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下元节 > 正文

元宵节怎么讲?

2024-07-04 00:37:20  来源:网络   热度:

一、元宵节怎么讲?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灯节等,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二、元宵节由来口才?

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三、元宵节节日由来?

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

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四、元宵节春卷由来?

据传在东晋时代就有。那时叫“春盘”。当时人们每到立春这一天,就将面粉制成的薄饼摊在盘中,加上精美蔬菜食用,故称“春盘”。那时不仅立春这一天食用,春游时人们也带上“春盘”。到了唐宋时,这种风气更为盛行。

五、元宵节由来简写?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当时还没有佛教西来,道教也还是散存于各类多神教,而“太一神”就是当时最重要的神祗,因此正月十五这个日子就非常重要。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六、元宵节由来详解?

元宵节的来源: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意义: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

七、元宵节的由来?

节日由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八、元宵节的由来故事儿童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元宵节的由来故事,这个故事非常有趣,也是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个好方法。

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的日期在农历正月十五,正是春节庆祝活动的尾声。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当时的皇帝汉武帝非常崇尚天文学,他发现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天上会出现明亮的满月。汉武帝认为这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于是下令在宫廷和城市里举办灯会,以庆贺这一天的到来。

元宵节的故事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与元宵节紧密相连,那就是“千年等一回”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每天轮流出来照亮人间,使百姓得以生活。然而,有一天,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它们的热量使得土地干燥,庄稼无法生长,人们的生活陷入了危机。

传说中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决心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带着神奇的弓箭上山射击,一连射下了九个太阳。

后羿的英勇行为引起了王母娘娘的注意。她对后羿十分欣赏,并赐予他一瓶不老不死的仙药。看到这一幕的后羿的妻子嫦娥心生妒忌,她借口盗取了仙药并飞上了月亮,不愿与后羿分离。

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人们便能看到明亮的月亮。为了怀念后羿和嫦娥的故事,人们在这一天放起灯笼,燃放烟花,还会团聚在一起吃元宵。

元宵节的庆祝活动

元宵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彼此的幸福和健康。

除了家庭聚会,元宵节还有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最具特色的活动是赏灯和猜灯谜。

在元宵节,各地的街道和公园都会布置成灯光璀璨的景象。人们会在这些景点赏灯,欣赏各种各样美丽的灯笼和灯饰。有的灯笼是动物的造型,有的则是古代故事的场景。无论是小孩子还是大人,都会被这些绚丽的灯光所吸引。

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之一。猜灯谜是通过解答谜面上的隐语来猜测灯笼内写着的成语、人名或地名。猜灯谜不仅考验人们的智力,还增加了节日的乐趣。

元宵节与儿童

元宵节对于儿童来说是一个非常快乐的节日。不仅可以享受美食,还能参与各种游戏和活动。

孩子们会喜欢赏灯,他们可以看到各种形状的灯笼,并且每个灯笼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他们可以学习到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活动是猜灯谜。孩子们可以通过猜灯谜的方式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这对他们的发展非常重要。

另外,元宵节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配饰,那就是元宵。元宵是一种汤团,有各种各样的馅料填充其中。孩子们可以和家人一起包元宵,并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

总结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一环,它充满了乐趣和美好的祝福。通过了解元宵节的由来故事,我们不仅可以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可以享受到与家人团聚的快乐。

在元宵节这一天,忘记一切烦恼,让我们放下工作,与家人一起度过一个愉快、难忘的日子。

九、讲规矩的由来?

《礼记》中说“规矩取其无私”,“权衡取其平”。

记得孩提时,若做错了事,师长会批评说“不守规矩”!可是,“规”、“矩”不就是“圆规”、“直尺”吗?为什么把这两字合在一起,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好不好、对不对呢?

传说当年女娲、伏羲时代,就开始使用“规”和“矩”了。女娲持“规”,炼石补天,断鳌足立四极,创天地;伏羲持“矩”,画八卦,通神明之德,解万物之情。(注:据《易.系词下》记载,伏羲氏治理天下的时候,他抬头观察天上日月星辰的现象,俯身观察地上山川河流等变化规律,观察植物、动物,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开始创作八卦,用来与天地神明的德性相贯通。)

从人文始祖伏羲氏开始,中国古人便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了。在古人看来天是万物之本,是一切价值的源头。人的生命既由天所赋,就要从天地领悟做人的原则。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宇宙的运行自有一定规则,人的行为也要有规矩,不能逾于宇宙的标准之外。

天地有好生之德,创造万物,使之生生不息,天意至仁,天地之道的根本精神在于“无私”。儒家提出“以德配天”,要遵循仁、义、礼、智、信及“克己复礼”等道德原则,以建立起圆容、安定的社会秩序。道家讲“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佛家讲“慈悲为怀,善恶有报”,都是济世利人,教人重德向善。

古人相信“天不变,道亦不变”,相同的规矩,能描绘一样的方圆。所以,在五千年绵长的古代历史中,华夏民族一直承传着相同的普世道德规范。

十、元宵节的讲章?

元宵节由来已久,传说古代,有一只神鸟被猎人射死。天帝知道震怒,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

天帝的女儿通知人间这件事情,有一个老人家出法子: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后来,天兵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