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下元节 > 正文

香港的节日习俗有哪些

2023-02-02 21:31:32  来源:网络   热度:

香港的春节习俗

贴挥春

挥春是粤语中的叫法,实际上它指的就是过年时贴的春联、门联、福贴等。但近年来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的渐渐不再仅限于春联、年画,取而代之的是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舞狮、舞龙灯

舞狮、舞龙灯等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但在市区街头上很难看到了。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吃港味年菜

最具港味的招牌年菜当属“盆菜”,这道菜是在盆状食器内加入鱿鱼、冬菇、花胶、大虾、发菜、红烧猪肉等丰富食材一起炖煮而成,象征合家团圆、满堂吉庆的寓意。而“发菜蚝豉”则是使用发菜与牡蛎干一同焖煮而成,取发财好市之寓意;象征年年高升的年糕,更是香港春节期间少不了的传统美食。

香港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全盒”来招待客人,以象征吉祥圆满之意。内有数小格,装有多样带有好兆头的糖果小食,例如瓜子象征抓银子、糖莲子象征连生贵子、糖莲藕象征佳偶天成、糖椰丝象征有爷有子、油角象征荷包满满等,真可谓是美味与美意兼得。

团年饭毕逛花市

香港被称为“美食天堂”,春节有关吃的习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会在春节期间吃“团年饭”,一般是在家里设宴,于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饭。

而饭后的一大节目,首选相信是逛花市了,农历新年期间,港九多处都设有年宵市场,其中以维多利亚公园的花市最大、最热闹。香港市民习惯于晚饭后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时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欢度佳节。

讨“利是”

在香港过农历新年,最开心的莫过于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节拜年时,到处可以听到“讨”利是的欢笑声。“利是”原为“利事”,取大吉大利宽好意头,同时也成为了春节时亲人之间不可缺少的习俗。

农历新年,端午节及中秋节。 农历新年 农历新年是中国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自尧舜时代开始,人们就有在新年庆祝丰收,迎接新岁的民间风俗,后来逐渐成为一个既定的传统节日。农历新年的起源始於一个年兽故事, 话说远古时,有一只头如狮子身如黄牛的独角兽,名为「年兽」,它被天神锁於深山,而每年只有年卅晚一天的自由,每年这晚,「年兽」走到民间四处捣。有一次人们发现「年兽」走到一户门前挂著大红布的人家时,即跋足狂奔,另又发现它害怕熊熊火光及放鞭炮的巨响於是兴起过年贴红纸,挂大灯及烧炮仗等习俗。而大年初一拜年的习俗,亦代表著避过「年兽」或是「恶运」而互相祝贺一番。与西方的新年一样,农历新年是由农历(即阴历)的一月开始,而庆祝活动则一般由农历十二月底开始持续几天。在香港,年初一至年初三是公众假期,市民庆祝农历新年的活动则大致如下:廿八日―进行家居大扫除,迎接新一年的开始。卅晚十二月最后一天―在农历大除夕,一家人会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这习俗叫团圆,是全年节日中最重要的。吃过团圆饭后,人们会往花市逛逛。以前的花市只卖花,而现今的花市则包罗万相,而最受欢迎的是桃花,桔及水仙等。另外,年轻人则喜欢买或卖一些新玩意如汽球,吹气公仔等,花市内增添欢乐。在除夕夜亦有一些善男信女往黄大仙庙,希望能於清晨(即踏入年初一)烧头炷香,为亲人祈福。一般人都认为新年的第一炷香功德最大,可以获福最多。年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在这一天人们都会穿上新衣到长辈家拜年,长辈亦会向后辈派红封包,以代表好运。年初二这天是开年,出嫁的女儿会带同丈夫儿女回娘家。新年第二天,每年初二晚上,在香港维多利亚港都有烟花汇演,吸引十万市民於旁欣赏,非常热闹。年初三新年第三天,这天是赤口,人们都相信如果亲友碰面会争吵,所以许多人都会选择在这天往郊外撞大运或参予当日的赛马活动,发新年财。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屈原是公元前四世纪楚国的三大夫,眼看奸臣当道,曾写进,但却遭放逐,在忧怀国恨之下,屈原投汨江而死。当时人们为保护屈原的尸体不被鱼虾咬噬,於江中划龙舟,一面找寻屈原的尸体,一面将以粽包著糯米饭制成粽子,投到江中j饲鱼虾。自此之后划龙舟及吃粽子成了民间风俗。在香港的今天,仍然维持著划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而龙舟竞赛被香港人推广成国际赛事,所以端午节是香港最受世界注目的节日之一。最初的龙舟竞赛主要是本港渔民及运动员参予,后於五十年代中期却有两位外国人发起参加加龙舟竞,虽然最终他们仍是失败,但却打开了外国人参加龙舟竞赛的先河。於1976,香港旅游协会有感於这种比赛的潜力, 举办第一届的国际龙舟邀请赛。现在每年参赛的国际队伍超过一百队,而世界多个地方也有举办自己的龙舟竞赛。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是古时人们庆祝秋收,举办丰祭及祭祀月神,亦是家庭团圆的日子,在元朝未年,因朝庭腐败,爱国之士纷纷抗元他们将一张写有「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纸条i於月饼,当大家吃月饼时看到这纸条,大家一起把鞑子杀,元朝就推播。加上这个吃月饼杀鞑子的传统,中秋节成为有民族意义的节日。从古到今,中秋节的主要活动赏月及吃月饼,人们相信在农历八月十五,月亮是最皎洁,在香港,人们通常会一家人吃晚饭,晚饭后会到室外或高处赏月游玩,小朋友会提著心爱的花灯游玩,真是不亦乐乎!近年有一些香港人将庆祝活增加至中秋节的前后,称为迎月」及「追月」。另有稍具特色的地方活动,当选铜锣湾大坑的舞火龙表演,而这习俗已有过百历史。相传於1880中秋节的前几天,香港发生了一场严重风灾,灾后大坑村发现了一条蛇,於是村民们合力将它杀死。然翌日却发现大不知所踪,几天后,村内发生霍乱疫症。有人谓巨是海王之子,海王因村民杀死其子以疫症惩U村民,而村中一位父亲宣称获得神仙报梦,授予消灾解厄办法。因海王最怕火。只要村民在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前后,舞三晚火龙,则海王必受镇慑,瘟疫也会停止。於是,村民依指示以稻草等材料困成一条大火龙,由父亲点睛,再插满香线,第一条火龙终告诞生。随即找壮丁舞起火,村民亦大放爆竹,好不热闹。於舞三天火龙后不久,霍乱果然逐渐消失。村民为保平安,也就继续每年中秋舞三天火龙,这个传统习俗一直相沿至今。 除以上介绍的节日外,香港还有很多大大少少的传统节日,如大节日清明节,重阳节等,和各个不同的地方节日如天后P,公P,黄大仙P,谭公诞,盂兰节等,它们都各具特色,而人们举办的庆祝活动也是多姿多采呢!虽然香港人深受西方文化影响,但却不忘保留中国文化传统及将其发扬光大。香港对西方游客也可算是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和独一无二呢!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