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日 > 上元节 > 正文

古代昆仑山别称是金山嘛?

2023-01-24 22:51:55  来源:网络   热度:

昆仑的别名

昆峰

即昆仑山。南朝 谢灵运《还旧园见颜范二中书》:“焚玉发昆峰,余燎遂见迁。”宋 文彦博《赠自然表白大师》:“他时载挹浮丘袂,直在昆峰十二台。”宋 刘挚《送益路提刑谢师厚郎中》:“鳌阙昆峰路不赊,单车聊复向褒斜。”宋 李流谦《送尹仲求临邛户掾》:“何秘昆峰远,天球自粹温。”宋 李流谦《挽张主簿》:“昆峰荐璧渊出珠,天敕百灵介多福。”明 止庵法师寄《余复初炼师》:“昆峰峭峭玉丛丛,有意寻仙到此中。”

昆冈

即昆仑山。《书·胤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南朝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暨于暴秦烈火,势炎昆冈,而烟燎之毒,不及诸子。”唐 杜牧《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昆冈怜积火,河汉注清源。”唐 徐锴《送程德琳郎中学士》:“瓜步妖氛灭,昆冈草树青。”唐 温庭皓《观山灯献徐尚书》:“势异昆冈发,光疑玄圃生。”元 周霆震《喜雪》:“玄冥振辔祝融遁,怒势欲遣昆冈摧。”元 谢应芳《风入松》:“青龙地脉土酥香。产玉似昆冈。可怜不入瑶池宴,到冰壶、风味凄凉。”元 马钰《德报怨 赠吴知纲》:“舞袖出昆冈,赴蓬庄。”明 杨士奇《题东禅老僧所藏陈举善小景》:“向来聚得昆冈玉,长向林中起夜光。”

昆陵

即昆仑山。古代传说为神仙所居之地。汉 桓驎《西王母传》:“洎九圣七真,凡得道授书者,皆朝王母于昆陵之阙焉。”隋 太真夫人《赠马明生诗》:“昔往昆陵宫,共讲天年延。”唐 杜审言《大酺》:“昆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明 徐庸《惜木诗为卞季深作》:“先公择地得昆陵,始辟田园仍架屋。”元 耶律铸《跋醉仙图》:“卧抱春风醉不醒,几时飞得到昆陵。”元 王恽《苦热叹四十六韵》:“遐想昆陵巅,庭观何伟丽。”《云笈七签》卷一○六:“盘桓昆陵宫,玄都可驰骋。”

昆峻

昆仑山的别名。《海内十洲记·聚窟洲》:“昆仑号曰昆峻,在西海三戍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

昆岭

指昆仑山。宋 宋庠《和吴侍郎惠诗》:“昆岭希珍惊倦鹊,兰台清吹饮吟蝉。”宋 晁补之《金盏倒垂莲》:“休说将军,解弯弓掠地,昆岭河源。”宋 邵雍《和商守西楼台雪霁》:“昆岭移归都是玉,天河落后尽成银。”宋 项安世《送范少约二首》:“昆岭玉成灰,闽溪茶出磨。”宋 鲜于侁《洋州三十景·冰池》:“东西横塘里,积叠昆岭玉。”宋 杨亿《妹婿黄补下第归乡》:“昆岭本期争片玉,疱刀谁料失全牛。”

昆丘

亦作“昆邱”。即昆仑山。《隋书·音乐志下》:“原载垂德,昆丘主神。阴坛吉礼,北至良辰。”唐 李白《凤吹笙曲》:“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丘彩凤鸣。”唐 王绩《古意》:“材抽峄山干,徽点昆丘玉。”唐 许浑《学仙》:“汉武迎仙紫禁秋,玉笙瑶瑟祀昆丘。”唐 胡曾《咏史诗》:“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沈陇树秋。”唐 吴融《王母庙》:“鸾龙一夜降昆丘,遗庙千年枕碧流。”宋 袁褧《枫窗小牍》卷上:“龙驭昆丘,鸟发玄圃。”宋 曹勋《用秦公赠李次仲韵呈次仲三首》:“帝一澄明藏水火,昆丘凝结粲云霞。”明 何景明《登楼凤县作》:“如闻乘八骏,早晚向昆邱。”

昆仑丘

指昆仑山。唐 高适《同薛司直诸公秋霁曲江俯见南山作》:“若临瑶池间,想望昆仑丘。”唐 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元 杨维桢《筚篥吟》:“笛材既访柯椽锼,更协鸣凤昆仑丘。”元 周砥《寄倪云林》:“鲸鱼未化北溟水,凤鸟独宿昆仑丘。”明 方孝孺《勉学诗》:“黄河西北来,云自昆仑丘。”明 兰江濋公《灵岩集涵空阁分题予得灵岩山时至正壬寅腊月》:“左拂扶桑树,右揖昆仑丘。”另,三重相迭的土山。《尔雅·释丘》:“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再成锐上为融丘,三成为昆仑丘。”郭璞注:“昆仑山三重,故以名云。”

