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意义?
一、元宵节的意义?
元宵节的意义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家家户户点灯笼,放“天灯”,还有很多地方组织了猜灯谜,吃元宵。
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里面有“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的诗句。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例外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二、元宵节的情感意义?
元宵节之所以得以传承,是因为这个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团圆,和谐,追求自由,这些都是我们所向往,也是我们的美好期盼,每一个节日之所以可以得到传承就是里面包含了人民的祈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端午节被韩国人抢注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后,很多国人很生气,明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被归属到其他国家,元宵节文化内涵丰厚,其文化源远流长。
在世界民俗文化中独树一帜,当下民俗节日的世界之争愈演愈烈,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好,好好的传承下去,才不会面临断层的危机。我们新一代人肩上背负的历史使命责任感是促使传统节日得以传承与发扬的动力。我们传承的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非常重要的节日
三、元宵节团圆的意义?
1、元宵节吃“元宵”象征着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 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2、元宵节“送花灯”,“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舞狮子,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4、在元宵节的时候,人们通常也要放烟花,烟花象征着人们红红火火,财源滚滚。
5、元宵节杨枝插门,寓意着阳能的生发。在古代还有一种风俗,就是在上元节这一天,将杨枝插在家家户户的门上,杨枝表示树木春天生发的意思,“杨”和“阳”还是谐音,其义相同。人们用这样的方式来迎接这如婴儿般纯正无私、天真无邪的阳能,并期待着天地间的阳能可以不断生发,倚靠着它纯正的能量,生发出万事万物,生长出五谷蔬菜,生长出树木花草,以供人们使用,让我们更好地养护与保全自己的生命!
四、元宵节习俗意义?
元宵节在古代,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社会的“狂欢节”,连平时被限制在家的古代妇女也可以自由出门游玩了。
元宵节允许民众自由娱乐,这是古代社会针对过分严格的礼法制度而设计的一个发泄渠道。一些年轻人乘机会见意中人。
正如辛弃疾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所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元宵节主要活动是大众娱乐,但是其社会文化意义却不仅仅是娱乐。
五、元宵节红包意义?
图个团团圆圆,热热闹闹。如果能收到红包,表示有人重视有人在意。就是走个形式
六、元宵节送火把的意义?
在元宵晚上,在城市里要挂灯笼,观灯会,闹元宵。但在广大的农村,在这夜有送火把的古老习俗。家家户户在这天下午,用菜籽杆或树枝为骨干,外绑上胡麻草,麦杆等扎成火把。火把共绑成七节。还有的在火把里面卷上鞭炮。绑好后,供放在当堂院中。待夜幕降临时,人人都在家里插香凑灯,点火把。
点火把是从主房内的灯上点上火,再到院子里转上三圈后出门。出门后把事先在大门口放好的三堆草点着,再送到长期固定的石磊、峨博或高山顶上。送火把时,全村的人一个跟着一个,远看像一条火龙在曲曲折折的山岭上蜿蜒盘旋,犹如火龙游荡,特别壮观。
最后,全村人家的火把都集中放在一起时,在高山岭上腾空燃烧,形成一个巨大火球。
另外,在十五晚上,每家除了送火把的外,家中其余的大人、小孩都在大门上来来往往跑跳在点着的三堆火,叫“跳火塔儿”。跳了火塔儿,据说是可以除瘟消灾,百病消散。老人们出门观看火把,通过火把燃烧的旺盛颜色来判断来年的庄稼的好坏。如火把特别红旺,则预示这年小麦、胡麻丰收。假如在十五晚上点火把时,偶然下雪的话则有:“正月十五雪打灯,今年的庄稼太平”。十五晚上下雪就预示这年的庄稼会平安丰收,不会受到雷打雨击等的自然灾害。
关于正月十五点火把的习俗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正月十五晚上点火把是关老爷留下的。据说关老爷是天上的火神爷转世的,他生在蒲州城。玉皇大帝听说蒲州城里没有善人,就拟出火烧蒲州城的玉旨,叫火神爷在正月十五晚上火化蒲州城。
火神爷接到玉旨后,发了慈悲之心。就在正月十五以前,私自下凡到蒲州城,向人们说出了在正月十五晚上玉皇传旨火烧蒲州城的事。并让全城的老百姓这天晚上家家在门口点上火堆,再点上火把在院中绕圈,城内点上火把满街乱跑。
到了正月十五晚,火神爷领玉旨,去烧蒲州城。他降到了蒲州后,偷偷的藏起来,只等晚上的火把燃烧后就回去复旨。
到晚上玉皇大帝派天官查看,只见蒲州城内火光冲天,一片火海。就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说,火神爷真的火烧了蒲州城。火神爷也就按时交旨了。蒲州城避免了一场灾难。从此就有了正月十五点火把的习俗。
七、元宵节的意义和寓意?
元宵节的寓意是吉祥如意、合家团圆,还有就是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节的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元宵节又称小正月、灯节或上元节。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的秦朝就有了,但是,到西汉时期的汉文帝才受到了重视。元宵节的主要习俗有赏花灯、放烟花、 猜灯谜和吃元宵等。元宵节在2008年6月,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元宵节挑灯笼的意义?
可以营造喜庆的气氛,红灯笼是团圆吉祥的象征。
在元宵节挂灯可以营造喜庆的气氛,红灯笼是团圆吉祥的象征。元宵节观灯的习俗最早起源于汉朝初年。东汉明帝提倡佛法,佛教有正月十五点灯敬佛的做法,明帝就命这一天全国都挂灯。
这个佛教节日就逐渐发展成了全国节日。汉文帝时期,就下令将正月十五确定为元宵节。到了唐朝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大唐昌盛,皇宫、街道处处挂灯,还建造了高大的灯楼,灯数。人们观灯的习惯已经蔚然成风,元宵节作为花灯节也被发展的特别好。
九、元宵节的习俗和意义?
在古代的时候,人们称夜为“宵”,而正月按照农历纪法则是元月,所以也就把新的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称之为“元宵节”。元宵节作为春节过后的第一个重要的节日,不仅是全球华人都过的节日,而且也有着较为悠久的由来历史。
其实民间从古至今就有着“开灯祈福”的习俗,即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把已经试过的灯盏放入河水中,向神灵祭拜祈福。
随着东汉时期“开灯祈福”这一传统习俗,则又带有了“燃灯表佛”的意味。等到唐朝的时候,中西方文化进一步密切交流接触,佛教已成为主流文化,上到朝中仕官大臣,下到集市万家百姓,都会在正月十五“燃灯拜佛”,由此,元宵节张灯结彩就成为法定的事情。不过,正式的“元宵”之名,还是在唐末得以形成,在宋代称其为“灯夕”,清朝则是“灯节”。
十、元宵节的内涵和意义?
元宵节的含义是:一元钱的重现,万象的更新以及第一个月的第十五个日元节(也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春节的最后一个重要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