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上元节 > 正文

南京特色民俗风情?

2023-01-26 03:16:11  来源:网络   热度:

老南京民俗冬至 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一位老南京也给记者讲述了南京“冬至”的不少民俗。旧时,老南京就有“贺冬”的风俗。“贺冬”也称“拜冬”,实际上就是指“冬至”节的各类庆贺活动。每逢“冬至”节,南京百姓都会更换新衣,往来庆贺,相互馈赠,商铺、手工作坊、学堂都放假一天,风俗一如过年。民谚曰:“冬至大似年,先生不放不给钱,冬至大似年,东家不放不肯歇”。由此可见,“冬至大似年”之谚也是一点不虚了。南京于“冬至”所准备的家宴中,有吃糯米豆沙团、小葱烧豆腐的习俗,以取团圆,一清二白之意。 老南京称“冬至”为“大冬”,这一天,民间百姓要开展祭祖活动,做媳妇的要孝敬公婆新鞋新袜。媳妇为老人送上新鞋新袜,叫做“履长节”,这种敬老的风俗在过去穿着传统布鞋布袜的年代,特别是郊区县农村尤其盛行。据说这样做是希望长者健康长寿。在六合一些地区,每逢“冬至”节,凡有女儿出嫁不足一年的人家,都要送冬令用物到女婿家,即所谓的“送冬”之俗。有的还在送给女儿女婿取暖用的木炭中放进手炉、火盆等,意为希望女儿女婿日子美满红火。 春节 【爆竹之声始于送“灶神”】传说,“灶神”是掌管一家祸福的神。为祈求平安,腊月廿四晚,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神”。而“送灶”时,家家户户都要燃放鞭炮,祈求吉祥降临。春节爆竹声,也由此开始。 【“扫陈”之后好过年】送走“灶神”,街头巷尾到处炸“炒米”、做“欢喜团”,一天比一天热闹。 除夕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搞卫生。因为“灰”与“毁”、“晦”,“尘”与“陈”谐音,“扫尘”也就改称“扫陈”。 【除夕之夜爆竹声声】南京人称春联为“对子”。除夕,家家户户换新画,贴春联。 年夜饭必有一条红烧鲢鱼,一盘“素什锦”。鱼当天不吃,留到年初五,取“连年有余”之意。 年夜饭前,放爆竹进入高潮。饭前燃一通,称“闭门炮仗”;新年首次开门放,称“开门炮仗”。放3枚,叫“连中三元”;放4枚,叫“福禄寿禧”;放6枚,叫“六六大顺”;放一串,叫“百子爆”。炸碎的鞭炮屑覆盖在门前的地上,寓意“满地金钱”。另外,吃的果壳及碎红纸屑要扫至屋角,叫“聚财”,大人通宵达旦“守岁”不眠,叫“接年”,小辈向长辈行别岁礼,称“辞岁”,长辈给孩子红纸包的钱,称“压岁钱”。除夕子夜时,全家都要喝莲子、红枣、荸荠、野菱煮成的“洪福齐天汤”。 【初一最是隆重日】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一大早,换上新衣的晚辈要向长辈祝福。市内、郊县多食汤团、面条,寓意全年“圆满、顺利、长寿”。随后是亲友互拜新年,客至以糖、瓜子、花生、糖茶、松子茶、炒米团、元宝蛋招待。 【欢欢喜喜迎“财神”】初五大清早,家家户户放爆竹迎“财神”。一班人装扮成头戴乌纱,身穿红袍,手捧大元宝的“财神”,敲锣打鼓来到每户人家门前去“跳财神”,房主要笑脸相迎。 【万人空巷去赏灯】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灯节、上元节。“初八上灯,十八落灯”,南京的元宵节是历史上最长的灯节。正月初五,市面上就有彩灯出售。正月初八,家家户户挂春灯。灯的品种有花果灯、百族灯、人物灯等名目繁多。灯节开始,老少观灯,万人空巷,非常热闹。“上灯元宵落灯面”,正月十八落灯,家家户户要用吃面条表述灯节结束。 【“爬城头”祛百病】正月十六日,只要天气晴朗,从水西门到中华门这一段城墙上,游人不约而同地往城上跑,眺望远景,呼吸清新空气,谓之“爬城头”、“踏太平”、“走百病”。 【“腊月“掸尘”】“腊月二十五,扫屋掸尘土;腊月二十六,清理门院落;腊月二十七,里外洗一洗;腊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腊月二十九,杂土都搬走。”这是过去南京地区流传的一首“掸尘”谚语。 老南京每逢春节前,家家都有掸尘的习俗。那时居住条件差,都是砖木结构老式房,到了农历腊月二十以后,家家户户都要把屋里屋外、门窗墙壁、旮旮旯旯彻底打扫一遍。衣物家什、坛坛罐罐也要洗刷得干干净净,喜迎传统佳节的到来。这一是为了春节期间亲朋好友互相走访时显得光亮整洁;二是春节过后,天气回暖,也借此消灭一下越冬的蚊蝇害虫,清理家庭卫生。如今,虽然人们居住条件改善了,但这一良好的卫生习俗一直相沿了下来。 【送财神】旧时,老南京正月初五清晨要敬财神,希望财神保佑自己获得财富。还有送财神的,一人装扮成财神爷模样:头戴乌纱、嘴挂假须、身穿红袍、足蹬官靴,手拿一根树枝,上挂数枚铜钱,后面紧跟敲锣打鼓的,挨门挨户散发红纸印的财神像。每到一家,一人唱,众人应:摇钱树,嗨!进门来,到!前门滚珍珠,好!后门滚玛瑙,要!金银财宝滚进来,恭喜老板大发财!这时屋主人笑嘻嘻接过财神像,送上赏钱。这种风俗,时至今日,仍在城郊流行。

一周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