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做的灯碗可以申请非遗不?
一、元宵节做的灯碗可以申请非遗不?
先说结论:可以申请,但能不能上另说。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第三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两类:
(1)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等;
(2)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第八条
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可向所在行政区域文化行政部门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申请,由受理的文化行政部门逐级上报。申报主体为非申报项目传承人(团体)的,申报主体应获得申报项目传承人(团体)的授权。
因此,公民也可以尝试申请
不过,手续会有点麻烦,比如说:
第七条 申报项目须提出切实可行的十年保护计划,并承诺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进行切实保护。
二、江南水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山清水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姑娘很水灵。
三、元宵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到天都要吃汤圆,元宵,元宵节是个团圆得日子,非常喜欢过这个节日,家人们都在一起。特别高兴。这就是我得快乐印象
四、元宵节圆灯的寓意?
元宵节悬挂圆灯寓意着祈福平安:
正月十五大多数悬架的小灯笼全是大红灯笼,一方面是由于鲜红色的小灯笼看起来十分醒目,另一方面是由于鲜红色是十分好意头喜气的色调,在正月十五悬架的情况下通常拥有祈福平安、祈愿事事顺心这些含意,因此正月十五挂灯笼也喻意着祈福平安。
五、元宵节灯的特点?
元宵节的特点是: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各地还有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六、元宵节的灯的颜色?
纱灯,是用麻纱或葛麻织物作灯面制作而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红纱灯亦称红庆等,通体大红色,在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贴有金色的云纹装饰,底部配金色的穗边和流苏,美观大方,喜庆吉祥,多在节日期间悬挂。影纱灯则以各色麻纱蒙制,上面多绘花鸟鱼虫、山水楼阁等,并配上金色云纹装饰及各色流苏,鞥是五彩缤纷,争奇斗艳,为佳节喜庆增添光彩。
七、元宵节点什么灯?
元宵节点花灯的种类有龙灯、荷花灯、宫灯、走马灯、兔子灯、纱灯、花篮灯、关刀灯、龙凤灯、棱角灯、树地灯、礼花灯、蘑菇灯等。花灯是中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龙灯历史悠久,其始于晋、兴于唐、盛于明清,代代相传长盛不衰。
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八、元宵节灯手工?
1、纸灯:准备一张垫子、剪刀和彩纸,把纸折成三角形,类似画灯笼,在尖点处划一个小孔,此孔可以往里边放入小灯泡,把纸灯的笼改装完毕就可以挂起来。 2、糖果灯:准备一个空罐子和一根电线,电线一端可以插入电源,另一段可以固定在罐子的底部,将底部的空罐子挂在墙上,在空罐子里面放入彩纸或小饰品,最后把小球形的糖果垫在空罐子上,当电线接通后,就可以看到漂亮的糖果灯了。 3、冰灯:准备一些指定大小的冰块,将冰块放置到垫子上,在冰块的中心,钻一个小洞,将小电灯插入洞中,拨动电源,让灯光穿过冰块,当灯泡底部的温度升高的时候,冰灯就会发出很美的光芒。 4、凉茶灯:将凉茶放到茶杯中,在凉茶中放入一支插上电灯泡的蜡烛,将茶杯放到垫子上,把茶杯下面的电源塞住,拨动电源,可以看到很精彩的凉茶灯了。
九、元宵节举灯的由来?
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中国人素有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正月在农历中又叫“元月”。“夜”同“宵”,故而正月十五的夜晚,又被人们称作“元宵节”或是“灯节”。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说法:一说源自汉武帝在甘泉宫祭祀“太一”,一说源自魏晋南北朝时人们燃灯祭祀上元天官以求赐福,一说源自印度佛教在正月十五这天“燃灯表佛”。但笔者认为元宵节最直接的来源,应该是印度佛教徒于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在寺庙燃灯敬佛的传统民俗活动。据史料记载,东汉时,印度的佛教文化开始传入我国。汉明帝提倡佛法,听闻在印度正月十五是人们燃灯参佛的良辰吉日,于是敕令众生在正月十五这天的夜晚,在宫廷、寺院张灯以示礼佛。后来,随着灯火的普及以及统治阶级的推崇,燃灯礼佛的习俗从宫廷、寺庙走向民间。人们都希望以这种方式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相沿成俗,变成一年一度的节日。
但从另一方面看,元宵节又很难说它是百分之百的“舶来品”,因为其中的很多内容显然又与中国古代的另一传统——“庭燎祭礼”有关。所谓“庭燎”,就是人们在特定的时段,在自家的庭院中,用燃烧柴火的方式祭天,以祈求天神的保佑。在北方人的观念中,火是可以驱灾辟邪,取悦天神的。这种习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产生,在此后的记载中更是屡见不鲜。在山西,我们至今仍能看到,每到正月十五,人们都会用煤堆成尖塔,点燃后,面对着熊熊的烈火烘烤身体,据说这样就能够驱逐身体中的邪气,让自己强壮起来。其做法与功能与古代的庭燎如出一辙。由此可见,元宵节的张灯习俗,其实与古代的庭燎难脱干系。
在韩国,正月十五这天也有类似“庭燎”一类的习俗。这天晚上,村子里的人们会在村外,堆起一个五六米高的柴堆。月亮出来的时候,人们把它点燃,然后将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比如内裤、袜子、臭鞋一类的东西丢到里面烧掉。人们坚信,只要这样做,上一年的厄运就会像内裤、袜子、臭鞋一样被彻底烧掉。与此同时,人们还会挨家挨户地跳傩,用“傩”把躲藏在阴暗处的恶鬼赶走。
从整体来讲,元宵节与火的关系密不可分,无论是柴火、烟火,还是灯火,它们的关键词中都有一个“火”字,人们希望用火去除晦气,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十、元宵节撒灯的规矩?
农历正月十五春节过后,专人组织二十至二十五人做灯笼,做好点火的纸包,等到正月十四的傍晚,举灯笼人排成两队,以锣鼓为前导,有人把纸包点燃,沿家放在地上,小纸包燃烧时间较长,又被沿路放在地面上,所以叫撒路灯,让人感到神秘惬意,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