字路口划个圆圈,焚化纸钱。

10冬至节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11腊八节

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这天,许多地方都吃腊八粥,腊八其实也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家文化,还有佛家道家的文化,内容太庞大了。从唐之后佛教盛行(虽有三武伐佛和唐宋八大家提倡汉儒)之到明朝,朱熹,王阳明等人兴起儒学,称明儒。清朝初期,黄梨洲,顾炎武等人推崇汉儒,将中国儒学推向顶峰,这一批人也被称之为汉学家,也就是中国人被称为汉人。(相对于清人)而到taiwan 去的中国人仍说自己是唐人。... 要说的东西太多了,我还是给你一些中国节日的传统吧。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国,她的传统节日则主要和农业节气有关。

例如:一月一,是为春,百物复苏。二月二,龙抬头,也就是播种节,民间讲究吃炒豆子。 三月三,看祖先,(清明节)。四月四,凤摆尾,也就是青苗节,意指五谷出苗,似凤摆尾,民间讲究吃韭菜合子。五月五,是端五,现在的说法是纪念屈原,实际上是纪念五谷收割,民间讲究用粽叶包米谢河神。六月六,逛庙会,农事已结。七月七,鹊桥仙,没有农活的日子,也就是找对象的日子。八月十五,月儿圆,找好对象该结婚的日子。九月九,要登高,民间讲究攀高意指来年更好(也有另一中说法,是避邪)。 十月一,送冬衣,民间讲究上坟添土。 腊月八,吃锅巴,意指已近年更,来春还早,要节约,民间讲究喝五谷杂粥。 ....

我是凭着记忆写的,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仅供你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呢?中国是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提到传统文化,人们就会想到“仁、义、礼、智、信”的做人教养;提到传统文化,人们还会想到十分成熟的、准确、丰富而优美的熟语;提到传统文化,人们还会想到风、骚、赋、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提到传统文化,人们还会想到辉煌灿烂的古代科技;提到传统文化,人们还会想到“文死谏,武死战”,“不淫、不屈、不移”的民族骨气和浩然正义;提到传统文化,人们还会想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 但是,从对中学生进行的调查来看,我们发现,现在许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价值,有的学生缺乏起码的常识。眼下不少学生不知道元宵节在正月,也不知道端午吃粽子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已不敌外来的情人节、圣诞节;传统食品汤团、粽子、水饺不如肯德基、麦当劳。有位著名特级教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冲击程度之烈为亘古未有。 如今因特网的出现、网吧的开设,极大地冲击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呢?中国是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提到传统文化,人们就会想到“仁、义、礼、智、信”的做人教养;提到传统文化,人们还会想到十分成熟的、准确、丰富而优美的熟语;提到传统文化,人们还会想到风、骚、赋、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提到传统文化,人们还会想到辉煌灿烂的古代科技;提到传统文化,人们还会想到“文死谏,武死战”,“不淫、不屈、不移”的民族骨气和浩然正义;提到传统文化,人们还会想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 但是,从对中学生进行的调查来看,我们发现,现在许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价值,有的学生缺乏起码的常识。眼下不少学生不知道元宵节在正月,也不知道端午吃粽子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已不敌外来的情人节、圣诞节;传统食品汤团、粽子、水饺不如肯德基、麦当劳。有位著名特级教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冲击程度之烈为亘古未有。 如今因特网的出现、网吧的开设,极大地冲击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家文化,还有佛家道家的文化,内容太庞大了。从唐之后佛教盛行(虽有三武伐佛和唐宋八大家提倡汉儒)之到明朝,朱熹,王阳明等人兴起儒学,称明儒。清朝初期,黄梨洲,顾炎武等人推崇汉儒,将中国儒学推向顶峰,这一批人也被称之为汉学家,也就是中国人被称为汉人。(相对于清人)而到taiwan 去的中国人仍说自己是唐人。... 要说的东西太多了,我还是给你一些中国节日的传统吧。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农业国,她的传统节日则主要和农业节气有关。