昆山

指昆仑山。秦 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汉 祢衡《鹦鹉赋》:“想昆山之高岳,思邓林之扶疏。”唐 李贺《李凭箜篌引》:“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 李白《上崔相百忧章》:“火焚昆山,玉石相磓。”唐 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唐 刘驾《昆山》:“肯时玉为宝,昆山过不得。”

昆岫

指昆仑山。借指仙山。南朝 谢朓《临海公主墓铭》:“霾华昆岫,灭采上春。”北魏 阳固《演赜赋》:“出昆岫之峥嵘兮,入汜林之杳郁。”唐 无名氏《人不易知》:“同称昆岫宝,共握桂林枝。”宋 黄履《次韵酬运判张德父灯夕不赴》:“龙曜乍增昆岫出,佛华重散朅陀来。”明 孙继皋《刘昆山以重九日举子贻此为贺》:“昆岫故应辉片玉,冰壶今见出明珠。”明 董其昌《送杨学博弘聚北上》:“结束征镳指帝京,眉山昆岫两峥嵘。”清 岳映斗《抑搔》:“玉绳宵且尽,昆岫月将韬。”

昆岳

即昆仑山。三国 阮籍《咏怀》:“濯发旸谷滨,远游昆岳傍。”南朝 王俭《灵丘竹赋》:“振芳条乎昆岳,敷绿采于高岑。”南朝 刘孝标《辩命论》:“火炎昆岳,砾石与琬琰俱焚。”唐 贯休《寿春节进大蜀皇帝》:“西逾昆岳东连海,谁不梯山贺圣明。”五代 徐夤《寄卢端公同年仁炯。时迁都洛阳,新立幼主》:“昆岳有炎琼玉碎,洛川无竹凤凰饥。”宋 阳枋《寿黄循斋》:“莲峰望昆岳,惆怅白云连。”

琼山

指昆仑山。传说山上产大禾。晋 张协《七命》:“大梁之黍,琼山之禾。”李善注:“琼山禾,即昆仑之山木禾。《山海经》曰:‘昆仑之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南朝 庾肩吾《谢东宫赉米启》:“滍水鸣蝉,香闻十里,琼山合颖,租归十县。”明 胡直《黎翰林维敬席上仙人骑白鹿图歌》:“云间真侣有宿期,画上琼山仍如旧。”清 姚燮《三家彝诗》:“承天子赐报祖德,芬苾与实琼山禾。”另,比喻雪覆之山。《泰和记·谢东山雪朝试儿女》:“琼山隐隐,银涛滚滚,霎时间封尽青黄。”明 倪谦《咏内阁雪山呈少保杨澹庵》:“玉署朝抟白凤群,琼山重叠望中分。”

万山祖

昆仑山,是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该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清 丘逢甲《以摄影心太平草庐图移写纸本》:“天下万山祖,其名曰昆仑。”清 周铣《登大像山》:“万山祖昆仑,支裔如析木。”

玉山

指昆仑山,亦指传说中的仙山。《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郭璞注:“此山多玉石,因以名云。《穆天子传》谓之群玉之山。”传说中的昆仑山 出木禾,故“玉山禾”之“玉山”,指昆仑山。南朝 鲍照《代空城雀》:“诚不及青鸟,远食玉山禾。”唐 陈子昂《感遇》:“瑶台有青鸟,远食玉山禾。”唐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唐 王维《青雀歌》:“青雀翅羽短,未能远食玉山禾。”唐 李白《天马歌》:“虽有玉山禾,不能疗苦饥。”唐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唐 李商隐《玉山》:“玉山高与阆风齐,玉水清流不贮泥。”宋 范祖禹《送秦主簿赴仁和》:“绪余有季子,饥食玉山禾。”清 洪升《长生殿·偷曲》:“珠辉翠映,凤翥鸾停,玉山蓬顶,上元挥袂引双成,上元挥袂引双成,萼绿回肩招许琼。”徐朔方注:“玉山,西王母住的仙山。”

钟山

即昆仑山。其地多产美玉。《吕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纯乎其若钟山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淮南子·俶真训》:“譬若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高诱注:“昆仑也。”《楚辞·严忌<哀时命>》:“愿至昆仑之悬圃兮,采钟山之玉英。王逸注:“钟山,在昆仑山西北。”三国 嵇康《琴赋》:“弦以园客之丝,徽以钟山之玉。”另,神话传说中的山名。地处极北,为苦寒之地。《山海经·海外北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袁珂校注:“钟山以其不见日,故常寒,此《大招》之所谓‘魂乎无北,北有寒山,逴龙艳只’之‘寒山’也。”唐 杨炯《唐同州长史宇文公神道碑》:“烛龙昼夜于钟山,鹏云南北于溟海。”又,山名。即紫金山。在今江苏省南京市东北。三国孙权避祖讳,更名蒋山。至宋复名钟山。宋 周煇《清波别志》:“王荆公退居钟山,切切以吕吉甫为恨。”清 陈维崧《醉太平》:“钟山后湖,长干夜乌。”

一周热门