例如:一月一,是为春,百物复苏。二月二,龙抬头,也就是播种节,民间讲究吃炒豆子。 三月三,看祖先,(清明节)。四月四,凤摆尾,也就是青苗节,意指五谷出苗,似凤摆尾,民间讲究吃韭菜合子。五月五,是端五,现在的说法是纪念屈原,实际上是纪念五谷收割,民间讲究用粽叶包米谢河神。六月六,逛庙会,农事已结。七月七,鹊桥仙,没有农活的日子,也就是找对象的日子。八月十五,月儿圆,找好对象该结婚的日子。九月九,要登高,民间讲究攀高意指来年更好(也有另一中说法,是避邪)。 十月一,送冬衣,民间讲究上坟添土。 腊月八,吃锅巴,意指已近年更,来春还早,要节约,民间讲究喝五谷杂粥。 ....

我是凭着记忆写的,可能有不准确的地方,仅供你参考。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民间传说多种多样。如果只用封建迷信的眼光来打量她,则是对这些美丽传说和人们美好愿望的一种亵渎。

这些神话了的传说,是属于普通老百姓的,是他们对生活更加美好的一种希冀,一种期盼。劳作了一年的人们,面对无所改观的现实生活,寄希望在新的一年能避凶趋吉时来运转,多收他三五斗;还有一种节日是人们对先人或先哲的思念和纪念,使前人栽树之德代代相传;另外一些节日也不乏一些对爱情美满天伦永乐的憧憬。

就过年来说,她更属于孩子们,过年是孩子们的童话,是一件新衣,是一串鞭炮,是压岁钱的红包,是炸丸子锅里飘出的一缕油香,是一段没有父母呵斥的无拘无束的日子……

从网上看到一些关于传统节日来历的介绍,转来与大家分享,也欢迎朋友们将各地吃的玩的传统补充进来,欢欢喜喜过个年:)

二十三过小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据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附:扫尘

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了。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在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

扫尘主要是将家里进行彻底清洁,主妇通常先将房里的床铺家具遮罩起来,用头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屋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扫房之后,各店铺、居民家焕然一新。新贴的春联,鲜艳夺目,显示着红红火火的鸿福盛景。活灵活现的门神,抬头见喜的横幅,精美的窗花,五彩的年画,花团锦簇的灯笼,和神龛上丰饶的祭品,无不显示着喜气洋洋、欣欣向荣的节日景象。

除 夕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吃团年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它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这种猛兽叫年,它捕百兽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入村庄,猎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终日。人和年斗争了很多年,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这天夜里,年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和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夜过去了,人们互相祝贺道喜,大家张灯结彩,饮酒摆宴,庆祝胜利。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各地的除夕风俗大致相同,但有些地方的风俗很有特点,如苏州、北京、台湾等。苏州的除夕守岁时,都要等待从枫桥寒山寺传来的洪亮钟声。当钟声穿过沉沉夜色,传到千家万户时,就标志着新春的来临。 无论春夏秋冬,每日半夜正交子时,寒山寺中就会传出这口巨钟的洪响,民间称为分夜钟。这口钟,已成为苏州城乡方圆数十里人民生活的时间信息。寒山寺钟声还出现在诗中,流传最广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现在,每年除夕,苏州寒山寺仍遵循万古不变的古老习俗,击钟以分岁。姑苏城乡,到了守岁的最后一刻,会从广播中传出宏亮的寒山寺钟声,报导一年的开始。千家万户,听到钟声,爆竹齐鸣,使古老的寒山寺钟声成为了一种时代的象征。

北京的除夕这一天更是忙碌,祭祖、接神、接灶。祭神拜祖的仪式一开始,整个北京城便淹没在一片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人们还在自己家院子里,铺上芝麻秸,全家人都去踩,叫踩岁,取长命百岁的意义。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各家的饺子也下锅了,人们尽情的娱乐。

除夕在台湾不叫除夕,而叫过年日。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着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年夜饭后,便高燃蜡炬来守岁,儿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富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

元 宵 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